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两只猫爬架
“这王恒势力很大吗?”
朱厚熜听到李舜民的话,有些好奇的问道。
“当然,在这东方海域之内大大小小的数百支不同的海盗势力中,这王恒麾下的浪人大军足可以排进前十。”
看着眼前对这海盗排名津津乐道的渔夫。
朱厚熜有些好奇的问道。
而身旁张法维第一次见到大海,对于波涛之中的这些奇事也是很有兴趣。
也竖起耳朵在一旁旁听。
“据说此人原本是东南商贾出身,屡试不中,因而愤而出海试图寻找出路……靠着国内的关系,成功的在对马济州等地招募到了一支上千人的浪人大军,正德十余年间靠着帮大明东南豪打击明廷海防官兵,走私丝绸茶叶火器等物,贩给弗朗基和东夷,获得巨利……”
这个时期的海寇的首领为何大多数都是明人和为什么他们手下军队主力大部分是女真人和倭寇的原理大致相同。
大明是这个时期最大的贸易出口商,而且出口贸易大头是非法的走私贸易。
官方能够控制的贸易相比于东南的巨富豪商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而女真和日本则常年进行着惨烈的内战,生产因为战乱而停滞。
养活不起那么多的人口。
因而大量的青壮年武士只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远走他乡另寻出路。
而这个时候,王恒出现了。
海贼并不像是故事中的那样浪漫。
甚至于海贼的主要收入并不是靠着打劫过往豪商和王公的服务。
相反,大部分海贼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沿海走私集团的佣金,大明的浙江广西一带的商团是他们主要的供货商。
或者说这些海盗头目干脆本就是大明内地的商人,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因为明廷苛刻的法令条文,还是官吏的盘剥生意做不下去,带着一帮兄弟们下海创业。
而日本朝鲜等地王公通常就像大明内地的王公一样,是绝对不能得罪的。
他们是海盗们最大的主顾,大部分的违禁品都被他们通过海盗等间接的方式得到。
比如说——从朱元璋时代开始,明廷就进行严格管控火器。
弗朗机人的火器传入日本还要等到三十年后某位为自己取名为“儒生五峰”的大明海盗为割据南方的萨满家,从葡萄牙人手里搞来了日本最初的两柄铁炮。
最后在铁炮仙人八板清定以献祭了自己年轻的女儿为代价,终于研究出了铁炮的制作技艺。
但早在忽必烈东征,甚至更早的以前,日本岛民便已经见识过了中原火器的厉害,并开始逐渐有意识的将其应用于战争之中。
不过由于这个时代朱厚熜治下的大明火器技术并没有像历史那样开始科技靠考古。
兵器越往前越可靠。
要是还像历史上那样二十杆火枪只有一根能正常发射,震惊戚继光一百年。
朱厚熜就该考虑让锦衣卫们在诏狱里请大明各地卫所军镇的指挥使们好好的深入交流一番了。
掏心掏肺的那种。
朱厚熜静静的听着,时不时的提出一些问题。
而李舜民则表现出了渔民的健谈,这个身材健壮,精通多国语言的老渔民在谈话中展现了他的见识广阔非一般长期困于土地之上的农民可比。
而旁边的两名日本浪人时不时也会用蹩脚的江苏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都说自己在日本的时候便从高级武家的口中听说过此人的威名。
王恒在日本因为与各个大名交好,且为了方便从日本募兵而频频赈济钱财给日本武人,因此在沿海颇有威望。
称是明廷残暴,科举腐败,才留不住这样的能人异士。
而看到朱厚熜沉默不语。
李舜民以为他担忧此次海上出行,便笑着说道。
“主家莫慌,那王恒虽然在海上颇有势力,但却不像其他海盗那样早早便将祖坟搬出海外,据说其仍有科举仕途的念想,平日里对明廷的商船也不会过度勒索,今天有大明天使的船只在此,想必我们此次航行定能无恙——”
李舜民对此自信满满。
毕竟就他不知道哪里论起在王恒身旁当幕僚的亲戚所说。
王恒如今也算在海外小有事业之后,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如何的被朝廷诏安,然后成功洗白上岸,衣锦还乡。
有着大明使团在前面探路。
恐怕王恒不光不敢来犯,还要严格约束自己手下,让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少生事端,不要冲撞到天朝使者。
李舜民荡起了双桨,对此,他的心中自信满满。
不过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那名一多半时间都坐在船上静静聆听,少有的几句话也是问问题的年轻人此刻不知为何突然起身。
来到船头,目光紧紧的盯着前方。
“我看未必——”
朱厚熜淡淡的说道。
不远处的海面上骤然出现了一层黑点。
而以朱厚熜超凡的眼力,自然能够看见那为首旗舰之上悬挂的大大的“王”字。
第436章 黑幕
“列阵!列阵!迎敌!”
“各舰队环绕旗舰布阵,炮手就位,瞄准,等待命令!”
“使团和诸位大人还在船上,不可令敌人靠近,放下小舟,禁军随我乘快艇击破敌舰!”
“刘大人!还请速速入船舱内躲避!”
伴随着天边那些黑压压的直向明廷使团冲来的船只。
在牛毛镇便同天子分别的李长寿,眼看着随着仇鸾一声令下,开始纷纷跳入海中,乘坐着轻舟向着不远处的海盗的前进的禁军。
敲响了那位在自己成为游侠之后,在调查海盐一案的时候,没少给自己帮助的刘清源刘御史的房门。
不,现在要改名叫刘侍郎了。
在游侠和禁军的协助下,刘源清和李长寿一同破获了天子自登基以来一直十分关注的海盐大案,并揪出了背后的邪教妖人。
在朝廷的授意下,刘清源得到了东南朝廷刚刚设立的水军节制司的配合,以暂代水军节制使的名义征调安徽福建浙江苏州等地的卫所水陆兵将,开始逐步清理潜藏在明廷已久的罗教势力。
但表面上刘清源虽然看似调动的军队和物资颇多,但一来罗教诞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虽然几经上述朝廷陈述此教的危害。
但朝廷所要应付和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罗教这些年在漕帮中发展势力,与官府的冲突不多。
而有时候南京往京师运输的官银物资还都需要他们在路途中为官府的船队充当打手和保护。
所以对于刘清源的上书,朝廷并没有过多的重视。
刘清源无奈之下,也只能按照现有的证据去追查逮捕那些可能与叛乱有关的罗教邪党。
但辽东事变过后,情况便又有不同。
在明廷境内的白莲教几乎被尽数驱逐出大明国境的时间点上。
罗教袭杀朝廷命官,此种胆大包天的行为几乎形同造反。
明廷中的许多人迅速的意识到了这种难得的机会。
例如新任的工部尚书梁钧就立刻上书,请求朝廷和内阁下令将罗教徒定义为朝廷需要集中全力应对,像白莲教一样危险的“大逆”和“首恶”。
然后调集各路精兵,在南方开始进行大搜捕,大排查,务必要将这些胆大包天的邪教贼人尽数绳之以法。
而见内阁欣然同意后。
梁钧紧接着又提出罗教在地方盘踞多年,根基已深,朝廷应派遣特使前往协调各地军马,清剿贼寇。
并自告奋勇,表示自己愿意为了朝廷深入南方烟瘴之地,追剿惨贼,并以自己身为文官,只知道忠于君父,教化庶民为由,推荐广东都指挥佥事梁次摅统帅此次具体剿灭白莲邪党的事宜。
当然,这位新任工部尚书和广东指挥佥事都姓梁并不是巧合。
他们不光出身于同一个显赫的家族,而且有着同一位显赫的父亲,此时正在内阁协助天子总领天下万机。
“现在的情况是,就连梁首辅的儿子们都意识到了朝廷即将发生的剧烈的变动,想要迅速的积累功勋,方便应对明廷接下来几乎注定要进行的巨大改革了吗?”
刘清源在心中默默的想到。
听到门外李长寿急切的询问声,他意识到了船队如今遇到了意外。
迅速的将朝廷印绶诏书收好之后,对镜整理了一下自己衣冠。
保证自己的形象不会有损汉官威仪之后。
便快步向着门外走去。
很明显,在内阁已经决定好了剿灭罗教,立下这邀天之功的人选之后。
刘清源这个剿灭罗教的首倡者在南方的身影就显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朝廷于是借谢迁出使朝鲜,并督促东方包括琉球日本吕宋等岛夷顺从王化的机会,给刘清源从六品的监察御史火速提到了正三品,还是最近权力迅速膨胀礼部。
显然朝堂有些大人物想要让刘清源拿了好处之后乖乖闭嘴。
避免这个据说在天子未发迹之前,和尚处兴王府服丧的世子朱厚熜有过一次简短的照面的监察御史乱说话,让天子为此惩罚众人。
虽然剿灭罗教的功劳自己到底是分不了一点。
但,一年之内从正六品升到正三品……这——
刘清源觉得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大人物在整个大明都是一手可数。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
自己还是不要去深究为了这次任命,表面平静的朝堂背后到底发生了多么细思极恐的明争暗斗。
“到底出了何事?”
想着,刘清源推开了房门,而此刻穿着轻便的布面甲,在刘清源门前不断踱步的李长寿就没有眼前这个满脸皆是严肃的老头这么好的定力了。
只见李长寿上前一步拉住刘清源的手就往宝船内部走去。
一边走一边还不忘瞭望四周。
“王恒手下的海寇们袭击了使团的先头船只,现在仇指挥正领着船上的官兵与之鏖战,看样子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了,大人您还是先同我一块去甲板下方避一避吧。”
李长寿话还未说完,便听见耳旁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巨炮轰鸣之声,和船体的微微震颤。
他抬头仰望,只见此刻明军舰队瞄准了呈锋矢状向着明廷杀来的海盗舰队。
明军中的辽东和弗朗基炮手在经过了短暂的瞄准之后,调整好了角度,随即船只上的火炮齐发。
几乎是一瞬间,为首几只悬挂着旗帜的海盗船便燃烧起了剧烈的火光。
紧接着便是刺耳的爆炸声,掀起的气流吹翻了临近舰船甲板上的护栏,飞起的碎片插入了海盗们的心脏。
迎来一阵阵惨痛的呼号。
但看着海面上漂浮的那些海盗们舰船的残片。
刘清源却没有半点喜悦之情。
因为在为首的两艘舰船被击毁了之后,从燃烧着烈火海面内同时又出现了四艘更加巨大的船只。
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营救水中的海盗,更没有降低速度开炮还击。
而是像是受到了某种刺激一般,以更快速度向着明廷的船队冲去。
这些海盗们不要命了吗?
虽然刘清源刚刚进入礼部,并不是十分精通海上事务。
但是他也知道这些本就互不相识的海盗浪人们,聚集在一起海上漂泊多半是为了劫财。
因为海域辽阔,容易躲藏,这些海寇因此甚至比明廷境内的一般马匪巨寇还要惜命的多。
而这样的人,又哪里来的胆子,有勇气袭击大明的使团呢?
第437章 神丹
但那些不知道是以何为动力,向着明廷的舰队快速撞来的海盗船却并没有真的像想象中的那样撞击明军的旗舰。
上一篇:奇观无用?我的奇观来自千古华夏
下一篇:长生从迎娶大嫂妹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