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两只猫爬架
洪武十五年(1382)置仰思多万户府。
洪武十八年(1385)置沙鲁万户府。
洪武八年(1375)置答笼千户所。
而到了永乐时期,情况就又不相同,朱棣为了满足自己迁都和四处征伐的花费,并不满意于每年都向乌斯藏投入重金维持大量的军队保持明廷在当地的统治。
于是在朱棣的授意下,他开始有意的扶持起XZ的宗教势力,以打击当地的土司藏人贵族。
册封了一大串的密教佛主,并赐予封地。
永乐十一年(1413)设阐教王,领有封地,驻必力公。
永乐十一年(1413)设辅教王,领有封地,驻思达藏。
永乐五年(1407)设阐化王,领有封地,驻列伍栋。
永乐五年(1407)设大宝法王,领有封地,驻簇尔卜寺。
永乐十一年(1413)设大乘法王,领有封地,驻萨加。
等等众多——
只要僧侣们携带重金前往京师朝见永乐皇帝,朱棣就很乐意给予这些宗教势力以各种册封和头衔。
此时乌斯藏本土势力已经被宗教和各路明军的卫所军户挤压到了崩溃的边缘。
各种大寺庙和法王开始在明廷的支持下侵吞贵族的土地,掠夺他们的人口……也许只要很短的时间,乌斯藏便会彻底变成明人的一个和内地没有什么区别的卫所,不过这一切却在宣德年代随着明廷势力的全面收缩——或是全面溃败,宣告了洪武永乐两代掌控乌斯藏蓝图的终结。
第491章 法会
“我们到了……”
僧侣们向着两侧散开。
面前大慈悲院早已经等待多时。
站在门前,望着一行明人特使的大慈法王穿着着红色的袈裟,他头顶带着一点用白骨穿成的锁链作为装饰。
在他的身旁站立着的是乌斯藏各处的法王和各地卫所的万户将军。
乌斯藏的贵族们则侍奉在两侧,他们的表情温顺如同牛羊。
可以想见,在这片土地上,藏人贵族已经完全被驯化为了寺庙高僧的奴仆,和敛财的工具。
蓝道行率先的走上前去,像眼前这位大慈悲院的领袖表达尊敬。
那两名引路的僧人投入到那位法王身旁一位双手被锁链所缠绕的老年僧侣身旁。
他半蹲在地上,身上披着白色的兽皮,眼目中的凶光宛如一只半蹲在地上的狮子。
这位老僧并不像其他的寺内的僧侣那样,对于明人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
相反,骆安甚至隐约感觉到老僧那偶尔扫向自己,半梦半醒的视线中隐约透露着一抹凶光。
看来是来者不善。
骆安心中想到。
身旁的蓝道行已经和那位大慈法王相谈甚欢。
两人并肩走在一起,在僧侣的簇拥下宛如参加一场玄门盛会和盛大的法事。
但骆安并没有为眼前的和谐景象所迷惑。
他能感受到在那些看似和善的走在一切的人群中隐约走向自己的冷芒。
明人在此处册封的各路将军和指挥使,他们这些本地贵族对于明人特使的态度还算比较和善。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明人很少派遣官员进入乌斯藏进行治理。
哪怕是当年明太祖调集大量的军队进入了高原,也仅仅是为了扑灭那些不顺从天朝领导的叛逆之徒所点燃的叛乱的火焰。
明人并不想要在这片历代帝国的伤心之地花费太多的时间。
这里贫瘠寒冷,气候极为不适合人类居住。
明朝皇帝对于此处的管理和元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或者说明朝的的大部分制度和元朝相比,不过是换了个名字的区别罢了。
这此处分封的各处万户和指挥使,大部分都是由当地归属于明人的贵族所担任。
他们对于骆安这些明朝来史的态度还算亲和。
毕竟他们统治需要来自大明皇帝的支持。
保证他们在大部分农民眼中的权威性和统治的正当性。
然而那些佛教僧侣的独立性相较于他们就要高的多了。
虽然寺庙内公认的领袖高僧需要前往京师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
但是对于大部分寺庙土地上的农奴而言。
向他们传经布道的僧就已经是他们这辈子所能见过的最高级的神职人员了。
各个经院的统治根植于这片土地和广大的农奴之间。
现在他们已经不是这些乌斯藏人贵族的附庸,而隐隐成为了这些乌斯藏人贵族的主人。
如今的藏人贵族以后代称能成为高级僧侣作为家族的荣耀。
但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经院的主人。
剩下的人维持自己家族世代统治的唯一依靠便是来自京城的朝廷。
否则他们就将彻底沦为各个经院大庙高僧主持手中的应声筒。
“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来意,虽然我本人很想支持皇帝陛下对于蒙古的伟大远征,但显然乌斯藏也并不是我一个人就能说了算的。”
大慈悲法王是一位面容和蔼的高僧。
在经过众人短暂的寒暄入座之后,他向着众人提出了乌斯藏出兵的要求。
“我可以以明朝皇帝的名义向着各地的都司传达来自京城的命令,调集各地万户手中的军队出发北上平叛,但如果你们想要各个寺院僧兵还有各地的秘僧助阵的话,就需要召集一次各个寺庙全部参加的大法会,来赢得各地高僧的支持之后,才能将乌斯藏的军力尽数为朝廷的大军服务。”
大慈法王的言语温和而不失礼貌。
甚至隐隐带着几分抱歉。
骆安等人很容易便能辨别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话。
宣德皇帝效法朱棣继续不加限制的给予藏人册封,以稳定当地局势的政策在当时就已经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后果。
大量有资格号令整个乌斯藏的高僧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明人的官爵在这片土地上的威严几乎丧尽。
当地乌斯藏贵族世代所传承的官位在大明皇帝的亲口册封下又算的了什么呢?
最终他们在丧失了明廷的支持和底层农奴的敬畏之后,成为这片土地上的陪衬和装饰物也就不足为奇。
“大师所言极是……我们特意带了大明天子所授权给法师召集乌斯藏高僧,进行一次最高恢复的灌顶法会的诏书。”
蓝道行从怀中取出了一卷金色丝绸交到了大慈法师的手中。
所谓的灌顶法会,并不是真的要让高僧当场圆寂为后来的弟子进行灌顶。
而是一场在明朝朝廷的授权之下,由各地的高僧经院共同参与的册封“灌顶法师”的海陆盛。
自从明代以来,相较于之前的元庭,明人很明显对于当地僧侣的册封要更加慎重的许多。
虽然这个传统到了宣德年间几乎已经彻底消失不见。
明人尽管没有像元代那样封的那么多的天师或是帝师。
但是各种法王国师也是层出不穷。
几乎每一代明朝天子都会在乌斯藏册封几个法王和国师出来。
然后召集他们进入京城,不管是为自己炼丹制药,还是作为自己的政治盟友,协助自己操劳国事。
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的前夕。
就算是崇信道教的明朝皇帝,例如嘉靖帝,在进行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之前也会询问这些来自于西方高僧的意见。
大慈法王简单的检查一下诏书上的印章。
无论是司礼监的批文还是内阁的大印都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这封诏书的真实性。
当流程走完之后。
大慈法王乐呵呵的站起了身子,将手中的皇帝诏书向着众人展示一圈之后,便恭恭敬敬的将它放在了身后的供台之上,与诸位佛祖一同接受香客的朝拜。
第492章 驳斥
法会被安排在曾经接受过文成公主入藏的大日如来庙。
来自各个寺庙的高僧此刻望着眼前这个正在带明人参观古今圆寂在此的圣僧和贤王的大慈法王神色各异。
不是所有人都对明人的到来是如此欢迎。
毕竟距离上一次明人大举向西征伐还不过20年的时间。
而且之前各地寺庙派往京师的高僧全部和正德皇帝一同死在了祭天大典之前。
这不由得让他们在心中暗加猜想。
南郊之下隐藏的可怖天命是他们既恐惧又敬畏的存在。
没有人愿意与一位天命为敌。
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成为天命的俘虏。
一位位高僧穿梭在此,光是法会正式开启之前的仪轨便已经准备了七日。
那是以大慈悲寺的储备都无法负担的起这样一场盛大的法事。
皇帝的命令行使在这片高原冻土之上。
各个寺庙不得不恭敬的顺从了天子要求,出动了他们的人力和物力以满足朝廷需要。
巨大的白狮子被摆在了大慈法王的左手侧。
那位之前在大慈悲院骆安一行人见过的那个神色阴沉的老僧侣此刻正在为底下的信徒念诵着传说可以庇佑平安的金刚经。
伴随着三声礼炮的鸣响,灌顶法会开始。
为了弄成合适的效果,各地的僧侣聘请了那些来自于中亚的流亡者为他们调试着这些明人的火炮。
各地的高僧们按照以往的规格相互之间进行了先行的辩经。
而这个过程被很快的跳过,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天的重点并不在此。
阐教王尊者率先扔出了他的不观点。
他掌管着戒律,名义上约束着各个僧院武僧。
但由于各地的经院在得到明朝的皇帝的册封之后无一例外的陷入了高度自治的状态。
他的权力也仅能覆盖到大慈悲院一寺之内。
“大明皇帝传来的诏令,命令各地寺庙挑选精锐武僧从雪原而下,到玉门集合——协同大军北上征讨蒙古。”
朱巴讲道,他看出了那位金刚院的法王脸色的不悦。
事实上他也大致清楚这位白狮尊者对于明人如此不快的原因。
他的某位最为器重的两位师侄先后在明人的领地中下落不明。
据说其中一位为何保护正德皇帝死在了禁宫中,另一位在为明人在西南的大军所杀。
虽然其中曲折难辨。
但毫无疑问,他师门本就稀少的法脉如今又绝了一门。
这又如何不让他为此感到愤怒和忧心。
“扎布尊者,你有何提议——”
果然,当他宣读完大明皇帝的旨意,开始询问起其它人有何意见时,最坏的情况在预料之内发生了。
这位坐在白狮之上的尊者用很简单的话语便表明了他的观点。
上一篇:奇观无用?我的奇观来自千古华夏
下一篇:长生从迎娶大嫂妹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