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的十七少
尉聊噗嗤一声就笑了,虽然贵为三公,但是他的生活习惯却并没什么改变,反而是李斯,一改昔日朴素变得奢华起来。
将闾淡淡一笑:“这次在东郡,我的了一些神农茶,既然丞相喜欢一会儿让王亮给两位老师送到府上去。”
尉聊心细如发,听他话中称我而不称孤,欣慰一笑。自古皇家就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而将闾少年得志,天纵奇才本来都是目无余子之辈。
而且,远在桑海那种醉生梦死之地,难免沾染一些那种纨绔习气。但是今天听他一说话,就知道将闾并没有因为掌握了权势变得猖狂起来。
对于孝敬神农茶,虽然是君臣,但尉聊是师傅将闾是徒弟,一笑了之。
李斯站起身来,恭谨一拜:“多谢太子。”
将闾笑道:“丞相何必这样见外,神农茶虽然是仙品,但却是让人用的。藏于密室只能让其腐烂,还不如让它物尽其用,雅俗共赏。”
将闾说的是神农茶,但是话中之意,却是点明了二人的来意。
尉聊素来是开门见山,大笑道:“太子在东郡,虽然没有竟全功,但是,儒家却因此自绝于帝国庙堂,农家也四分五裂,阴阳家,墨家,法家和道家,兵家,纵横,已经和帝国合作。
但是,坑儒在即,帝国也急需用一部大典收拢天下士子,伏念和李斯所著之法儒堪称治国之显学,足以让天下士子趋之若鸿。
但是,百家学说每一门都是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才名闻天下。并非朝夕可让天下知,帝国欲以考试选士来取代官员从民间选贤之举,让天下才具之士尽数为帝国所用,可谓开三代之先河,造福于万代。
但是,刻录一部法儒大典,即便是穷帝国之力,也得耗费数年之功,更别说让这部大典流行于天下,不知太子可有妙策。”
尉聊一口气说完,自古品茶,李斯却正襟危坐,一双眸子紧紧盯着将闾。
将闾笑道:“听说师傅也融合了孙子兵法,历代兵家著作,写了一部兵家大典。”
尉聊哈哈大笑:“确有此事,不过,这部书已经在南阳大营,王翦和蒙武已经将其当成军官之教材。”
将闾正色道:“法儒大典乃是治国之道,而师傅所著却是战场征伐之道,孙子惊才绝艳,但师傅却不让先贤,而帝国开创了以科考取士,不久的将来,法儒必定是天下士子首选之学,但是兵家却不能被其淹没,帝国之强盛,不仅仅在于吏治,也在于强兵。”
这句话说道尉聊心里去了,虽然中原无战事,但也不是兵存武库,马放南山,富国强兵才能威慑天下,但是,法儒大典一旦成为帝国选士之学,从此让帝国黔首有了当官的捷径,在家里安坐读书就可以做官,谁还冒着生命危险去当兵吃饷。正色道:“太子有何妙策。”
将闾一叹:“两位师傅,可知道诸子百家弟子,为何不肯臣服于帝国,而在江湖上叫嚣,作乱。”
李斯沉思道:“阴阳家,道家,法家,兵家占据了朝堂,而帝国选士多是有耕战之功的农夫,军卒,让昔日之六国权贵,没有当官做吏的途径,造反谋逆的只不过是和帝国有毁家灭国之恨的极少数人,之所以让黔首云从,也是因为帝国选士之道。”
将闾大笑:“宰相就是宰相将事情看得明白,不错,帝国灭六国,统一天下时间短暂,昔日六国之将帅多流落在江湖苟且偷生,穷则生变,而在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自然就会走上谋逆之路。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农家这句口号,说出的却是天下兵家的心声。也是中原之乱源,如果帝国采用高压追杀,只能让他们躲在穷乡僻壤,视线所不及之处,酝酿谋逆以取富贵,一旦帝国有天灾人祸,势必要揭竿而起。”
李斯尉聊深以为然,郑重点头。可以说,昔日之墨家,今日之儒家和农家,并非人人都和帝国有仇,不管是附从扶苏,还是祸乱江湖,其目的不过就是想要在帝国担任官吏,从新得到往日的荣耀。
将闾沉思道:“想要让中原彻底平静下来,一是对谋逆之徒穷追猛打,二是对其内部分化瓦解,让有用之才为帝国所用,也要给散落在民间的才学之士一条出路。”
李斯心中一动:“但人心难测。”
将闾大笑:“其实人心好测,测量的尺度不过是富贵权势四字而已,不过,想要在帝国得到富贵权势,就要对帝国有功。”
尉聊一声赞叹:“太子游历天下,所得极多,庙堂重臣嫉恨六国谋逆纷乱不息,却没想过,是帝国取士之道阻塞了他们做官的门路。”
“六国遗族也有贤才。”将闾点点头:“如果让他们流落江湖,早晚会祸乱天下,还不如将他们收入囊中,为帝国效力。这样就可以一箭双雕,让谋逆之徒再无藏身之处,而帝国也收录了大量的英才,或为官做吏。或进入大秦军伍。即便再有几个心存不轨之徒,也不过是身上的虱子,做不了耗。”
第0105章 无耻到底
李斯,尉聊加上将闾所谋所虑者,只有两个字,善后。
帝国统一中原之后,将当年逃亡的六国王族将帅兵卒全都定为罪犯,大部分被抓捕之后,当成了修建骊山陵墓的苦役,一部分却流落在江湖躲在诸子百家中。
虽然暂时得以安身,但是,这些昔日钟鸣鼎食金戈铁马之辈那个甘于平淡,而诸子百家几百年积累的雄厚实力,就是支撑他们反抗的一个基点。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
这是在为帝国善后,也是中原腹地平静,让帝国可以集结大军,剿灭狼族的基础,更是将闾顺利坐上帝位的保证。
至于皇子之间的内斗,三个人全都明智的避开不提,但是该用的手段一个也不能少。
尉聊笑问道:“太子认为,应该如何将这些流落江湖的六国兵卒纳入军伍。”
“招兵。”将闾不假思索道:“除了一些帝国必须通缉的重犯之外,其余之人可以参军来获得免罪,同时也在军伍之中,采取和帝国以考试制度选取官吏同样的办法,开创武举。让他们可以成为帝国将军。”
“武举。”李斯有些惊讶,这位太子怎么这么多古怪的想法,而且,奇思妙语层出不穷。皱眉道:“帝国奖励军功,这才是军卒晋升的方法。”
将闾一笑:“不错,但帝国和狼族大战之后,军卒就再也没有机会上阵杀敌建立军功,大秦也就会走上三代的老路,只有氏族权贵的子弟才能担任军官,这等于自废武功。”
“先当兵,免其罪,然后经过军伍的锤炼,顺便巩固对帝国的忠心,然后选择英才传授以兵法韬略,在以考试的方法选择将官。”尉聊没理会李斯的小肚鸡肠:“这是对军伍的一种巨大的变革。”
“不错。”将闾笑道:“昔日大秦兵卒,多来自于八百里秦川,只有少数的六国降兵。但是现在帝国需要守护的是天下,而不再是千里之地的秦国,所以招兵的范围已经不能局限于老秦人,而是天下黔首。
法儒之学选择官吏,择优选出魁首,授以官职,让他名扬天下,弥补帝国官吏之不足。
而已武举的办法,选择将才,充实军伍,同样让他名扬天下,有了这两种进身之阶,成为帝国权贵,天下黔首也就不会云从谋逆。”
“以考试选择官吏和将才,是方略不是办法,不知道太子可曾想出具体的施行办法没有。”李斯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方略的好处,不过,问出这种话,还是有点扭捏。
尉聊虽然不曾征战沙场,却为帝国制定了总体的方略,大秦这才东出席卷天下,而建国之后,李斯更是拿出了具体的治国方略。大秦才得以坐拥天下。
不管是李斯还是尉聊,都是举世公认的大才,但是向一个十几岁的太子求教,也感觉脸上滚烫。
不过,将闾的妖孽早已名扬朝野,既然今天已经无耻了,那索性就无耻到底。虚心求教总比自己坐在书房冥思苦想好。
原先将闾出主意,只说方略不管办法,但是今天他却知道,这两个人虽然是当世大才,但却局限于现世眼光。
微微一笑道:“这种办法我正要和两位老师商量一下,为帝国选官唤作文试,选择将才唤作武试,帝国以郡县划分天下,第一次考试就从县开始,第一名唤作县元,第二次考试从郡开始,唤作郡元。
但是,想要成为帝国官吏,就需要在来咸阳大考,第一名唤作状元,第二名唤作探花,第三名唤作榜眼,这三人赐予特殊荣誉,以帝为师,就叫做天子门生。
而武试也同样如此,至于具体细节,还需要丞相大才补充完整。”
尉聊大笑:“有了具体的办法,就可以快速的施行下去,从孔丘开始,就有学而优则士。从今之后,天下士子都会将考状元当成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自然就不会存着谋逆的心思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黄金屋。”将闾笑道:“在将这句话传扬天下,就可以激励天下黔首卧薪尝胆,悬梁刺股,苦苦钻研法儒大道,兵家奇书,勇跳龙门了。
不过,想要让天下黔首趋之若鸿,还需要大肆奖励前三名,成为状元者可以号称大魁天下。赐予重金府邸。
但是做官却需要多加历练,不能马上就委以重任,以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斯有点被挫败的感觉,这种奇异的想法,怎么在自己就想不到。话锋一转:“但是,怎样才能让法儒大典传播天下。”
“这件事我也曾经冥思苦想,却想不出办法。”将闾皱眉道,李斯,尉聊顿时脸色一苦,没办法说个屌用。也低头冥思苦想起来,实在是这种办法对帝国好处太大,而且,足以让眼前这两位名留青史堪比圣人。
当官做到三公,除了裂土封侯,再也没有前进的路径,但是帝国封侯不裂土。而且,李斯和尉聊早就是侯爷了。除非谋朝篡位当皇上,要不然二人还真没在进一步的可能。
所以,名留青史,万古扬名就变成了现在唯一的追求,只不过看着桃子却吃不到,让人急的焚心裂肺。不得安宁。
将闾坏笑着看着他们,慢悠悠道:“不过,我虽然没想出办法,但是,焱妃却想到了。”
“焱妃。”二人同时抬头,看向跪坐在一旁,端庄跪坐的焱妃:“此言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