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734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那州判又是何许人也?乃是前宋京西路转运使的心腹。”

  “京西路转运使又是谁?奸臣蔡京的亲戚!”.

  “那转运使的官邸在洛阳,还负责重修洛阳皇宫,如今的皇宫便是他修缮的。”

  “这厮为了把宫墙修得漂亮,先用牛骨磨粉调灰浆,把洛阳城周边的耕牛都杀完了!”

  “后来听说人骨更好,便去乱葬岗取人骨,甚至是掘坟取骨,闹得洛阳民怨沸腾……”

  “我大明天子在洛阳轻徭薄赋,前宋转运使却在洛阳挖坟扒骨。”

  “两相比较,谁更仁义?连傻子都知道!前宋不亡谁亡?”

  “大明不兴谁兴?再说陛下履任金州……咦,俺刚才说到那里来着?”

  已经有学生在低头憋笑。

  这位知府,不但年纪大了,而且年轻时喝酒太多,估计有点伤到脑子记性不好。

  师生们齐声说:“陛下看到金州农夫在春耕时淘金。”

  邵镒猛地回忆起来:“对对对。陛下对农夫们说,尔等且回去耕田,此间事情我一人担着。”

  “又仗剑亮出官牌,驱散督采沙金的厢军,冲到衡口镇质问税吏……”

  这老头儿讲起来口若悬河,其实还讲得蛮精彩。

  但师生们听得昏昏欲睡,他们已经听过太多次了,对皇帝治理金州、起兵举义的事迹熟悉无比。

  而且邵镒自吹自擂得太过分,添油加醋讲述自己怎样辅佐皇帝。

  尤其是赵渊起兵之初,只任命了四个县令,邵镒总说自己是四大县令之首。

  因为他是平利县令,距离金州城最近。

  还说当今的吏部右侍郎曾孝端,那时也只不过是洵阳县令,距离金州城比他更远。

  又说曾孝端家里的冤案,全靠他辅佐皇帝才能翻案。

  师生们心里都在吐槽:你这么厉害,一把年纪只是燕山知府,人家却已做了吏部右侍郎。

  突然,一個属吏疾奔而至,在邵镒耳边说:“太守,有天使路过,已在城外驿馆歇息。”

  邵镒连忙站起,对师生们说:“学子们且去读书,张教授随俺出城迎接天使。”

  “恭送太守!”

  师生们如蒙大赦,欢天喜地把知府送走。

  回到教室,一个学生感叹:“如此沽名钓誉、本事全无、颠三倒四之人,竟也能做一方知府。唉!”

  “时也命也,”另一个学生笑道,“人家是从龙功臣,陛下起兵时的四大县令之一。”

  “如果真有点本事,还会在燕山这偏僻之地?”.

第三千八百五十一章 被家人牵连

  “没看当时的另外三位县令,一个刑部左侍郎、一个吏部右侍郎、一个山西左布政?”

  又有一个学生问道:“四大县令都这般了,当时陛下任命的金州知州,却怎没听邵知府提起过?”

  “太守说漏嘴时提起过,”

  有知情者低声说道,

  “当时的金州知州叫刘师仁,还迁居大明乡住过几年,是太上皇提拔的第一任汉中知府。”

  “后来牵扯进那年的全国大案,被贬官调用了,现在不晓得是什么官。”

  “刘师仁要是不被牵连,如今至少也是尚书,甚至有可能已经入阁。”.

  众学子叹息:“这可倒霉得很。只是贬官调用,说明涉案不深,估计是被家人牵连。”

  “如此失了阁臣之位,可悲可叹啊!”

  当时大明乡有三个村,刘师仁兄弟俩,

  一个接替孟昭做村学校长,一个是大明乡的村长之一。

  赵渊被调离金州的那段时间,刘师仁协助闻焕章筹备造反事宜。

  起兵攻占金州之后,金州的所有政务,也交给刘师仁一手负责。

  后来打下整个汉中,刘师仁又是第一任汉中知府。

  朝堂对此讳莫如深,赵渊处理起来也很低调,

  将其扔去偏远地方做知州,现在的职务是广西左布政使。

  ……

  做事颠三倒四的邵知府,见了钦差精神无比,一进驿馆就哈哈大笑:“天使驾临,怎也不派人通知一声?”

  已经在驿馆接待的县令,给宗武介绍说:“这位是邵知府。当初陛下在金州起兵,邵知府是陛下任命的四大县令之一。”

  “哈哈,都是陈年往事,”邵镒得意摆手,“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宗武闻言,不敢怠慢,恭敬作揖道:“后进末学宗武,拜见太守当面。”

  县令又介绍说:“这位天使是宗阁老的侄孙。”

  邵镒更加热情,拉着宗武的手说:“原来是小宗相公。”

  寒暄一二,邵镒要设宴款待,请宗武去府衙喝酒,宗武以赶路为名婉言拒绝。

  邵镒问道:“小宗相公要去何处?”

  宗武朝着洛阳方向拱手:“奉皇命前往临潢都护府,去封赏那里的立功将士。”

  邵镒说道:“一路可不好走。”

  “为何?”宗武问道。

  邵镒解释说:“沿途山里的百姓,全都下山落户分田了。”

  “他们是辽金时躲进山里避难的,天下承平谁愿住在山里?”

  “就连辽国的北安州(滦平、承德一带),如今也不剩几个人,大明连一个县都不设。”

  “没了人烟,豺狼当道啊,山里的野兽可凶得很。”

  宗武疑惑道:“辽国既能建州,那里恐怕有很多地方可以耕种吧?”

  邵镒说道:“金国坚壁清野,把人口全都带走了,还有很多饿死在半路上。”

  “后来金国灭了,那些百姓就在大定府落户,不愿钻进山里回北安州。”

  “俺听从北边回来的官吏说,北安州的州城都是空的。”.

第三千八百五十二章 豺狼虎豹

  “那里只有一个驿站,驻扎着二百军士及家属,还有逃进山里又返回的百来户人家。”

  “满打满算,也就一千人左右,都住在城里或是城郊。”

  “离城稍微远些,就能遇到豺狼虎豹。”

  宗武叹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啊。”

  “堂堂一州地,居然只剩千人,民生何其多艰也。”

  邵镒笑道:“那里的百姓不用交税,只须每家出点粮食,供养当地的驿站官吏,日子倒是过得颇为自在。”

  “确实自在。”宗武哭笑不得。

  之所以不用交税,自然是太过偏远,而且人口又不多,就连税吏都懒得去催.

  邵镒说道:“等在籍人口增加到五千,朝廷就要在那里重设兴化县了。天使有没有带兵丁?”

  宗武说道:“带了十多个禁军,还有保定府的一些民夫。”

  邵镒嘱咐道:“途经密云时,多带一些粮食。让禁军士卒多多防备,山中是真有猛兽出没的。”

  “多谢太守告知。”宗武拱手。

  邵镒聊着聊着,又开始吹牛逼:“俺当年在金州的西城县做押司……”

  ……

  滦平、承德、赤峰、宽城、青龙、绥中、锦州、义县……

  这些地方,通通归属大定府管辖,被赵渊暂时划给了辽宁省。

  无他,人口太少。

  只有大定府城(辽国中京)和锦州,稍微还算像点样子,其余地方全都被打烂了。

  这个府的大部分辖地,以前都是奚族的地盘。

  从奚族首领背叛金国、自立称帝开始,大定府的中部地区就打成一锅粥。

  接着又是汉人首领张觉,在辽西走廊叛金造反,把大定府的东南部打得荒无人烟。

  接着又是明金大战。

  如今生活在大定府的百姓,四成半是金国从辽东迁来的,

  四成半是大明从辽东迁来的,只有一成属于原籍就在此之人。

  宗武一行人,仅从密云走到承德,就前后遇到七次野兽。

  其中两次是老虎,它们远远站在道旁,目送人们走来又离去。

  如果只有几个人经过,老虎多半就扑上来了,被野兽吃掉的人类不在少数。

  在富谷驿,宗武遇到一支南下的商队。

  商队还雇了几个退伍军人做保镖,首领对宗武说:“这里以前是很富裕的,听富谷驿的名字就知道。”

  “现在只剩十几户了,都是金国坚壁清野时,偷偷藏进山里又回家的。”

  “北边不远,以前有一个归化县。”

  “如今也不行了,县城内外加起来只有百来户,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重新设县。”

  说到这里,商队首领拿出一张虎皮:“前不久,有老虎进城找肉吃,咬死了一個小孩子,被老百姓联手打死了。”

  “俺这次去北边做买卖,正好收到那张虎皮。”

  “相公若是喜欢,俺可以贱价卖掉。”

  宗武摇头:“此物不祥,沾着孩童性命。”.

第三千八百五十三章 卖不出高价

  “那俺就运去真定府卖掉,燕山府肯定卖不出高价。”商贾把虎皮小心收好。

  宗武问道:“你们是去临潢都护府做生意?”

  商贾说道:“临潢太远。俺把茶叶卖到大定府城就回来,自有商贾再把货物转卖到草原。”

  “大定府城也是番汉杂居吗?”宗武又问。

  商贾说道:“全是辽东人。有些是金国迁来的,有些是大明迁来的,以渤海族居多,汉儿次之,女真最少。”

  “他们说的都是汉话,辽东口音,掺杂一些北地汉人口音。”

  宗武又问其他见闻,商贾详细讲述,倒是让他增涨许多见识。

  继续出发,来到大定府周边,宗武发现这里的人口,竟然比燕山府还多一些。

  这是朝廷有意为之,迁来辽东的渤海族和汉族,.

  让他们融合为新的北地汉儿,以控扼更北方的临潢府草原。

  听说有钦差要去草原,有三支商队主动找上来,说是要跟宗武结伴同行。

  食盐、茶叶、铁器都属于管制商品,往草原运输需要特许牌照,而且每年还设置了最高限额。

  布匹之类的则无所谓,可以敞开了往草原卖。

  宗武一边赶路,一边跟商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