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39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第三千八百六十六章 评书的出现

  先去街对面的武庙,那里距离最近。

  可惜核心区域并不对外开放,一般是有官方祭祀才开门.

  寻常游客,只能逛一逛外围区域,那里竖碑镌刻着名将们的功绩。

  李仁孝饶有兴致的阅读碑文,发现名将们的封号特别有意思。

  并非什么冗长的谥号与爵位,而是非常简短的两個字。

  主角自然是姜子牙,封号为“兵祖”。张良是“谋圣”,孙武是“兵圣”,韩信是“兵仙”,项羽是“武圣”,李靖是“军神”……

  李货在旁边介绍说:“郎君不知,自从这些武碑树立起来以后,他们的故事也流传得很广。

  民间的戏剧和,也喜欢编造他们的事迹。

  近几年兴起一种评书,就是讲李靖与红佛女时兴起来的。”

  “评书”一词,至少在元代就有了。

  但真正的兴起,是在宋室南渡之后,最初是用来评说佛教典籍故事,讲一些因果报应、劝人向善之类。

  “评书又是何物?”李仁孝好奇问道。

  李货解释道:“就是评说历朝人物故事,主要是和戏曲里的故事。

  现在活字印刷方便得很,纸张的价钱又低了许多,那是写得越来越长。

  便连朝堂里的相公们,也喜欢。市井百姓很多不识字,说书人就讲给百姓听,这种就叫评书。”

  堂堂西夏皇帝李仁孝,至今还没看过,更不知道为何物。

  他仔细向李货打听,越听越是好奇,很快就直奔书店。

  来到书店一条街,李货讲述道:

  “开封的书市有两处,一处挨着大相国寺。那里的书铺,原本是大相国寺的寺产,在宋初售卖一些佛经。

  后来就变成了书市,什么样的书都卖。大明开国的时候,把大相国寺书市充公,剥离出来发卖给民间书商。”

  “另一处书市便是这里,挨着太学的学舍。

  国子监和太学以前都在这里,学生相公们要买书看,自然而然就成了书市。还兼卖文房四宝,卖一些作画的颜料。”

  李仁孝颇为高兴:“这太学书市,距离我家却也近得很,以后买书走几百步就到了。”

  李货把他带进一家书店,直奔类书架:“郎君,这里全是。”

  李仁孝一眼就看到一本大部头。

  它太显眼了,页数最多最厚,而且还用黄纸封皮。

  “这是什么?”李仁孝伸手去拿。

  李货连忙喊道:“郎君,这部须用双手请来,它是当今官家少年时所著。”

  李仁孝吃了一惊,连忙单手换成双手,恭恭敬敬的取下《西游记》。

  最终印刷版的《西游记》,是四年前才上市的,又经过了一次官方大修。

  主要修改里面的神仙,比如二郎神不该叫杨戬,一是因为目前还没这个神仙名字,二是因为杨戬是宋徽宗身边的奸恶太监。

  类似的神仙非常多,都是南宋、元明时期兴起的,跟如今的神仙有巨大差异.

第三千八百六十七章 古代的小说

  李货说道:“这本书讲的是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可要好生读一读。”李仁孝信佛,顿时兴趣更胜。

  他却不知道,《西游记》历来不被和尚们所喜,反而是道士把此书当成经典之作.

  里面一大堆道教术语和道诗,和尚们读起来能是啥反应?

  除了赐宅赐田,赵渊还赏赐了一些银元和生活物资,李仁孝当即掏钱买下一部《西游记》。

  李仁孝又扫向书架下排,那里有许多小册子。

  整套丛书叫《古今侠客录》,选取唐宋五代的侠客故事进行扩充编造。

  类似明代的《三十三剑侠》,但缺了南宋的侠客们。

  全套一共六册,一起购买有优惠,也可以只买其中一册。

  里面有聂隐娘、昆仑奴、风尘三侠等等。

  张镗的祖宗张咏,其故事单成一册,名叫《乖崖剑集》,总计三万多字。

  前半部分写张咏做官前,仗剑纵横山东河北;后半部分又变成断案故事,写张咏做官之后审理各种冤案。

  李仁孝随手抽出一册,里面有《老人化猿》、《扶余国王》等八个故事。

  金庸的《越女剑》,就是在扩写《老人化猿》!

  李仁孝读了两个故事,觉得非常有意思,打算把这套《古今侠客录》全买下来。

  很快,他又看到一本《天方夜谭》。

  李货介绍道:“这本《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是当今官家召集大明学者,还有海外各邦国的学者,一起编撰而成。”

  “最后做删改定稿的,是大名鼎鼎的李邦彦。里面全是海外故事,有很多异邦,今年初付梓印刷。”

  “开封就加印了两次,卖得特别好,说书人也爱讲这个。”

  李仁孝又翻开阅读,发现这本自己也喜欢。

  书店老板非常高兴,一个小时之后,极为热情的把李仁孝送走,因为这家伙足足买了六套。

  李仁孝看中的其实有十多套,渐渐发现不对劲,如果按照他的喜好,能把整个书架的给买空。

  他从书店出来,忍不住发出感慨:“以前只知大明兵威强盛,竟不晓得讲故事的也这般多。”

  “大……西夏那些贵人,便是锦衣玉食,又何曾有幸读过大明?”

  李货笑道:“很多都是互相抄。有人把抄成戏本,有人把戏本抄成,还经常因为抄袭而打官司。”

  “往往最后发现大家都是抄的,只不过抄自唐传奇或是民间故事。”

  “确实有趣。”李仁孝也笑起来。

  主仆二人正说话间,有一男子快步而来,口中连连大呼:“借过,借过……”

  李仁孝问道:“他提着的是食盒?”

  李货解释道:“那是送索唤的闲汉(外卖小哥)。前宋的时候就有,如今百姓愈发富了,索唤之人越来越多。”

  “就是在酒楼食肆订餐,时候到了给送过去。”.

第三千八百六十八章 落魄的亲王

  李仁孝啧啧赞叹:“我大明真是富庶啊,沿街都看不见乞丐,便是吃食也让人送到家里。”

  刚刚说完不久,便看到有蓬头垢面之人在街边行乞。

  整条街,就这一个乞丐,巡捕也不来管管。

  李仁孝说:“给他几个铜钱吧。看他的衣裳也不寒酸,却沦落到街边行乞,必也是一个伤心失意之人。”.

  李货笑道:“郎君莫管他,这人是前宋皇子,前些年过得可风光了。”

  “如今这幅模样,都是他自找的。”

  “而且他也不是行乞,若真的施舍他钱财,这人还会破口大骂。”

  “前宋皇子?”李仁孝大为惊讶。

  看到落魄的赵楷,李仁孝顿生同命相连之感。

  但他又害怕惹来麻烦,于是询问自己的仆从:“我可以跟他说话吗?”

  李货闻言一愣,明显意会错了,低声说:“郎君不必担忧。这开封城内外百姓,最初也不敢沾染前宋皇室,便是遇到了也要隔出几步走路。”

  “后来朝廷允许他们随意走动,敢跟前宋皇室说话的就多了,也没见官府派人来查过谁。”

  李仁孝问道:“前宋那些皇子亲王们,都是这般落魄吗?”

  “郎君多想了,”李货笑道,“除了眼前这人活得遭烂,其余都还算不错。”

  “最差的也能种田度日,而且朝廷还陆续补发了耕牛,日子比寻常农夫过得更好。”

  “还有人开店做买卖呢,店铺就在南薰门外的一处巷子里。”

  李仁孝好奇道:“他怎的变成这般?”

  李货说道:“这厮唤作赵楷,是前宋最受宠的皇子,还差点做了前宋皇帝。”

  “他闹着要参加科举,十五六岁就中了状元,当官的没帮他作弊才怪了。”

  “大明开国以后,这人靠卖画也赚了许多钱,天天在樊楼过夜享受得很。”

  “后来又学别人炒布货,赔得欠了一屁股债。”

  “他靠着卖画,其实已经把债还完了,却又跑去勾栏院里厮混,还看上一个名角要娶回家做妾。”

  “他家里的妻妾就闹起来,这人在吵闹的时候发怒,动手殴打了一个妾室。”

  “那妾室一气之下,跑去递状子请官府判和离……”

  “和离?”李仁孝惊呼一声,“前宋亲王跟妾室和离?还是那妾室告官离婚!”

  声音着实有点大,半躺在路边的赵楷也听见了。

  赵楷抬头怒视李仁孝,似乎随时可能站起来打人。

  李仁孝连忙闭嘴,带着罔氏和李货快步走远。

  李货朝身后看了看,发现赵楷没有追来,才继续说道:“那个妾室,也是有娘家的。”

  “她做不成亲王的侧夫人,也安心做了几年妾室。”

  “但那赵楷实在不顾家,三天两头往外跑,这不成了守活寡吗?”

  “赵楷卖画赚的钱,听说也不怎拿回家,就算拿回去也是交给正妻。”

  “后来因为反对再纳妾,这小妾被赵楷打了一顿,就闹去官府把婚给离了。”.

第三千八百六十九章 无耻妇人

  罔氏连忙说:“陛……夫君,妾身断不会做那等无耻妇人!”

  李仁孝朝妻子笑了笑,随即又问:“然后呢?”

  李货说道:“那官司闹得很大,不止开封城内外的百姓都知道,甚至还传去了别的府县。”

  “判案那天,全城百姓跑来围观,把法曹衙门外几条街巷都堵满了。”

  “等赵楷从衙门出来,大家问明白是真离了,全都幸灾乐祸哈哈大笑。”.

  “此后,不管赵楷走到哪里,都有人指指点点,嘲笑他连小妾都看不住。”

  “日子一久,赵楷的脑子就出了问题。”

  “疯了?”李仁孝问道。

  李货笑道:“很多人说他是装疯。反正谁敢对着他笑,赵楷就冲过去打人。”

  “还经常醉倒在街头,说一些违禁的胡话,被人检举抓去大牢关过好几次。”

  “他在外面喝酒,回家也喝酒,一喝醉就打骂妻妾。”

  “再后来,他家的小妾全跟他离婚了,还有个小妾去道观做了姑子。”

  李仁孝连连摇头:“此人毫无担当。”

  李货唏嘘道:“最惨的是他正妻,一直守着家里没有离婚,却要养七個儿子、八个女儿。”

  “就算是小妾所生的子女,他那正妻也视若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