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585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当然,有重大立功之人。”

  “比如阁下,不用参加任何考试,大明朝廷会直接授予官职。”

  “阁下暂时留在安东都护府,协助都护编户齐民。”

  “完成此重任,必定另有升迁。”

  韩企先心中大喜,转身朝着开封方向叩拜,又向马扩、李成二人作揖。

  除了被抓的吴乞买,所有人都皆大欢喜。

  完颜宗磐心情复杂的离开,着手搬迁族众新建部落。

  因为政变之事,几个弟弟跟他关系紧张,也不知哪个愿意随他搬迁。

  其实,他自己也不太想搬。

  因为无法带走农奴,无法带走渤海族、汉族、契丹族工匠。

  搬去胡里改城有个屁的意思?

  那里虽然有座小城,但又破又旧。

  自幼享受富贵的完颜宗磐,已经离不得上京繁华。

  思来想去,完颜宗磐居然找到李成:“都护,我可否留在这里?”

  “保留我的宅子,家中奴婢改签契书,再留下我家里的财货。”

  “我自知考不上科举,可在都护府做书吏。”

  “至于胡里改指挥使,可授予我那几个弟弟。”

  完颜宗磐这些年,是捞到了不少钱财的,足够他做一辈子富家翁。

  李成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即哈哈大笑:“你既然愿意留下,我自当秉明朝廷。”

  “陛下如果高兴,给你一个都护府的官职也有可能。”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女真贵族子弟还不少。

  为了安抚那些贵族和官员,李成和马扩并未大肆抄家。

  只是按照吴乞买的查抄数额,没收完颜宗翰、完颜宗干、完颜希尹、金兀术等已死之人的财产。

  另外,早早死去的完颜宗望、完颜娄室等人,家产也被查抄。

  那些没有被抄走家产,父兄又阵亡的年轻贵族。

  居然有一半以上,选择留下来编户,打死都不搬去过部落生活。

  他们会说汉话,读过儒家诗书,甚至模仿汉人穿着打扮。

  种地不会,打仗也不会,只会在城里享福。

  这个情况让李成哭笑不得,跑去找马扩商议。

  马扩说道:“可以让他们留下,但必须编户时改汉名。

  不要掠夺他们的财产,还得好好保护,让他们尽情挥霍,以此活跃城市的工商业。

  乡村各地的编户齐民、释奴分田,绝对不容许丝毫错漏。

  有农有工有商,如此治理十年,安东都护府城及直辖地,就算不流放过来汉族罪犯,也可迅速治理成汉家之土。

  到那个时候,李都护你有大功啊!”

  “俺就照着马先生说的办。”李成开始幻想未来。

  .....

  前往金国上京的明军是一万,返回的时候却只有五千——在自愿驻扎安东都护府的将士到齐之前,还得留足兵力给李成震慑各部。

  刘豫全家被反绑双手,随着军队一路南下。

  他旁边是伪宋傀儡太后和皇帝,这小皇帝已经成年了。

  更前方是同样被绑着的吴乞买,以及吴乞买的皇后和嫔妃。

  还有大车小车的史料典籍,不但包含辽国的全套史料,还有金国前几年的自修国史。

  契丹和女真文字虽然要废除,但两国史料却必须收集起来。

  年仅十四岁的纥石烈良弼,此时尚未改名,依旧叫做纥石烈娄室。

  他的老家在辉发河流域,并非什么大贵族出身,父亲只是一个普通军官。

  但他刻苦向学,获得完颜希尹的赏识,亲自传授其女真文字和部落历史。

  小小年纪,纥石烈良弼已在上京担任教授,专门教贵族子弟学习女真文字——他有两百多个学生。

  纥石烈志宁、白彦恭、完颜宗磐等人,是自愿留下来编户齐民的。

  而纥石烈良弼,却是被马扩强行带走。

  原因很简单,认识女真文字的本就不多,熟知女真各部历史的数量更少.

第三千四百九十章 剃发易服

  这个少年没打过仗,甚至还没做过官,非常适合留在开封,协助研究女真族文史资料。

  纥石烈良弼此时戴着帽子,把刚刚剃成的光头掩盖起来。

  除了那些自治部落之外,从漠南草原到黑龙江,但凡是被编户齐民的,必须把契丹、女真发型剃掉。

  先剃成光头,再慢慢蓄发。

  服装方面,右衽、对襟、圆领都行,唯独左衽被严厉禁止。

  大明也搞剃发易服!.

  ……

  众人来到辽阳时,积雪已经化尽,交替迁徙安置的各族百姓正在耕种。

  辽宁左布政使陈规,带着官吏出城迎接。

  花荣喜道:“辽宁左布政竟是陈先生!”

  陈规微微一笑,拱手说:“花将军,好久不见。”

  马扩说道:“既都是熟人,且先进城说话。”

  陈规,被誉为“管形火器鼻祖”。

  他自幼熟读兵书,明法科进士出身。

  历史上,陈规以县令身份募兵勤王,中途遇到知府弃城而逃。

  他顺手接替防务,屡次击败叛乱的刘延庆旧部。

  后来的顺昌大捷,击败金兀术十万金兵,刘锜的指挥自然最为关键。

  但也多亏了陈规提前布置,他一到顺昌就扩建粮仓,并且分遣官吏四处购粮,又用金银布匹换取路过的漕粮。

  刘锜带兵到顺昌之后,第一件事就问粮草有多少。

  粮够就打,没粮就撤。

  陈规回答:“有粟麦数万石。”

  刘锜闻言,当即决定在此抗金。

  因为兵荒马乱之际,到处都在哭穷喊缺粮,不可能有比这里更充足的粮草。

  当时的顺昌城防,也是刘锜和陈规一起布置的。

  根据多年的守城经验,陈规后来写下《守城录》四卷,

  其中包含喷火枪的使用——把火药装在竹管内,喷出火焰烧毁敌军攻城器械。

  这个时空,陈规在淮南被李宝俘虏,当时他带三百兵就敢进京勤王。

  由于他的官声极好,李宝并未为难,只是勒令其解散部队。

  陈规听说开封没了,于是跑去杭州投靠宋徽宗。

  但他为人耿介、做官清廉,

  五十岁了还是县令,一直都无法升官,投靠宋徽宗能讨什么好?

  第一年就得罪了宠臣,被贬去广西做官,气得陈规直接辞职不干。

  直至东南小朝廷覆灭,陈规才被好友举荐。

  他先是在大明做地方官,因政绩卓著迅速升迁,继而又自请调去工部,学习并研发燧发枪。

  正因研发燧发枪的经历,陈规跟花荣混得很熟。

  却没想到,这次居然被调来做辽宁左布政。

  入城之后,马扩问道:“辽宁可还安稳?”

  陈规说道:“没被迁走的辽阳大族,这段时间人心浮动。”

  “他们还想闹事?”马扩惊讶道。

  陈规说道:“我把张玄征抓了,此时还关押在大牢里。”

  “你们既然要回京,就把这人一并带走。”

  马扩更加震惊:“张玄征可是陛下亲自任命的,专门负责在辽阳编户齐民。”

  陈规冷笑:“此人仗着陛下的恩遇,又在本地人脉极广,竟然悄悄扣留隐匿农奴。”

  “各族共计三千多农奴,被藏起来不给编户分田。”

  “不仅张玄征被抓,参与此事的渤海望族,全都被我抓进了大牢。”

  马扩由衷佩服:“陈先生胆识过人啊!”

  这不废话吗?

  以区区县令之身,招募几百個民兵,就敢进京勤王的人,会怕这些渤海大族闹事儿?

  陈规说道:“辽宁与中原不同,这里太缺人口了。”

  “我只抓了这些大族的族老,又强令剩下的族人分家析产,并不打算将他们抄家流放。”

  “该当如此。”马扩点头说。

  不管怎样,渤海望族完蛋了。

  先是统兵豪帅被杀,接着又被分家析产,还有好多被分拆迁往河北、沈州、咸平。

  一连串操作下来,各大望族已经变成一盘散沙。

  陈规说道:“北地和辽东望族,在辽国时就为非作歹、贪腐横行,到了金国更是变本加厉、无人管束。”

  “张玄征被陛下委以重任,竟然也敢明目张胆的隐匿农奴。”

  “想必安东都护府那边,也有人敢这样做。”

  “吾已上疏朝廷,请陛下派遣御史,前往安东都护府巡查。”

  马扩抿嘴一笑。

  那些御史到了安东都护府,恐怕有不少人要倒霉。

  汉族、渤海族文官,历经辽金两朝而不倒,最后却倒在大明御史之手。

  在辽阳逗留一日,马扩继续赶路.

第三千四百九十一章 别以为贪污查不出来

  以张玄征为首的辽阳望族首领,被捆起来跟吴乞买一道上路。

  张玄征见到马扩就哭嚎:“马先生,我实在是有罪,能否帮忙美言几句?”

  “我一定洗心革面,从此在大明做清官廉吏!”

  “马先生,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你就帮帮忙吧……”

  马扩叹息道:“你呀,大好富贵都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