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他大受震撼!
....
洛阳皇城,御前会议。
户部尚书白崇彦,拿着魏良臣发回的工作报告,对皇帝和在座众臣说道:“这次江西丈田,清查出很多隐田。”
“虽然还没清查完毕,但耕地总面积,估计会减少几百万亩。”
清查出许多隐田,耕地总面积反而减少?
大臣们听得一怔。
这个情况,赵渊刚知道的时候,同样感到非常离谱,甚至怀疑魏良臣胡乱清丈。
白崇彦拿着丈田报告继续说道:“前宋的时候,江西的田根、田面就很混乱,官府统计时多有重复。”
“士绅大族勾结官吏,加重了这种混乱,把赋税摊到普通百姓名下。”
“还有就是前宋官员为了政绩,故意虚增田亩数量,收税时强行按照税额搞摊派。”
“到了大明,江西官员难以清查田亩,搞不清楚实际耕地有多少,税额一般是按前宋面积征收。”
首相柳瑊哭笑不得,总结道:“也就是说,把江西田亩搞明白了,但江西的田税总额却要变少。”
“不错,”白崇彦点头,“田税大约要减少十五分之二,田亩数量大约减少六百万(宋亩)。”
“这六百万亩江西耕地,是前宋官吏凭空增出来的。”
“如果不是这次丈田,谁都搞不明白虚增多少,就连当地官吏士绅都弄不清楚。”
方孟卿叹息:“这一百多年来,江西农民都在被乱征田赋啊!”
赵渊手指敲桌:“其实不止是江西,四川、浙江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没有江西那般离谱而已。”
何止离谱,简直离谱到家了。
由于历代统计单位略有差异,且把耕地面积全都转换为平方米。
北宋元丰年间,江西耕地总面积为2665亿平米(不含九江、鄱阳、景德镇、上饶等地,这些地方当时属于江东路)。
明代洪武年间,江西耕地总面积为2473亿平米。
新中国疫情期间,江西耕地总面积为2927亿平米。
从明朝到清朝,再到民国、新中国,江西耕地一直是在增加的。
即便改开之后,占地大建商品房和基础设施,但江西耕地总面积始终在增加。
而北宋元丰年间的江西耕地,如果把九江、上饶等地都算上,总面积竟然超过了新中国疫情时期!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广大的赣南地区,直到明朝中期才彻底开发,在北宋还属于连绵的原始山林。
绝对不是什么统计错误。
就拿福建来举例,新中国疫情期间的耕地面积,相比北宋元丰年间直接翻倍!
别说什么北宋的福建开发度低,那里是出了名的人多地少,甚至有大量福建农民跑去广东垦荒。
两相对比,就知道江西田亩数量有多离谱。
一边是江西大族在隐匿田产,一边是江西耕地被官吏虚增几百万亩.
第三千六百一十二章 推广玉米
江西农民的日子可想而知。
白崇彦继续说道:“大明开国以来,由于红薯玉米推广得力,江西的新增山地已有数十万亩。”
“这两年,南赣府的山地新增速度很快。”
“那里的大族不多,官府又鼓励垦荒,两任知府都整治得力,因此这次清田速度也最快。”
南赣府就是赣南,由北宋的南安军和虔州(赣州)合并而成。
那里的荒凉程度,从县级单位的设置就能看出。
崇义、全南、定南、寻乌这些县,目前都还没有设立,县城所在全属于村镇规模。
有的地方干脆就是个小村落,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
赵渊说道:“把这次江西丈田的结果,写成诏书大告天下。”
“到了我大明新朝,江西百姓能少交六百万亩田税,而且还新增了几十万亩山田旱地!”
这个结果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朝廷下了大力气在江西丈田,结果田亩数量减少,田税总额也是锐减。
吃力不讨好啊!
哪个朝代的君臣愿意这样搞?
赵渊对众臣说道:“这是很值得的。大明不是隋朝,我也不是隋炀帝,不会一味的要求田亩增加。”
“该多少就是多少。朝廷看似吃亏了,但大族的隐田被查出,小民多交的田税也被查出。”
“一里一外,江西百姓能少交多少税?”
“百姓变得富足了,只要他们依法纳税,整個江西也会变得更富庶。”
“百姓有了多余的钱粮,更愿意垦荒生产,更愿意购买商货。”
“工商业会更加繁荣,商税也能收得更多。”
“诸卿且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是真正的仁政,大臣们心服口服:“陛下圣明!”
江西的事情讨论完毕。
兵部尚书张广道说:“杨再兴征讨安南,数战皆胜,已攻破安南国都升龙府。”
“安南国主答应归还前宋失地,并割让门户要地门州和谅州。另外……”
张广道的表情有些奇怪:“另外,安南国主请将生母献给闻丞相为妻。”
此言一出,阁部院大臣全愣住了。
礼部尚书胡安国讥笑道:“果然是蛮夷,还敢妄称天南小中华。”
已经年迈的张叔夜问:“就算要献上美人,也该献年轻女子,为何会献安南王太后?”
张广道解释道:“杨再兴在报捷文书里说,安南王太后出生时有异象,相士曾断定其贵不可言。”
“安南国主诚惶诚恐,不敢将生母留下。”
“又言此妇人已过三十,便想献给闻丞相。”
“着实滑稽得很。”阁臣赵佺笑道。
陈东说:“安南国主违背人伦孝道,此妇人万万不可收下。”
“违背孝道的是安南国主,关我大明什么事?”赵渊恶趣味十足,“此妇人可以收留。为了大明,还须委屈一下闻丞相。”
胡安国质问道:“陛下贯通六经,岂不知二子乘舟乎?安南国主如此行经,便如那卫惠公一般无耻!”
赵渊说道:“并非卫惠公献母,而是齐襄公嫁姐。你这般比喻,难道要把朕比喻为卫昭伯?”
“臣不敢,只是此事有悖人伦孝道。”胡安国道。
赵渊说道:“还是那句话,有悖孝道的是安南国主,跟我大明没有半点关系。”
君臣二人所说的故事,在《诗经》当中极有名气。
却是卫宣公娶了父亲的妾室,生下三个儿子:公子汲、公子黔牟、公子顽。
公子汲长大了,求娶齐国公主。
卫宣公听说这位公主很漂亮,就在迎亲的时候,抢走他跟小妈生的儿子的未婚妻。
这位公主于是被称为宣姜。
卫宣公与宣姜又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公子朔。
公子朔想要继位,就成天打小报告,唆使卫宣公杀害公子汲。
公子寿心有不忍,假扮公子汲代他而死。
公子汲不愿苟活,自暴身份也被刺客杀死。
公子朔成功继位,却被公子黔牟赶走,逃到舅舅齐襄公那里。
齐襄公为了帮外甥夺回王位,竟然把姐姐宣姜嫁给公子顽,利用公子顽的势力干掉黔牟。
嗯,这个关系有点乱。
大概是这样的:宣姜的这位新丈夫,既是她的继子,也是她原未婚夫的同母弟,还是她原公公兼第一任丈夫娶小妈生的。
顺便说一句,宣姜的哥哥齐襄公,也玩得非常花哨——不但兄妹啪啪,还杀死了苦主妹夫.
第三千六百一十三章 将计就计
眼见大臣们都看不惯,赵渊笑着说:“据细作发回的消息,安南国主沉迷酒色,恐非长寿之相。”
“他的舅舅杜英武,越来越受宠信,不但逐渐掌控朝政,去年更是被授予兵权。”
“如果安南王太后嫁来大明,安南国主稍有意外,国舅杜英武多半会黄袍加身!”
胡安国欲言又止,他既看不惯安南国主的做法,此刻却又觉得可以收下此妇人。
他是积极支持对外扩张的!
御前会议散去,柳瑊又召集众臣在内阁开会,告诫道:“此事见不得光,尔等莫要往外传。”
“绝不外传!”众臣说道。
下朝后,赵渊兴冲冲派人将闻焕章找来:“丞相,我又给你弄来一个女人。”
“年纪大了,女人太多应付不过来。”闻焕章没有拒绝,甚至悄悄咽了咽口水.
赵渊说道:“是安南国进献的,听说是安南第一美女。而且啊,这对吞并安南有帮助,此女的身份非常特殊。”
闻焕章顺着台阶下:“既然有助于国家,我收下也行,多添一副碗筷而已。”
“那便如此说定了。”赵渊笑得很贱,他很想看到闻焕章得知真相的表情。
闻焕章说:“辋川山庄那边,已经建造好一半工程。”
“陛下,我打算明年开春就搬过去住,洛阳这边我不会再管了。”
赵渊说道:“偶尔回来看看呗。”
“看情况吧,在那边无聊了就回来。”闻焕章继续擦破车。
就在要离开的时候,闻焕章忽然察觉不对:“那个越南美女,不会又是寡妇吧?可别坏了我的名声!”
赵渊说道:“放心吧,一个外国女子,不会在洛阳传开。”
“那就好……不对,还真他妈又是寡妇啊!”闻焕章颇为生气。
赵渊哈哈一笑。
.....
历史上的这一年,吴乞买病死,宋徽宗病死,赵构在杭州开启一系列改革。
赵构的改革,包括徭役制度调整,加征总制钱等等。
同时还降低官员俸禄,比如宰相的工资就直接减了三分之一。
而西辽的耶律大石,则带着数万军队远征金国。
走到一半怨声载道,那些来自中亚的部落,根本就不愿横穿漠北,于是耶律大石只能下令撤军。
这一个时空,吴乞买今年还是死了。
可能是脑中风,血栓堵死了,吴乞买昏倒就没再醒过来。
宋徽宗却活得好好的,这货被流放到贵州镇远县。
由于官府物资准备充足,而且定下了人口增涨任务,
官吏们都想着完成任务回乡,流放者及家属们并未遭到虐待。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