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渊说:“那些犹太人,打散之后应该能很快同化吧?”
“身上没钱了,又是独门独户,他们怎么可能传教?”
闻焕章说道,
“犹太人最大的武器就是钱,再通过婚姻血缘来壮大族群。”
“像那個最有钱的犹太人李氏,这次抄家扔去幽州,得老实学种地才能活下来。”
“就算特别能经营,二十年后顶多也就变成一个小地主。”
赵渊说:“那就好。”
因为身边有太监,闻焕章不便提及姓名,
“得学学那位,咱明年就颁布诏书,远来异族不得同族结婚。”
“逼着他们跟汉人通婚,两三代之后全得汉化。”
“听说广东多黑奴。”赵渊道。
闻焕章说道:“我仔细问过,多数是南洋来的黑奴,而且全都是男的。”
“就连最穷的汉家女,也不会嫁给黑奴,甚至不把他们当人看。”
“前宋这一百多年,广州还没出现过土生黑奴。”
“只要没蔓延开来,朝廷不用去管。”
君臣俩来到议政厅,阁部院重臣已站在会议桌旁,齐刷刷对他们作揖行礼。
大明的御前会议,其实就是唐宋的小朝会。
赵渊说一些开场白,很快就进入正题:
“接下来,要顺势整顿全国金融行业,也就是典当、汇兑、存钱、放贷、兑换等相关生意。”
“不仅是在开封,全国都要整顿。”.
第三千三百五十五章 继续变法
“第一,奴仆的雇佣契书,不准用于抵押与典当。”.
“人是人,不是货物!”
“第二,最高借贷利率,以《大明律》为准。”
“第三,允许私商承办钞铺(纸币兑换)。”
“第四,在六大市舶司所在地,以及江陵、江州(九江)、扬州三地,尝试发行大明宝钞。”
“不强迫商人来认购,一切全凭自愿,大宗交易他们肯定用宝钞更方便。”
古代社会,再怎么规范金融业,也就只能做到这些了。
像存款准备金什么的,根本没法收取。
官吏能借此把相关店铺搞破产,小老百姓就更没有存钱、借钱的地方。
而且也没必要收取保证金,百姓愿意去存钱的店铺,必然在当地实力雄厚、信誉极佳。
至于允许私商承办钞铺,是为了推广大明宝钞,同时方便商民的经济生活。
钞铺早在北宋初年就存在,店内存放着大量纸币。
有商人要外出做生意,或者百姓要出远门,金属货币不易携带,于是就拿着金属货币到钞铺兑换纸币。
钞铺一般会收取3%的手续费。
只不过随着纸币崩溃,那些钞铺全都关门了。
大明朝廷用于发行兑换纸币的宝泉局,不可能在每座城市都设立,因此就可以借助私营钞铺来解决。
即朝廷在需要发行纸币的省份,选两三个大城市设立宝泉局。
其余的小城市,则有私商开办钞铺。
私商前往宝泉局认购纸币,再拿回自己的小城市,帮着朝廷搞纸币发行和兑换。
“谁有异议或者补充?”赵渊问道。
今年入阁的张叔夜说:“可在长安、太原和真定也发行宝钞,方便商贾们开中输边,军用物资运起来更方便,以节省军资运往边疆的成本。今
“后就算开中制崩溃了,只要大明宝钞还能用,商贾也会愿意继续为朝廷输边。”
钱琛说道:“张相公所言极是。我的建议是五年之内,在每个省的省府都发行宝钞。”
“根据四川和汉中商贾的反馈,他们非常喜欢使用宝钞,一再请求朝廷增大发行量。”
“四川商贾如此,其他省的商贾也能接受。”
事实上,四川那些商贾,是把大明宝钞当汇票使用。
而且相比普通汇票大明宝钞不用再承担异地兑现的手续费,甚至还能在异地直接用来交税。
不但方便买卖,还可节省成本。
就拿李邦彦搬去杭州来举例,十万贯京城汇票在杭州兑现,手续费就收了李邦彦一千贯。
按理说1%的手续费不高,但架不住汇兑的钱财多啊。
如果朝廷在东京和杭州都设立宝泉局,由于宝泉局不收手续费,李邦彦就能省下这一千贯钱。
同样的,设立宝泉局的城市越多,私人钞铺的手续费也会随之降低。
以前钞铺兑换货币收3%,随着竞争激烈,会渐渐降到2%、1%,甚至是变得更少。
钞铺和客户之间,必然根据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达成一种微妙的市场平衡.
第三千三百五十六章 秦桧的野望
张叔夜和钱琛各自提出建议之后,其余阁部院大臣都没再说话。
接二连三的中枢变动,秦桧都快分不清派系了.
内阁情况也比较复杂,大概是这么一副鬼样子:
翟汝文虽然压不住内阁,但毕竟属于首相,很多前宋旧臣都以他为首。
次相柳瑊已经躺平,但在张根退休之后,大量早期从龙文臣依附此人。
萧楚从不揽权,却在内阁极有威望,六部还有胡安国相呼应。
他们属于“春秋派”,一群闹着要恢复汉唐盛世的激进官员,这两年多次撺掇跟金国重新开战。
军方特别喜欢他们!
赵佺则属于实干派,亲信多在工部。
秦桧如今做了工部尚书,手下却是一群赵佺的班底。
张叔夜没啥派系势力可言,但跟枢密院走得很近,属于军方在内阁的代表。
李含章、钱琛二人,妥妥的陛下党!
秦桧说道:“如今的七大阁臣,谁也不能一家独大。”
“六部也是如此陛下善于平衡各方啊。”
“于我们而言,最可信的是你我夫妻的兄弟。”
“但你那些兄弟,似乎被陛下厌恶,一直都无法做官。”
“我那几個兄弟,倒是都已安排好了。”
王氏说道:“魏良臣还是不愿跟你走得近?”
“因为去年的案子,他是愈发谨慎了。”秦桧说道。
右都御史魏良臣,虽然兄弟打着他的幌子贪赃枉法,但两人并不在一个户口本上。
而且,兄弟俩相距甚远,魏良臣确实不知情。
魏良臣不但无罪,反而被查出是个铁面无私大清官。
他还有从龙之功,以太学上舍生的身份,号召太学生为赵渊叩阙鸣冤。
后追随赵渊编管桂州,再追随赵渊去金州。
如此种种,去年那么大的案子,连他兄弟都犯事了,魏良臣只是被罚俸三月。
秦桧很想抱上这条大腿,因为魏良臣是他的同窗室友!
可惜,魏良臣一直不结交大臣,并且刻意回避跟秦桧的关系。
“你还有哪些金陵同窗在做官?”王氏问道。
秦桧说道:“我的那些金陵旧友,范同的官职最高,已凭政绩升迁至省参议,估计就要快升为按察使了。”
范同不但是秦桧的金陵旧友,还是赵渊那一届中的进士,并且后来又考中了弘词科。
历史上,秦桧想除掉岳飞等武将,就是范同献计移除枢府,集体罢免一群大将的兵权。
范同此人,几乎就是个翻版秦桧。
学术水平极高,办事能力极强,最终甚至跟秦桧争权,想要干掉秦桧自己做宰相。
秦桧对他极为忌惮,把范同贬去地方,不准范同再回朝堂。
由于跟陛下同科,而且政绩斐然,范同这几年升官很快。
王氏说道:“范同可擅长水利?”
秦桧说道:“他是懂水利的,只不过还没什么经验。若让他负责水利,几年时间就能委以重任。”
王氏献计道:“可以给范同写信,让他在地方多兴水利。”
“以陛下的知人善任,必将他调来工部,那就成了你的下属。”
“到那个时候,你再把他调往地方。”
“你主内,他主外,互相配合,政绩卓著。”
“娘子真是聪明!”秦桧大喜。
他虽做了工部尚书,手里却是一群赵佺的班底,想要办什么事情都不顺手。
如果能把范同调来工部,两人联手培养势力,一起办实事刷政绩,入阁拜相那就指日可待了。
王氏说道:“伱若拜相,可不准忘了王家。”
“俺那几个兄弟不成器,侄儿、侄孙们却也有读书种子,终归会有几个能考上进士。”
“到时候多帮衬帮衬,王氏的门生故吏无数,援引起来今后都是你的助力。”
“放心吧,不会忘了王家。”秦桧安抚道。
王家确实门生故吏众多,如今秦桧做了工部尚书,已经有些在主动靠拢过来。
有了王家相助,秦桧才能如虎添翼。
否则秦桧怎么可能怕老婆?
北宋还没覆灭的时候,由于王氏无法生育,秦桧就跟侍女生了一个。
正常情况下,王氏应该抱养此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
但她却直接把侍女和孩子赶走,再抱养一个兄长的私生子过来。
这个时空却不同,王家的势力大减!
特别是秦桧做了工部尚书之后,他觉得该是王家攀附自己,而非自己去攀附王家.
第三千三百五十七章 清官
没有直接跟老婆翻脸的原因,纯粹是秦桧要做“清官”,王家一直在给他输送钱财!
借口要外出应酬,秦桧吃了晚饭再次出门。
他前往一家酒楼的包房用餐,却换装悄悄溜走,坐马车前往一处偏僻小院.
“相公来啦!”一个美貌妇人喜滋滋相迎。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