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507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四个字:火树银花!

  当火树银花燃起的时候,塞尔柱和日本使者们,全都傻傻的望着发呆。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世间为啥有这样的美丽事物。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和巡警们,却是一个个如临大敌。

  全城各处街道,都备好了消防物品,每个水井旁边都站着人。

  东京城的元宵玩这么嗨,是从宋徽宗年间开始的。

  尤其是他统治的最后几年,火药已经被玩出花来,距离变成武器只有一步之遥。

  比如“流星”,将火药混合铁粉,装入一端封泥的纸筒,点燃之后便能飞入空中。

  俗称,窜天猴。

  但这种窜天猴只是升空,飞出去以后并不爆炸。

  其他烟火,也只是喷射火焰,而且色彩还比较单一。

  “官家来了!”

  “陛下,陛下!”

  城楼上升灯,皇室成员出现,城下百姓都欢呼起来。

  赵渊带着妻妾儿孙们,朝人群的方向挥手,顿时引来一阵更响亮的欢呼声。

  “放花炮吧。”赵渊微笑道。

  能够升空爆炸的烟花,即将第一次出现在人类社会。

  皇城的城墙上已经竖起一大圈花炮,火枪手挂着火绳开始分批引燃。

  “咻咻咻!”

  “砰砰砰砰!”

  一团团火星升空,在夜空里爆炸开来,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

  这次不仅是外国使者,就连见多识广的东京百姓,也全都带着傻笑仰望天空。

  一群翰林院官员,由于没啥实权,去年几乎不受大案影响,甚至还有人趁机外放升官。

  他们带着家人呼朋引伴,此刻看着夜空绚丽的烟火,今晚游玩得是格外开心。

  其中一个大晟词人出身的家伙,等持续十多分钟的花炮放完,猛地振臂大呼:“大明万岁,大明万岁!”

  文武百官此刻亦在赏灯,经历了盛大的烟火表演,仿佛是忘记了刚刚过去的官场震荡。

  他们欣然微笑仿佛看到盛世就在眼前。

  苏莱曼已经完全呆滞,指着天空说:“那些究竟是什么?”

  艾布嘀咕道:“或许是神迹。”

  元宵过后,阁臣宗泽退休归乡。

  他已比历史上多活两年半,去年身体状况欠佳,多次卧床请病假。

  三请三辞,拖到开春,赵渊批准宗泽致仕。

  空出来的阁臣位子,由张叔夜给补上。

  “你们两个也请辞?”赵渊问道。

  种师道说:“官家,臣今年已八十岁了。”

  黄裳说:“官家,臣已经八十七了。”

  这两位其实挺喜欢做阁臣的,但去年整顿吏治太吓人,他们的老心脏有点扛不住。

  熬过元旦,大案结束,种师道和黄裳就相继请辞。

  赵渊小声嘀咕:“我还想退休呢。”

  黄裳说道:“官家,今年若不致仕,臣怕明年就没法归乡了,舟车颠簸或要死在半路上。”

  “官家,臣亦如此,恳请退休。”种师道说。

  赵渊感慨一声:“那就准了。”

  按照《礼记》规定官员七十岁才能申请退休。

  宋代对于文官的优待,也体现在退休待遇上。

  退休时官升一级,并且保留所有职务,退休金按全额工资发放(宋神宗之后才有退休金)。

  大明新朝也保留了退休金制度,但只能拿到正常工资的一半。

  其实全国官员的退休金,算起来还真不多,能活过七十岁的官员有几个?

  退休之后又能活几年?.

第三千三百二十三章 学的不伦不类

  这又没有强制退休制度,除非身体实在糟糕,多数官员都不愿退休。

  朝廷发放退休金,反而是在鼓励官员退休——你们都七十多岁了,还赖着做官干啥?

  经过君臣的商议,李含章、钱琛被补为阁臣。

  内阁成员就此大变动,分别是:翟汝文、柳瑊、萧楚、赵佺、张叔夜、李含章、钱琛。

  这标志着年轻一辈入阁拜相了,李含章和钱琛都还不满五十岁!

  跟赵渊同榜的榜眼潘良贵,接替李含章成为吏部尚书。

  潘良贵之前就是刑部右侍郎,还跟陈东一起审理去年的大案。

  他现在做了吏部尚书,恐怕会战战兢兢,生怕提拔一堆贪官影响自己。

  起兵协助李宝拿下淮南的方孟卿,接替钱琛成为户部尚书.

  此人的办事能力极强,当时淮南紧挨着赵渊的地盘,整个淮南只有他练兵抵御“朱贼”。

  方孟卿亲自编练的部队,被宋徽宗瞎指挥坑掉不说,这昏君还带着精锐撒丫子跑路。

  气得方孟卿带残兵投靠李宝,小半个淮南省都是他打下来的。

  ……

  樊楼。

  去年的案子,让这里生意惨淡。

  只要是官宦子弟,皆受到家中长辈约束,不准他们前往高消费场所,生怕一個不好就被盯上调查。

  樊楼因此酒水降价,听曲看戏也变得便宜。

  “何必到这么贵的地方?”

  张浚站在樊楼门前说。他父亲虽然是进士,但病死时太年轻,分家之后只能算小富。

  闵子顺笑道:“义荣兄(潘良贵)荣升尚书,自然要好生庆贺一番,今日的饭钱包在俺身上!”

  潘良贵指着闵子顺说:“这算用酒食来贿赂上官吗?”

  “哈哈哈哈!”

  众人顿时大笑。

  几家欢喜几家愁,没被查处的官员,很多都因此升了官。

  张浚从鸿胪寺调到大理寺,荣升大理寺卿。

  闵子顺从地方调到六部荣升吏部左侍郎。

  还有跟赵渊同榜的状元何粟,被扔去地方历练几年,调回礼部担任右侍郎。

  这些家伙在前宋就认识,如今一起升官,而且久别重逢,便相约着到樊楼来吃酒。

  酒保殷勤款待,引他们去二楼包间。

  樊楼有五层,越往上消费越高,他们选在第二层已算克制。

  进了包间等酒保离开,闵子顺感慨道:“当年与陛下夜游东京,看着樊楼灯火辉煌,便觉得能在里头敞开吃酒已值了。”

  “俺其实没多大抱负,也没啥志气可言,着实料不到能有今日。”

  “咿呀!”

  房门猛地被推开,李含章阔步而入:“你这厮言而不实。当年在洋州书院,乍闻道用之说,是谁宁愿弃考也要修习此学?”

  “贤弟志向高远,只不过藏在心里而已。”

  闵子顺哈哈一笑:“原来俺是这般人,可贞兄谬赞了。”

  “恭迎李相!”

  众人齐刷刷站起,朝着李含章作揖。

  尊敬之意也有,但更多是揶揄打趣的表情。

  李含章没好气道:“这里又不是衙门,吾等皆为旧识,再如此称呼我可要走了。”

  众人又是一阵笑声,各自落座添酒。

  闵子顺说道:“今日还缺几人,他们却在地方有要事办理。”

  李含章叹息道:“白三郎的差事最重,河南摊丁入亩很艰难啊。”

  “而且去年的大案,也是他引出来的,不知被多少人暗中嫉恨。”

  提到大案,气氛有些微妙,这件事情特别敏感。

  “说点别的吧,”闵子顺转移话题,“听闻德远出使倭国,那里可有什么异邦风俗?”

  张浚考中进士更晚一科,他是通过何粟跟大家结交的:

  “日本此国,事事效仿盛唐,却又显得不伦不类。”

  “那里的贵族女子,皆染黑齿、涂铅粉、刮眉毛、披长发,夜晚见到直令人毛骨悚然。”

  潘良贵极为诧异:“为何要把牙齿染黑,不觉得又脏又丑吗?”

  “我问日本贵族,他们也讲不明白,”张浚说道,“就连日本公卿大臣,也有些效仿女装。”

  “把眉毛刮掉,描成蚕豆模样,把脸涂抹得面无血色上朝,且自认为这样的装扮风流倜傥。”

  何粟鄙夷道:“番邦蛮夷便是这般,想学大唐也学不到精髓。”

  闵子顺问道:“倭国真有那么多金银?”

  张浚点头道:“金银极多,估计今年就能运回第一批。”

  “而且还伴生铜矿,可以弥补大明的铜料缺额。”

  “此天赐我大明也!”.

第三千三百二十四章 想生儿子

  潘良贵拍手赞叹,举杯与众人同饮。

  一杯酒下肚,又互相问起这几年的经历,聊着聊着就开始谈国事。

  去年的贪腐大案,清理了诸多官吏和士绅。

  虽然搞得官场动荡、地方政务停滞,却也加强了朝廷威信,赵渊趁机全面推广改革方案。

  包括四川在内,从今年开始,所有省份都要清查土地、摊丁入亩、吏役改革。

  这是最好的机会,不用重新再杀一遍!

  李含章等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楼上的房间却有人喝闷酒。

  李邦彦靠窗枯坐,一杯接一杯下肚。

  他往日在家宴请宾客,动辄数十上百人,而且客人非富即贵。

  现在却连个酒友都找不到,以前攀附奉承的那些家伙,现在皆对李邦彦避如蛇蝎.

  他以为自己人缘很好,朋友满京城,如今才晓得全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