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橘猫抱鱼睡
第277章 陈墨成香饽饽了
十一月底。
丰州。
自从勤王大军讨伐徐国忠失败,勤王大军分崩离析,退了回去,天师军自觉正面无法与淮王的军队相抗,也从胫县退回了丰州。
丰州州城的三军帅帐中。
天师罗广坐于上首,三十六方渠帅几乎都汇聚与此。
虽然之前讨伐丰州,还有五万兵发突袭淮州的时候,使得多方渠帅战死,但很快罗广便让人顶上了空缺渠帅的位置。
还是那句话,起事之初,罗广还算英明,制定规矩,赏罚分明,与天师军士卒同吃同住,底下的建议也都虚心接受,可席卷北地之后,便暴露了本性,一意孤行,纵容下属,使得多地的大户百姓被屠杀殆尽,致使百姓恐慌。
天师军内部也是离心离德。
这就使得天师军的军队质量越来越差,加之这种坏名声的传开,让一些有志之士以及一些有实力的人,根本就不会来投靠天师军。
这就导致后来接任渠帅之位的人,实力大多都在五品和六品,质量参差不齐。
且这些接任的渠帅,心思也没有放在培养军队、爱护百姓上,若是不打仗,就沉迷于酒色,整日醉生梦死。
这就导致丰州内部,爆发了几起对天师军反抗的百姓暴动。
当然,都以失败告终。
罗广将手下的渠帅都汇聚了起来,原因就在于淮河之誓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中。
之前得知陈墨违抗他的命令,没有出兵陇右,而是突袭了麟州的时候,罗广就很是愤怒。
因为这就代表着,对方已经不尊他为主,有要脱离天师军的意思。
但那时心腹大将万真跟他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或许陈墨是见陇右不好打,才突袭了麟州。
还说这事对天师军来说,是个好消息,麟州和淮州就隔了一条淮河,有陈墨部威逼淮州,淮王就不好率军对付天师军,要时刻担心着后方,这样天师军的压力就小很多。
另外陈墨的战报还没递过来,让他等下陈墨的战报,看对方怎么说。
结果战报没等到,倒是等到了对方加封为平庭县侯,任征西将军的消息。
一跃间,陈墨这个做下属的,官职和爵位比他都要高。
这就说明,陈墨没有呈战报给他,而是送去了洛南朝廷请功。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就差站在他的面前说,老子我要自立门户了。
当时可把罗广给气坏了。
天师军发展到如今这么大,虽然内部也有拉帮结派,但没有一人敢不听从他的号令,更别提从军中脱离出去,自立门户,这简直就是打他的脸。
当时一气之下,罗广都想派兵去攻打陈墨了。
但底下人的劝诫还有自我思考过后,罗广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今天师军的头号大敌是淮王的龙策军,还有与淮王联盟的一些势力,实在不好给自己再树一敌。
如今陈墨的势力已经横跨三州,兵马超十万(这是陈墨夸大宣告的,为了更好的招贤纳士,古代不少军队打仗,也会过分吹嘘自己的兵力。),已经不是像烛光一样,一掐就能掐灭,没那么好对付了。
如果这些都能忍的话,这淮河之誓,罗广就有些忍不了了。
虽然双方在淮河签订的是互不侵犯条约。
但条约的内容又没有宣告出来,这让了解不多的罗广,还以为双方已经结盟了。
罗广环顾了一圈下方渠帅,道:“这淮河之誓,诸位怎么看?”
能当上渠帅的,除了少部分莽夫,大部分还是有些军事头脑的。
万真率先开口道:“回天师,虽然我们不清楚他们双方条约的内容,但从条约的名称,互不侵犯,便大致能知道这是个友好条约,保证双方不兵刃相向。
若是弟子没有猜测的话,淮王打算腾出手全力对付我们了。”
万真曾经是罗广的道童,是罗广的弟子。
“万帅言之有理,我们需要担心的是,陈墨和淮王结盟了,到时会跟着淮王一同出兵,青州在我们后方,同样也是一河之隔。”一名渠帅说道:
“所以属下建议,在丰州以北,建立起一道防线,防止陈军在我军与淮王大军正面相对之时,突袭我军后方。”
万真与这名渠帅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两人都是一样的想法。
但也有人有不一样的意见,一名有着四品实力的大方渠帅说道:
“如今军中人心不定,又发生陈墨这种事,让我军让天师颜面受损,若是消息传开,也会让军中人心惶惶,加之淮王和陈墨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无非就是不想腹背受敌,现在我军也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处境...”
说着,他面色严肃了起来:“因此,无论是为了挽回颜面、震慑天下,还是为了安定后方,让我军无后顾之忧,应趁着陈军在没有水师之前,出兵把青州给夺回来,并派兵驻守。”
“不妥。”
此话一出,顿时就遭到了万真的反对:“现在已经入冬了,马上就要进入十二月,北方天气寒冷,会使得我军战力大打折扣,一但短时间没有拿下青州,到时大雪将至,我军将会陷入困境。
一旦这个时候淮王向我们出兵,必定难以招架。而等开春后再将青州夺回来,已经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淮王,一定会在这个时候对我们出兵,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开春后,都不适合向青州动兵。”
“不动兵,难道坐以待毙不成?”提夺回青州的渠帅反问道。
“非也。”万真摇了摇头,然后向罗广拱了拱手,道:“天师,向青州动兵乃下选,上选因派出使者与陈墨联系,打听淮河之誓的内容,保证淮河对我军动兵的时候,他不过来添乱。
最好的选择,就是我军与他之间,也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
此话一出,大帐内顿时有些炸了。
就连罗广的面色也是有些阴翳。
能到现在这个处境,全都是陈墨一手引起的。
若是对方按照他的计划进攻陇右,根本就不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
现在事情发生了不说,对方没有向他解释,没有低头求原谅什么的,反而他们主动找过去求和,先低头。
这种憋屈的事,换谁谁心里不恶心?
“我军都被这小贼欺负到脸上来了,现在反而让我们贴上脸去表达善意,这不贱吗。”一名小方渠帅说道。
“那你有更好的办法吗?”和万真有着同样想法的渠帅,对这名小方渠帅说道。
后者沉默了,片刻后低喃了一句:“那也不能干这种憋屈的事...”
你一言我一语。
最后还是要罗广来拿定主意,所有渠帅的目光纷纷看着罗广。
罗广脸色阴晴不定,急剧变换,斟酌再三后,道:“常人道,忍其所不能忍,受其所不能受,是为大智,是为大丈夫也。
所以贫道决定,派使者远赴虞州,与陈墨洽谈。”
事情定下,罗广当即便派遣天师教的信徒,过河奔赴虞州而去。
...
北地,川海,南宫家。
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也是一五一十的传到了南宫瑾的耳朵里。
和当时南宫瑾说的一样。
勤王大军乃多方势力、党派组成,看似团结一心,实则貌合神离,暗潮涌动,现在看来,正好是一语中的。
夫人章氏作为南宫瑾的贤内助,看着前方传来的消息,道:“万万没想到,当初出现在天师军军中邸报上,还是杨名贵麾下一名小将的陈墨,如今居然成长为了三州之长,官拜征西将军,封平庭县侯,爵位比天师军首领还要高,兵马超十万...”
哪怕是见过不少大场面的章氏,此刻也不由的啧了啧嘴。
这才过去多久?
才一年吧...
南宫瑾叹了口气,眉头紧皱:“勤王一事已经落下帷幕,现在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这就代表着淮王打算腾出手来对付天师军了。
连徐国忠都被淮王打得迁都,天师军如何是淮王的对手,局势不容乐观啊...”
他斟酌了一番,目光看向自己的妻子,轻声道:“当初夫人你跟我说,我们也该给自己找条后路了。”
章是点了点头:“当时老爷你是拒绝了的。”
“当时我拒绝,是因为天师军给人的希望还是挺大的,可是现在,我已经看不到它的希望了,而且它已经撤出了青州,对我们鞭长莫及了。”南宫瑾站起身来,背负着双方:“夫人,找后路的时机到了。”
“淮王?”章氏问道。
南宫瑾摇了摇头:“我们跟天师军牵扯的比较深,这时投淮王,就算不被清算,也得不到重视,淮王身边人才济济,也难有我们出头之日。”
“老爷的意思是?”
“投陈墨。”南宫瑾眼神坚定了下来:“他是从天师军脱离出来的,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而且他既然要自立门户,身边肯定缺人,此人和罗广不同,懂治理,应该走的比天师军要长。”
“那妾身这就给封弟写信。”
“章封不用动,我们另外派人去。”南宫瑾抬了抬手,他也要试试两头下注。
第278章 吴家女不外嫁
江东。
是这片地界概念中的一个地区,位于大宋皇朝的天江下游南岸。
一千年前,江东地区逐渐发展为富庶之地,并成为各朝各代的财赋重地。
当时这片地界上,因为大乱,使得各个势力自立,成了国家,吴氏控制着江东地区,建立了政权,称吴国。
后来随着天下再次一统,吴氏也是顺势的归顺了当时一统的皇帝。
后面又经过两次改朝换代,吴氏在江东地区,依旧屹立不倒,谁掌权,吴氏就归顺谁。
最后天下又大乱,楚氏建立了大宋皇朝,为了降低吴氏在江东地区的影响力,吴氏遭到了朝廷的打压,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因为吴氏在江东地区的影响力实在太深了,江东方方面面都由吴氏说了算,加之当时的太祖皇帝又想尽快的稳定天下,所以并没有将整个吴氏灭族。
只是剪除了吴氏主脉,把吴氏最强的一系给消灭了,扶持了吴氏旁系,重新建立了吴家。
同时,吴家也是七大名门望族之一。
和萧家、梁家这种名声显赫的大家族来说,吴家在江东外有些名声不显。
且萧家、梁家等各个世家,是通过相互联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势力,而吴家却从不对外通婚,无论是当初的主脉吴家,还是现在的新吴家,都是如此。
当然,这里的不对外通婚,不是吴家内部相互通婚,而是不出江东,和江东的其他士族,或者朝廷委任到江东的官员联姻、成婚。
总之一句话就是,吴家婚娶,女的只嫁江东男,男的只娶江东女。
外地人若想娶吴家女,只有入赘和在江东落户才行,还要有官身在。
麟州对于江东来说,就是咽喉,若是江东人想要出去,就得沿着天江逆流而上,必须得经过麟州。
所以,对于麟州换了个新主人,吴家自然是极为的了解。
吴家大宅。
这是吴家祖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宅子内的每一块砖瓦,都有厚重的历史沉淀,上面挥洒着吴氏先人的血和泪。
大堂中,吴氏男性族人齐聚一堂。
堂上挂着一块略显黝黑的牌匾,匾上有四个红色大字,那是一千年前的古字,名为“海阔天空”。
上首,坐着的是迈入古稀之年的吴氏族长吴衍庆,他坐在一张黄花梨所制的太师椅上,这张椅子,比他祖宗的年龄还要长,他的双手交叠摁在一个拐杖上。
堂内静若寒蝉,吴衍庆扫视了一眼下方的族人,低声道:“都哑巴了?平时不是都挺能说的吗?”
见众人依旧没有开口说话,他看向坐在右边一排第一个的中年男子,也是自己的嫡长子,道:“长林,你先来说说目前的局势,还有对这位平庭县侯的看法。”
“是,父亲。”吴长林点了点头,旋即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势力最大的要属挟天子以制天下的徐国忠,他掌管着京营十五万禁军,其次是淮王,再者是崇王,之后是罗广的天师军,以及……然后新起以陈墨为代表的陈军。”
因为陈墨个人的实力未知,加之他是新起之秀,底蕴不深,被吴长林排得很后。
但很后归很后,对方却对江东的威胁最大。
见父亲点了点头后,吴长林开始说起了对陈墨的看法:“此人就像凭空冒出来的一般,并快速的展露出了头角,明明出身极低,却在弱冠之年不到的年纪,有着比肩梁松的实力。
且以我目前对他的了解,发现他的每一次出手,都超出常人的预料,当时他在虞州时,天下人都以为他要出兵陇右,可他却突袭了麟州。原以为他要借此威逼麟州,与天师军两面夹击,却不曾想,他与淮王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不错,长林你还是下了功夫的。”吴衍庆杵了杵拐杖,道:“常言道,天下大乱,必有妖孽横生,此人,就是个妖孽。”
这话,可不是骂人的。
“父亲,若是按照兵书,陈墨拿下麟州后,下一步,就是进淮州或者下江东,可现在他和淮王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么目标就只剩江东了。”吴长林眉头紧皱了起来。
大堂里的族人听到这话,脸色也是凝重了起来。
上一篇:穿越帝辛,作死的我横推了洪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