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46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登时打死勿论!

  ……

  宁夏的乱子,已逐渐平息下来。

  因叛乱而死者,包括被杀的乱军,总计有六万多人。

  八成以上的大地主、大牧主,要么在平乱时被杀,要么被俘之后处斩。

  剩下两成幸存者,既恐惧又愤怒,却也只能乖乖被分走田产和牧场。

  大明第一任“大军正”,即最高军事法庭的大法官,亲自带着军正、军监前往宁夏和陕西。

  这位大军正叫富元衡,是追随赵渊编管的真正首倡者.

第三千八百八十八章 降职

  他出身苏州望族富氏,祖母出自苏州龚氏。

  龚氏的先祖之一,甚至在北宋初年,为了保卫南唐而举家殉国。

  就连家里的两个小女孩,都被攻入城内的宋军杀死。

  富元衡的家产,被方腊祸害殆尽.

  他当时厌恶昏君奸臣,因此赵渊被编管桂州,他在太学生中首倡追随朱先生前往广西。

  可赵渊起兵造反之后,富元衡改名付寿,比较早赞同起义。

  跟他一起出仕的还有雷观,可惜雷观英年早逝,否则肯定也已是一位大员。

  这次军正监系统很重要。

  除了督察院的御史之外,赵渊还从各州府的法曹抽调人手。

  大部分都属于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

  由于不干涉军队日常、战时事务,他们不需要精通军中律令,只需要熟悉军队构架和相关法律即可。

  富元衡这个人,清廉,刚直,本分。

  嗯,字儿也写得极好,在历史上是一位书法家。

  富元衡得了新官职,带着属下直奔麟州而去。

  ……

  麟州。

  文武官员齐聚一堂。

  姚平仲居主位。

  因为姚平仲的官职品级,比知州胡翔要高得多。

  他并非什么麟州指挥使,而是麟府总兵官!

  由于去年灭了西夏,麟府地区被拆分。

  一部分被留在陕西,再划出大片西夏故地,并入麟州成为新的行政区。

  一部分被划归山西,成为山西的最西北部地盘。

  还有极少部分划归西河府,变成宁夏总督府辖地。

  伴随而来的,还有驻军的变化。

  核心部队转到麟州驻防,剩余部队移驻宁夏各府,只留少量部队在府谷那边——因为府谷从前线变成了后方。

  姚平仲所部因为立功,去年受赏者非常多。

  部将王德甚至直接封侯,军衔连升两级,但军职变化不大,带着部队一起调去银川府。

  而姚平仲本人,爵位升一等,增加食邑和食实封。

  军衔升两级,另有大量物质奖励。追封三代,加封妻子。

  军职暂时不变,但朝廷有承诺,等本地治理安定之后,就把姚平仲调去做山西总兵官。

  他的部队被拆分,他的防区骤然变小,只是暂时性安排,方便震慑麟州西部的党项部落。

  这一点,兵部公文讲得很清楚,顶多两年就能调去做大官,而且被这样安排的不止他一个。

  但姚平仲还是心怀怨怼,认为这是张广道在打击报复。

  现在他不敢再有怨言,因为他已经玩砸了!

  知州胡翔说道:“赈灾粮都发下去了,耕地和草场也都分给了农牧民。”

  “不过因为叛乱,那里的西夏移民所剩无几,须得迁徙汉民过去耕牧。”

  “汉民愿意迁徙吗?”姚平仲如今正在尽量补救,以减轻朝廷对自己的处罚。

  胡翔同样在找补过错:“听说能分田产和草地,麟州汉民愿意迁徙过去。”

  “本来就是紧挨着的,十天半个月就完成迁徙。”.

第三千八百八十九章 男爵

  “而且麟州许多所谓的汉民,其实是这十多年来逃难至此的西夏农奴和山中蛮夷。”

  “那边的党项人死得差不多,把土地都腾出来了,麟州百姓自然愿意搬迁。”

  姚平仲叹息道:“有劳太守了,迁徙百姓不要再出差错。”

  “万万不敢。”胡翔说道。

  麟州的文官武将们,此刻都是一阵慨叹.

  心中恐惧朝廷处罚的同时,又怨恨那些西夏余孽太过狡猾。

  麟州党项各部造反,居然不来攻打州城,也不去攻打各处寨堡,甚至都懒得劫掠汉地乡野。

  他们直接拖家带口跨省流窜,把早就做好平乱准备的姚平仲,整得是措手不及、无法应对。

  相比而言,炫州的造反者多乖啊。傻乎乎跑去打县城,被五百驻军一战击败,只用了半个月就扫清残余。

  但凡麟州造反部落傻一点,流窜得稍微慢一点,姚平仲都能快速稳定局面。

  ……

  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麟州百姓完成西迁,并领到足够的耕牛、牲畜、种子、被服和农具。

  被并入麟州的那些西夏故地,人口等于直接换了一茬。

  九成多属于迁徙过去的汉地百姓,只剩不到一成属于西夏原住民。

  地广人稀。

  比西夏统治时的人口还少!

  终于,朝廷派来的钦差到了,而且还跟随着一些文武官员。

  麟州文武在城外十里迎接,负责传旨的皇帝行人却面无表情。

  皇帝行人当场宣布圣旨内容:“麟州知州胡翔、州判杜文渊、户曹掾李俊,收押待审。”

  “若无贪赃枉法之事,各贬官三级听用。”

  “若查出贪赃枉法,按律法办!其余文官,暂不追究,查出有牵连者法办。”

  被点名的三位文官,瞬间瘫倒在地。

  那么多的赈灾钱粮经手,他们怎么可能不贪?

  因畏惧法律,他们贪得不多。如果事情没有闹大,肯定不会被查,但现在却要上纲上线了!

  其余文官却情绪复杂,他们一边庆幸自己没被点名,朝廷明显是不想扩大化。

  一边又怕自己牵连进贪污案,被搂草打兔子顺手法办。

  那群武将,此时的想法也差不多。

  朝廷只点名了三个文官,不像要血洗麟州官场的样子,对待武将估计也不会太苛责吧。

  皇帝行人转向另一侧:“姚平仲!”

  “在!”

  姚平仲连忙跪下,甚至吓得磕了几個头。

  皇帝行人说道:“姚平仲,削为男爵。军职、军衔各降五级,立即回京听用。”

  姚平仲登时瘫在那里。

  完了,全完了。

  爵位被削,军职、军衔双降,一朝回到大明建国前啊。

  就算还能做武官,也肯定是个闲职,再也无法带兵打仗立功。

  同时,姚平仲又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至少还给他留了一个男爵之位,至少还让他回京担任闲官,没有抄家发配流放什么的.

第三千八百九十章 军中势力

  富元衡走到姚平仲身边,拍拍他的肩膀低声说:“你在这里的家产,全部老实交出来,别逼我动手去查。”

  “陛下已经留了余地,你自己可要想清楚。”

  “是!”姚平仲身体一颤。

  姚平仲确实没有靠山,但吴玠、吴璘、王德等人,全都是姚平仲的部将出身。

  甚至就连刘锜兄弟,也做了姚平仲一年的部将。

  而且,姚平仲父子当初率军来投,主动交出了几万军队与河湟地区.

  如此种种,都必须考虑影响。

  还是那句话,皇帝需要考虑的有很多,不能把姚平仲一杆子打死。

  姚平仲的后半生已经安排好了,扔去洛阳军校做老师,教一些最基本的军事科目。

  富元衡不再理会那些文官,自有相关人员去处理。

  暂时接替姚平仲职务的,是从河北调来的羌族将领杨云。

  杨云早就已经是侯爵,而且原职为河北总兵官,他过来震慑姚平仲旧部绰绰有余。

  把众将官召集到总兵府邸,杨云说道:“朝廷已设军正监,隶属于督察院,这位富相公就是大军正。”

  “麟州这边,也设了一个军监。今后军中法度,依旧是军法官来管理,但其余涉军案件要交给军监处理。”

  众将官惊骇莫名。

  富元衡说道:“朝廷彻查文官贪赃枉法时,曾言除了命案之外,某某日以前所犯案件既往不咎。”

  “如今军正监彻查各军,也给你们一个机会。以所在部队设立军监之日起,此前所犯案件既往不咎,同样也是命案除外。”

  “还有,把你们灭夏之后贪的钱粮主动交出来!那些要么是军资,要么是赈灾钱粮。”

  “主动交出,朝廷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今后若是连带着被查出来,军正监就要按律法办了!”

  如果按照个人意气,只求念头通畅,赵渊是要狠狠惩治军人的。

  但前些年彻查全国文官的结果,证明查得太狠会出大问题。

  当时搞得全国官吏心惊胆战,人人自危之下,连本职工作都没法做了,好多省府州县的衙门停摆,就连税收工作都被耽误。

  不得已之下,赵渊只能下令叫停,宣布次年元旦以后不再追查。

  同时又划出一个时间线,表示以前的罪行既往不咎,今后再犯必把旧罪一起审,而且还在大案之后修改《大明律》。

  如此决策,才让全国官场恢复平静,让停摆的各级衙门恢复工作。

  皇帝的目标并非惩治贪官,令所有贪官都罪有应得。

  而是刹住歪风邪气,整顿全国的吏治,只要达成这个目的就够了。

  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