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第246章

作者:橘猫抱鱼睡

  萧衍的瞳孔放大,看到紫日暴射而开的那一刻,飞速后撤,但还是被余浪波及,护体的先天灵气瞬间崩溃,既而击打在身上,将他掀飞的出去,重重的砸在了青石街上,后背一片焦黑。

  不过萧衍刚才处于战阵后,见情况不对又及时躲闪,被余浪波及的他只是受了伤,并没有生命之危,只是昏死了过去。

  “嘶...”

  陈军士卒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约而同的吸了口凉气,只见原本前面由千军万马组成的大阵,阵头直接被清除,后方的淮军士卒也是倒下一片。

  青石街道上,直接被清出一片空地出来了,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烤肉的气息,数百人在刚才那一瞬间化为了齑粉。

  “随我冲杀!”

  放完大招后,陈墨依旧是一人一刀当先冲了上去。

  虽然陈墨刚才那招,只屠杀了数百人,放眼万人大军中并不起眼,但画面太过凶残,太有震慑力了。

  看到陈墨冲来,淮军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就跑,生怕陈墨再来一下。

  有些觉得自己跑不了的淮军士卒,当即扔下手中的武器,跪地投降。

  萧衍的亲兵们想带着受伤昏死过去的他离开,可陈墨几个纵身,以迅雷不及之势斩杀了挡在前方没有投降的淮军士卒,冲到了他们的面前,一个鞭腿过去,抽倒数名亲兵,脑袋磕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当场毙命。

  陈墨单手拎起萧衍,探了下鼻息,见还有口气,简单思考了一番后,废了萧衍的丹田。

  萧衍是四品武者,还是萧家人,和淮王牵扯太深,投降的概率很低,若是不废修为擒下来,还得花费成百上千人专门看守,太过麻烦,除了杀了外,废其修为是最好的选择。

  “杀...”

  ……

  落日余晖之下,淮南县城内外烟尘滚滚,数架攻城车四分五裂的瘫痪在城外,血水染红了大地,放眼可见的尸体。

  城墙上,淮王的大旗已经换成了陈墨的军旗,疲惫不堪的陈军士卒倚靠着城墙和民房休息。

  城中的百姓都吓得关紧了门窗,不敢出来查看。

  城门楼被陶罐炸弹轰塌了一个角,陈墨正在擦拭着手中唐刀,下方是孙孟、崔爽、吕统、绍金能、徐牧、温恒等一众将领。

  随着萧衍被擒,由他组织起来的队伍也被陈墨击溃溃逃,陈墨直接带着昏死的萧衍来到前城门,放声大喝。

  萧衍的被擒,对于前城门的守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虽然依旧在顽强的抵抗,但在内外夹攻的情况下,守军根本难以招架,随着城门的告破,陈军主力部队进城,还活着的淮军终于是放下了武器,投降陈军。

  “崔爽。”陈墨擦完刀后,抬眸道。

  “末将在。”

  “带着你的人,把城内外所有尸体都集中起来,统一掩埋焚烧,以免爆发瘟疫。”

  “诺。”崔爽领命后,快速退去。

  “温恒。”

  “末将在。”

  “带着你的人看守降卒,并清点。”陈墨吩咐道。

  “诺。”

  “吕大人。”陈墨面带微笑的看着吕统,道:“你部的伤亡,就由吕大人清点吧。”

  “得令。”吕统来之前,吴衍庆交代过,让他一切都按照陈墨的命令行事。

  “孙孟。”

  “属下在。”孙孟上前。

  “带着亲兵营维持城内秩序,不得让人打扰城中的百姓。另外,若有百姓因我部造成伤亡或者钱财损害的,我军一力赔偿承担。”攻下城池后,陈墨缴获了一大批物资,拿出一部分来安抚民心,也无伤大雅,也彰显他的仁德。

第354章 剑指武关

  青州。

  平庭县。

  淮王率领六万大军,登陆青州,不废吹灰之力便拿下了青州。

  可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笑容,反而难看到了极点。

  底下的幕僚、将领们也是噤若寒蝉,生怕触了淮王的霉头。

  发动战争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生产能力有限,导致资源分配不均,战争成为解决矛盾的手段。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资源。

  可是现在,淮王可以说是“毫无所获。”

  看似是得到了青州所有的土地,但是青州的百姓没了。

  这就等于你得到一块诺大的空地,但没有人在这片空地上帮你创造财富,那要这块地有什么用?

  再说资源,粮仓、军械库、钱库空空如也。

  就连武器作坊,都被摧毁了。

  淮王连个铜板都没有看到。

  见大家都不开口,第五浮生还是忍不住上前一步,拱手道:“王爷,依属下看,我们攻打青州的消息,怕是已经提前泄露了。

  要不然,青州的百姓加军队,据我们了解的消息,有二十多万,加上各种军械物资,临时转移的话,不可能转移的这么干净。”

  此话一出,矛头所指已经很清楚了,底下的将领还有幕僚,为了不让淮王把怒火牵扯到自己的身上,纷纷开口。

  “王爷要攻打青州的事,知道的人没几个,而我们一直都在一起,没有离开过,能泄露的人,只有卫将军和刘计。”

  “卫将军可是梁家的人,陈墨把梁家得罪的这么惨,梁松梁大人的修为都被废了,卫将军肯定不会泄露的。”

  “刘计,一定是刘计泄露的。”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但说着说着,他们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刘计为什么要泄露?

  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被捉投降。

  要不就是被陈墨买通,背叛了王爷。

  如此一来,刘计传回来的消息,能是真的吗?

  往最坏的结果去想,刘计真的背叛了王爷,那么吴家出兵的事就是假的。若是吴家没出兵,那么陈墨得知王爷准备攻打青州,不但不来支援青州,反而让青州的军民转移,那他是何目的?

  “王爷,不好,陈墨要突袭淮州。”第五浮生惊声道。

  说完后,他自己都被这话给吓到了。

  这人是得多大的胆子,放弃自己手中的青州,转而去攻打别人的淮州。

  幕僚和一众武将们,也是被第五浮生这话给吓到了。

  楚策道:“先生这话,怕是有些妄言了吧。陈墨手头上一共才多少兵马,青州刚转移那么多人,他还得防备陇右,能抽调出来的人马最多三万,而淮州有梁玄将军坐镇,更有兵马五万,他这是得要吃熊心豹子胆,才敢打淮州。”

  “我也希望我的话是妄言,但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诸位要明白,他手中有刘计。”第五浮生道。

  第五浮生这话,让众人沉默了。

  虽然他们觉得这种可能性很低,但万一呢,万一陈墨真的攻打淮州了呢?

  若是淮州有个好歹,这个锅谁来背?谁负责得起?

  淮王脸色更加难看了。

  原本他以为此行只是没有得到什么,有些生气,但听着听着,怎么自己的老巢还有危险……

  “浮生,所以你的建议是?”淮王沉着脸问。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属下的建议是,立刻班师回淮州。”第五浮生说道。

  话音一落,又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众人,又议论纷纷了起来。

  “回淮州?那这青州岂不是白打了,又还给了陈墨。”

  “王将军说的对,依我看,眼下青州既然已经拿下,就应该一鼓作气,攻打虞州,那是陈墨的老巢。”

  “英雄所见略同。淮州有卫将军坐镇,就算陈墨攻打淮州,卫将军也能守下来,还不如趁机拿下虞州。”

  淮王有些心动,倘若陈墨真的在攻打淮州,听到青州被打,想必也会回援的,正好解淮州之围。

  加之他也认为淮州梁玄足以守住,就这样撤回去,等同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费力气。

  淮王看向第五浮生。

  第五浮生也看出了淮王的想法,当即劝阻了起来:“王爷,不妥,虞州和青州不同,虞州多山,易守难攻,不是一时半会能拿下的。”

  “可青州难道就这样白白的还回去?”淮王有些不甘。

  第五浮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道:“王爷,您可派楚策将军率领水师回援淮州,剩下的兵马佯攻虞州,这样既能守着青州,也能逼陈墨回援。

  若是陈墨没有攻打淮州,那么便可让楚策将军率领水师,卫将军率领淮州的兵马,一同攻打麟州,对陈墨进行合围。”

  “善。”闻言,淮王眼前一亮。

  ……

  淮南县。

  陈墨也不是一门心思只知道攻打淮州,也会想着身后之事。

  这个时间,淮王的军队肯定拿下青州了,那么看到青州空空如也,肯定能想明白发生了什么。

  那么摆在淮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立即回援淮州,要么就是攻打他的虞州。

  陈墨觉得第二条路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在天下人看来,以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攻下淮州。

  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有这个实力。

  “武关...”

  陈墨在舆图上重重的指着武关的这个位置。

  拿下武关,淮州就唾手可得。

  消息传开后,他就不信淮王能坐得住不回援,正好解虞州之围。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陈墨派人速速回虞州,让左良伦把自己的家眷先转移到麟州来。

  陈墨唤来赵良,向他询问武关的情况。

  现在陈墨不怕赵良不实话实说了。

  陈墨能拿下淮南县,赵良可是居功甚伟,若是他不想被淮王秋后算账的话,只能倚靠自己。

  自己活,他才能活。

  陈墨先问他武关还有多少兵马。

  赵良答:“最多一万。”

  “北屋呢?”

  “还有三千人马。”赵良道。

  “北屋的三千人马,听到淮南县被我方拿下的消息,肯定会退回武关的,也就是说武关有一万多人。”陈墨沉吟道。

第355章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攻下淮南县,陈军以及吴军,总共伤亡三千多,目前全军还有四万多人马,在兵力方面,陈军的优势是优于淮军的。

  但是淮军据城而守,完全可以抹平兵力上的差距,并且梁玄也是上三品武者,根据刘计所说的,感悟的也是上等的先天灵气——极寒之气。

  在没有了解到梁玄具体多少力量之前,陈墨可不敢像攻打淮南县一样,一马当先的带头冲锋。

  陈墨思索了一番,看向赵良道:“你可否让那些降卒听从你的命令?”

  打下淮南县后,经过一番清点,共俘虏了一万七千多的降卒。

  这可不是一笔很小的数字,虽然他们已经投降了,但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因此陈墨也不敢直接将他们编到军中来用,怕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陈墨也不会将他们放了,若是让他们回到武关,会立马被武装起来对付自己,所以目前的处置只是收缴军械,将降卒关押在他们平时休息的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