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两只猫爬架
但其他人也不是傻子,佛教和白莲教之间的纠葛,足以让许多人夜不能寐。
而朝廷在调集天下玄门围剿白莲教的过程中,更是尽量避免用佛门去平定白莲教之乱。
当再次听到净土宗这个名字,刘真还是本能的在心中泛起一抹反感。
“禅师乃得道高僧,其门下弟子在钦天监中任职的也有不少,刘兄大可放心。”
两人乃是同乡,又都有功名在身,以兄弟相称也并无不可。
说到这里,赵大公子也不免向着院内望去,本想为刘真引荐一二,但此时那位净土宗的大和尚不知为何竟然不在此处。
而刘真看着面前这个当年和自己一行人一同在乡镇私塾读书的的同学,当初记得是和自己同时在正德年间中举,但今日看来还没有官职在身。
不免问道。
“记得贤弟当初和我一同取得功名,为何到现在都还没有离家赴任呢?”
而听到这话,这位赵公子的脸上不禁露出一抹苦笑。
他领着刘真走入内堂,隔壁的灵堂中妇女的哭声愈发的真切凄惨。
当两人落座,立刻便有穿着灰色粗布麻衣的家奴们奉上热茶。
完成之后快步退开,为两人关好内堂的门窗,一方面是将屋外的寒风抵挡在门外,另一方面则是为两人创造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
刘真注意到了这些家奴多是十二三岁的少男。
而且就刘真观察,其家仆身材健硕,双臂略长,手指关节粗大。
一看便是从小拉弓射箭的渔猎之民,而非是内地耕种的汉民。
见刘真落座后视线便一直停留在这些家仆身上,赵大公子解释道。
“这些都是朝廷开拓荒原,从生番邪祀之下解救来的女真番众……”
“……”
刘真沉默不语。
他自然很清楚明军在这些年朝廷的严格筛选清洗之下,并且从今上登基以来,严格执行洪武年间的禁奴令,已经很少有人再敢靠着往内地贩卖人口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了。
而这些内地大户显然也是知道朝廷的政令的。
毕竟身为朝廷大户,官宦世家,不可能不知道最近两年因为贩奴朝廷处理了多少官员边将还有地主豪绅。
并且从今年开始礼部重建海军海防,帝国在击败了鲛人之后开始着手清理周边海域的海盗和鲛人部落。
直接切断了江浙豪族从海上获取奴隶的主要途径。
他看着身旁的这位赵公子,等待着他的解释。
他可并不相信赵公子口中所谓拯救女真生番的鬼话。
废话,谁家好人没事干跑到别人的地方去拯救别人家的孩子。
“刘兄有所不知,这些女真孩童并非是我们从边将所获……而且这些少年都是在官府登记过,暂时寄养在我家,绝非刘兄所想买卖获利之事……”
赵公子苦笑一声,知道自己这引起了对方的怀疑。
连忙开口解释道。
“就算真是卖给我们,也是女真人先卖给官府,官府再卖给我们,一切都有朝廷许可……”
听到解释,刘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些女真人确实并非这些地方豪族勾结边军所得,而恰恰是女真人自己把这些少年当做俘虏卖给朝廷当奴隶的。
明军进入北方的丛林之中,自然不可能公开表示自己要杀人夺城。
事实上朱厚熜也不会允许他们在北方进行大规模,无差别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和奴役。
自己作为中华正统皇帝,统帅文明之邦,在自己的治下,怎么能发生这种事情。
朱厚熜自觉自己又不是皇太极,他对于无差别的屠杀和奴役没有任何不正常的特殊爱好。
而且女真人在海西王代表女真人主动献土请求朝廷册封,在当地建立官制,而朱厚熜派人给他们发放金印和官服之后,已经自动将其看做是大明的一部分了。
辽东明军此次进入北方,宣称是受海西王亦巴哈的请求,来帮助他们清扫各个部落之间邪恶巫教祭祀和饲养鬼祟,残害人民以维护自己统治的部落酋长。
辽东明军只有少部分最精锐的部队直接投入战斗。
大部分的辽东军队只是负责搬运军火,器具,粮草,帮助女真人建立完整的后勤体系,并封锁边境,尽量减少随着战争的爆发,大量的人口涌入辽东,引发混乱。
甚至为了保证海西的粮草供应,朝廷从朝鲜特地借来了驳船一百艘,然后把山东福建等地的粮草沿着海陆一路北上,源源不断的运往辽东。
之后大军深入腹地,征服北方的各个部落,基本上都是由亦巴哈麾下的海西女真大军来处理。
在得到辽东明军的全力支援之后,海西可谓是实力大增。
并且女真海西本就因为亦巴哈在明廷的支援下已经先行对周边的女真部落进行了一连串的军事扩张,吞并了周边数十个中小部落。
又得到了明廷的武装,实力大增。
在蒙古人和明廷夹缝中,分布零碎,艰难生存的女真部落完全不是对手。
很快就被海西女真给吞并。
按照女真人的传统,海西人要杀掉被征服的部落中所有不肯屈服的男丁和他八岁以上的儿子。
当明人看到如此血腥的一幕,女真人按照他们残酷的丛林法则,将一个个明人眼中的“孩子”的头颅毫不留情的砍掉之后。
少数被派往女真各个部队中记录女真人进度的明军的年轻随军御史们震惊不已。
虽然明军的军官们对此不屑一顾——这些辽东精兵大多是参加过正德皇帝对河北和山东农民军血腥的镇压的,他们曾见过和执行过比这要残酷十倍的军法和屠杀。
但朱厚熜登基以来录取的第一批寒门士子是没有见过这种阵仗的。
大批量的屠杀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
这不是孔孟先贤教导下的儒家学子们所能毫无波动,冷眼旁观的事情。
这些士大夫们面对这样的人间惨剧。
在厉声命令身旁的辽东那些常年和女真人打交道,熟悉女真人各种事务和习俗的将官们让女真人停手。
而对于如何保证这样的残局在今后不再上演。
这些士大夫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劝告这些一脸懵逼的女真小酋长们将这些孩子带回部落去做奴隶。
第371章 恢弘画卷
然而当这些海西的部落酋长指着身后长长的俘虏人口,向着明廷的官员表示自己的俘虏已经够多了。
甚至就连身后这些顺从的奴隶自己都很难全部养活。
更别提眼前的这些人,自己刚刚杀了他们的父母兄弟,双方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仇敌。
自己便更不可能把自己部落本就不够的粮食再分出一些给这些仇敌的孩子们。
“所以,那些同情心泛滥爆的年轻士子们就自掏腰包,把这些女真奴隶全都买回了家?”
对于女真人的战争,刘真虽有耳闻,但是对其的认识也仅限于那些被征召去戍边,然后回归铁岭继续戍守的铁岭卫士之口。
听到这里,刘真用着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然而他的表情却依然严肃。
显然,士子们的同情心泛滥这个答案并不能让刘真满意。
作为帝国都察院下辖的御史,哪怕仅仅承担着给铁岭戍卒记录功过的使命。
儒家伦理让他依然自觉承担着监察百官,辅弼君王的职责。
“当然不是——”
身旁这位赵氏公子也意识到了刘真并非那么好糊弄。
他苦笑着说道,试图打消眼前这位御史的警惕之心。
他又开了第二个玩笑。
成功的让刘真的表情缓和了下来。
“自嘉靖年之后录取的士子,有几个能负担几百个女真奴隶的开销呢?”
说到这里,这位赵大公子表情无奈。
确实,如果是这些随军的士子出资把这些奴隶买走,不管是寄养在海西女真那里,还是带回明廷落户。
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这些女真俘虏也不可能落到了他们这些辽东豪族的手中。
他们还要承担承担一定的风险。
但奈何自从天子提高了钦天监的地位,和开放的武举之后,天下绝大多数的豪门子弟要么加入钦天监,要么入武举。
选择科举入仕的豪门子弟的人数直线下降。
录取寒门子弟数量直线上升。
甚至已经到了录取五十人没有一个家中有万顷良田的大地主家庭出身。
毕竟科举历年录取人数有限。
而这些豪族身上多有传承在身,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先贤的精义进行死记硬背显然不太合适。
毕竟在这个世界,财富和实力几乎同等。
这个财富当然不仅仅指的是金钱。
土地,人口,乃至是对宗族的控制都是财富的一种。
在这个危险重重的世界中,能够拥有这些东西而不被邪祟侵害,被外道妖人夺取。
这个家族在当地的实力可见一斑。
虽然他们大概率不敢正面违抗官府的命令,招来朝廷的征讨。
但一地之治安大概率还能自行维持。
地方官员要想办成什么事情,弄些政绩出来,便非要和他们达成一致不可。
而虽然豪门子弟有家族传承。
但这些传承大多都是最实用的护身之术,很少有谁家的传承同科举有关。
因此在走科举一途中,同那些寒门子弟相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
毕竟大家都是读儒家经书,除了少数天才,谁也不比谁厉害。
到了写文章的时候,除了那些“我爸是首辅”,能公开作弊的手眼通天之辈。
大概率还是要老老实实的等待朝廷发榜,然后准备下一次再进京复试。
而且科举考试还不是历年都有,而且万一出现了突发事件,如正德皇帝暴毙,女真/蒙古/倭寇等等骚扰京师,科举考试便又要延后。
他们只是修了几门防身的异术,又不是长生不老。
相反大多数异术都是借助鬼神妖邪之力,对身体还有某些不可言说的副作用。
说不定不仅不能延寿,还要损失不少阳寿。
与充满了种种未知的科举相比……反而是钦天监或是通过武举加入禁军或是边军的道路看起来更加光明一些。
因此,大多数豪族在听闻朝廷放开了限制,毫无顾忌招揽大批奇人异士入京城效力之后。
大量的豪门子弟毅然选择放弃科举,直接从钦天监做起直接准备弯道超车。
朱厚熜的政策直接极大程度上的增强了中央朝廷实力——至于说既然效果这么好,为什么之前的明廷皇帝没有这么干?
首先,钦天监设置在京城,将天下最有能力的一批人聚集在这里,之前的明廷因为对外战争的失败和内部的残酷政治斗争。
实力大大受损。
不光是负责拱卫京城的勋贵子弟在土木堡直接折损大半。
帝国的中央军更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最后还是靠着各地的地方武装来到京城救场,才击败了蒙古人。
明廷的皇帝不一定有把握镇得住这些来自各个不同势力的能人异士的大军。
而且,这些人领的是朝廷的俸禄,又不是皇帝直接给他们的发钱,如果京城中的其他势力出资——
如太后,太子,藩王,内阁,后宫嫔妃的母族,等等势力,许诺重利。
上一篇:奇观无用?我的奇观来自千古华夏
下一篇:长生从迎娶大嫂妹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