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清玉景道君
“孙悟空就是放任自己魔猿心性,搅龙宫,乱地府,闹天宫,落得个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下场,堪堪定住心猿,要想制住这齐天大圣,便需要那紧箍咒了。”
孟凡听着岳虎阳的解释有意思,连忙问道:“师父,难不连西游记都是修行宝典吗?”
岳虎阳意味深长道:“自然是的,那写书的吴承恩,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痴顽,就跟那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一样,着实的大胆。”
“竟将修行之秘透露了个干净,颇有些当年道家祖师老子,留下道德五千言的风范。”
“只不过,老子所留道德经,微言大义,即便是修行之人,穷尽一生也难以完全弄明白,一样字,有百般解,从哪条路子看,都是正言妙道,悟道箴言!”
“西游记就不一样了,他把修行的理念都蕴藏在那一个个的故事中,若是真有天资高的人,嘿,没准儿还真能悟出个了不得的法门来。”
孟凡顿时来了兴趣,询问道:“师父,西游记这本书,在我们异人的眼里,是怎么理解的,你能不能说说?”
岳虎阳也是来了精神,说道:“为师我也是一知半解的,不过鹦鹉学舌的本事也是有的,我就和你说说,我当初从一位道家高人口中听来的西游记罢!”
“这也算是,我当初年轻求学时,得到的真知灼见,现在仔细品来,仍有绝妙之处。”
随后,岳虎阳自嘲道:“为师创的这形意拳值得什么,在那些世家大派千年底蕴的眼中,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真是:井中蛙观天上月,一粒蚍蜉见青天!”
岳虎阳如此叹道。
第14章 灵根源流
孟凡听岳虎阳缓缓讲来:“西游记一书,其实所讲的是金丹之道、造化之道,以及元会之道。”
“在书中阐述了阴阳五行、火候药物、天道人事等方面的知识。”
“如果有明眼人,就能领悟到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和坐骑,所代表的是阴阳五行之道;他们的锦襕袈裟、如意金箍棒、九环锡杖、月牙宝杖和九齿钉耙则代表了元会之功。”
“千魔百障和山川国土代表了修真之厄难;通关文书和三藏真经代表了释厄之证。”
“其意便是旨在说明,通过这些,人们便可以脱离生死轮回,超越尘世,成为圣人,拥有无量寿身,成为金刚不坏的存在,修成正果金身。”
孟凡好奇的问道:“按照西游记的说法,难道真的能修炼成仙吗?”
岳虎阳摸摸孟凡的小脑袋瓜,笑道:“怎么可能,羽化飞升,修炼成仙,多少年未曾有了?”
“都已经是传说之事了,咱们也不用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不过,西游记中的理念,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一二的。”
只听岳虎阳接着讲道,一声赞叹:“此书中开篇特地写道,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可谓深奥无比,何等简洁?何等明亮?”
“有人或许试图用心意去猜测西游记,却不但不了解灵根,也不了解心意,殊不知灵根就是灵根,心意就是心意。”
“所说的心性修持,特指用心性修持灵根以生道,并非只是修心性就能得道,这两句不仅是开篇的提纲,也是全书的要旨。”
孟凡眨巴眨巴眼睛,有些不明其意,问道:“那师父,何谓灵根?”
岳虎阳解释道:“所谓的灵根,其实就是天地间最初的一炁,即生养天地、人类和万物的根源之炁。”
“在古代时,儒家称之为浩然,佛家称之为圆觉,道家称之为金丹,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在形容这一炁。”
“而在现代,我们狭窄的统称为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即为灵根,也称为根骨、根性,想要修炼,必须先能得炁,失了这先天一炁,任何都是空谈罢了!”
岳虎阳这么一说,孟凡便立即懂了。
紧接着,岳虎阳继续说道:“而在西游记的故事中,首先则是探究这一炁的根源来历。”
“叙述天地的数理,一元十二会,混沌初分,天的开始是子时,地的开始是丑时,人的开始是寅时,以此来说明天地人三才都是由同一炁而生。”
“三才既然都是由同一炁而生,那么天得到了一炁就清静,地得到了一炁就安宁,人得到了一炁就灵动。”
“人的灵根,就是先天虚无的一炁,这炁,浑浑沦沦,虚圆不可测,寂然无动,感应万物,应对万事,所以称之为灵根。”
“而这个灵根,在老子口中,则被称为:道!”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有的人认为在老子的理解中,天地之中充盈着不尽的先天一炁,而人作为域中四大之一,是可以任意取用,或者说是盗取的,这便是圣人盗那一派的理念。”
“当然,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某位先祖对于道德经的其中一种理解罢了。”
“这也便是我说的,一种字有百样解。”
听到这里,孟凡挠挠头,感觉自己有种要长脑子的冲动。
岳虎阳也看出了孟凡的疑惑,哈哈笑道:“扯远了扯远了,我们再说那灵根!”
“这个灵根,既非有色无形,也非有实无虚,仿佛虚无缥缈,深邃无边,既无而又有,既虚而又实,所以生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
“东是指生炁之方,胜表示生炁之盛象,神指的是奇妙无比,即一而神,所以古时候的称谓,赤县神州就是这个意思。”
“傲来国指的是无所从来,真空无物之意,即炁的本体;花果山指的是花代表阴,果代表阳,开花结果,阴阳合而为一,奇妙无比,即两者合一,也就是炁的妙用。”
“炁,是无名天地之始;两者合一,是有名万物之母。”
“花果山在大海中,海是众水朝宗之处,象征炁为众妙之门,无德不具,无理不备,是成圣、成佛、成仙的根本。”
“所以,花果山被称为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山顶上有一块仙石,就是说有一种炁息浑然一体,鸿蒙未分,天生无性无别,象征着无极的存在。”
“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炁,九宫八卦,都是真空中蕴含着奇妙的存在,它们是物质不可分割的,生物发展变化无法预测的,是先天中的先天。”
“感日精月华,内育仙胎,是奇妙存在中隐藏着真空,阴阳相互作用,其中又诞生了一炁,是后天中的先天。”
“其实,孕育石猴的过程,和胎儿生成并成长的过程,是极为相似的。”
“精卵相会,阴阳相合,天地之炁为用,造化人胎,日精月华意寓为母胎源气,也为万物母炁,后天之人,蕴化先天之炁,反哺胎儿。”
“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石是土的精华,是坚固持久的物质,卵球是极为圆满的物体;猴属申,申代表庚金,金也是坚固不可破坏的物质,都象征着先天的灵根。”
“其性质坚强有力,圆满无碍,源自于一种炁息,无法与一切后天的杂质相比。”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这一句可以解释为:灵根乃是真空奇妙的存在,阴阳五行四象之炁尽皆齐备,造化而生,神秀之属,贯通天地,自然也便具备了天地创造万物的能力,已经与天地合而为一。”
“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因为灵根存在于人体之中,每个人都拥有,个个都圆满,处于圣贤的地位不增不减,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服饵水食,金光潜息:先天之人在后天之中,知识开阔而灵根却昏暗,真变为假,于是邪正不分,道理混杂,鸟兽同居。”
“正如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者。”
“两者之间一般无二!”
“然而,尽管先天灵根被后天所遮蔽,却未完全消失于后天之中,只要有志者,善于钻研出道的源流,回归本源,还可以找到。”
“而这个过程,便是寻根,得炁!”
第15章 难!难!难!
初听之下,孟凡却有一种恍然的感觉,他实在是没想到,一人之下世界的异人们,竟会是这样看待西游记的。
他朝着岳虎阳问道:“所以说,西游记的开篇就是在教人们认知先天一炁?”
岳虎阳点点头,道:“不错,灵根具有先天真一之炁,又名先天真一之水,水利万物,此水顺则生人、生物,道则为圣、为仙。”
“而接下来,则是讲修法之道,虽无修行法门明细,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极为珍贵,你可愿听否?”
孟凡点点头:“这是自然!”
岳虎阳哈哈一笑:“你不嫌我这老头子讲的佶屈聱牙就行!”
孟凡摇摇头道:“我才不嫌弃呢,这才是真正的修道真言,寻常人想听都没得听呢。”
岳虎阳点点头,接着耐下心,讲道:“那花果山水帘洞铁板桥下,有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可入龙宫。”
“这讲的是是逆则生仙之道,但人只知顺行,不知逆运,更明明朗朗一座铁板稳妥之桥,而人当面不识也,若是逆行,便可入龙宫寻求珍宝。”
“而那花果山水帘洞也极为不凡,在原文中描述为:却似人家住处一般,好个所在,有天造地设的家当。”
“这即是《悟真篇》所谓: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若有人真正得见此宝,即知此地是仙佛洞天福地,内有大造化,顿悟圆通,那所说的天造地设家当,如同本得自有,不予他求,可以安身立命,造化由我,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讲的便是,我们自身便有造化,修道一途,求得是向内挖掘,才是根本之道,莫要被外物假术迷花眼睛。”
“三阳开泰产群生,仙石包含日月精:则是指地和天相交合,泰字所代表的和气蒸腾,使得万物都能成长,而其中包含着最初的气息。”
“这亦是在说,先天而生的我们,无论身体的哪一样,都有着先天真正的气息,人生而先天,得人身不易。”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道本没有名字,却被迫取名叫做道;道本没有言语,却用言语来表达道理,这和道德经所言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是一个道理。”
“因此,借用石猴的名字和姓氏,配合金丹的道法,让人通过这个理解那个,追求灵根的真实迹象。”
“内观不识因无相:灵根,也就是先天一炁是真空的,却不认识不知晓;外合明知作有形,先天一炁是神奇的,而又顺应着天的法则。”
“历代人人皆属此:就是前面所说的人人都具备,个个都完整;称王称圣任纵横,愚人因此丧身,至人因此成道,如果有悟者,逆而修之。”
“与天地争夺权力,与日月争夺光辉。纵横逆顺莫遮拦,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就是灵根育孕源流出的奥妙之处,但若是迷失在安逸之中,不知去寻求,即使有着天赋的资质,也无法接受,一旦家当空虚,阎王老子也不会留情,岂不是白白在世间浪费了生命?”
“所以,这也便是在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间,在幼小时便要诚心向学,进行修炼,而你小子,三岁便开始练炁,确实是实打实的好苗子。”
岳虎阳拍拍孟凡的头夸赞道。
孟凡也是嘿嘿的得意一笑。
岳虎阳考较般的说道:“而在西游记中,有一点非常有意思,如果看得仔细,便会发现,孙悟空在三百多岁才出去寻仙学道。”
“而孙悟空被勾魂时,却是三百四十二岁,你觉得这说明什么?”
孟凡想了想,说道:“这说明孙悟空其实学道学的很晚?孙悟空他天资出众?短短时间内便能学成归来?”
岳虎阳点点头,循循善诱道:“学道多艰,假使孙悟空没有菩提祖师这一名师指导,没有修道的想法,他被勾魂时,还能反抗吗?”
“而就算孙悟空有求仙学道的想法,但如果没有菩提祖师,他又会有那样的成就吗?”
孟凡回答道:“没有!”
岳虎阳叹气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
紧接着,岳虎阳摸着孟凡脑袋,轻声道:“小凡,你要记住,异人的传承珍贵至极,不可轻易予人,也莫说其他门派敝帚自珍,千年的传承,谁又肯轻易交到一个外人手中。”
孟凡点点头,忽的好像明白了岳虎阳曾经的难处。
岳虎阳叮嘱道:“你入我形意门下,修炼一途,徒弟择师父,师父亦择徒,师父我也不求你将其发扬光大,但求你把这新形意传下去,别浪费了好东西就成。”
随后,岳虎阳又感叹道:“咱们神州这些个门派,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传承失传,或流失于战火,或干脆就是找不着合适的传人。”
“师父我也不希望,穷尽一生咂摸出来的好东西就这么失传了!”
孟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道理都是一样,如果没有老孟修炼出那般生物师的手段,说不定再过个几百年,禽兽师一脉也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
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门派传承,何其之多啊!
岳虎阳提溜着孟凡,说道:“你那三个师兄不成器,也就你小子有点看头,你小子也要争点气,知道吗?”
孟凡连连点头,拍着胸脯打包票道:“放心吧,师父,您的手段绝对能在我手里发扬光大。”
岳虎阳满意的点点头。
“话虽是这么说,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要嘱咐你,修行先修心。”
“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德行未备莫谈玄,求道须凭德性悟,身心清静是根源,盲修瞎炼遭魔困,歧路如网万万千。”
“修真之途说其难,犹如攀悬崖绝壁、登峭壁,步步有险;论其易,唯以人心换道心尔!”
“德、志、行、信之基一备,悔过迁善之法频施,则是坦途光明道一条,顺水行舟处处妙。”
孟凡仰头,一拱手:
“必然不负师父所望!”
第16章 脱离“苦海”
上一篇:诸天:人在遮天,炼宝成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