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他们有着迷一样的自信,甚至......有的人是从梁山走出来的!”.
第三千三百一十三章 窝案
“张口闭口就说,皇帝以前是自己的寨主,儿子还在山上做过宰相的学生。”
这种事情太正常了,开国武将有多跋扈,那是清清楚楚写在史书里的。
历朝历代的开国武将,最离谱者当属王全斌无疑,一路杀俘抢劫就不说了。
后蜀皇帝已经献表投降,这家伙的屠杀和抢劫才刚刚开始。
他把已经投降的蜀军逼反,叛军聚众十余万。
甚至害怕叛军过早投降,直接屠了被迫做叛军首领的全师雄一族。
霸占全氏一族的财产和女眷,继而又以平叛为幌子四处劫掠屠杀。
刚刚投降的后蜀,居然被宋军逼得十七个州叛乱。
害怕成都城内的四川军队也叛乱,王全斌直接诱杀两万后蜀降卒——这些名义上都是他自己的兵啊!.
好不容易平息叛乱,王全斌又在四川赖着不走,而且继续养寇自重。
赵匡胤肺都气炸了,却只能饶恕其罪过,趁机调用解除其军权。
十多年后,甚至封为节度使(无兵权),赏赐银万两、帛万匹、钱千万。
最后还能善终,追封中书令。
至于蓝玉,光辉事迹就更不用说。
侵占民田、肆意杀戮只是小事情,他带兵回到喜峰口时,因为守关将士没有及时迎接,直接发兵攻打自家的关城。
这种行为,可以定谋反罪!
相比而言,赵渊手底下那群将领,只是圈占荒地、欺压百姓,简直称得上乖宝宝。
桂阳也有窝案,那里一堆银矿。
审着审着,郴州知府孙觌被人供出来。
孙觌贪污数额不大,但案件性质极为恶劣。
这厮竟然侵吞移民安置物资,而且违规收取苛捐杂税,导致辖内各县移民,在分田落户的第一年饥寒交迫。
也不知冻死饿死多少人!
孙觌本人掉脑袋是肯定的,如今正在讨论该连坐多少。
《大明律》现在是按户口本连坐,孙觌这货居然单独立户,户籍册上只有他的妻儿,父母兄弟全都跟他不是一家。
“上报刑部吧,此人明显早有预谋。”
“我建议连坐他父母,兄弟什么的就不必牵连了。”
“但他的兄弟一定要查,或许也有贪污之事。”
“孙觌在前宋就曾攀附黄潜善,只因弹劾过蔡攸,被一些人称赞敢于直言,这才在大明新朝被启用。”
“我听说,孙家兄弟也不是什么好人!”
“也行,请示刑部和督察院,彻查孙家兄弟几人。”
“郴县县令又该怎么判?”
“他说自己是被孙觌逼迫的,而且还曾公开反对过。”
“确实有几个书吏招供,说郴县县令不愿收取杂税。”
“但他还是伸手拿钱了。”
“拿得不多,只有几百贯。”
“他的主要罪行,是在修缮水利的时候,强占新垦出的三百多亩水田,又转手卖了一半给本地士绅。”.
第三千三百一十四章 真能跑啊
“抄家流放就可以了。”
这个郴县县令,便是宋徽宗。
深秋之时,刑部快速批复了郴州府窝案。
需要砍脑袋的押付进京,坐牢两年以下的罚款抵罪,因为牢房已经特么的关满了。
其余四百多人,扶老携幼流放安夷县(贵州镇远)。
宋徽宗带着妻子曾氏,以及两岁大的儿子,哭哭啼啼踏上发配之路。
他近几年积累的财产,已经全部被抄没,只允许带走一些换洗衣物。
好在全程有船坐,沿途官府提供吃食,一路上没有遭太多罪。
过洞庭湖来到武陵县,这些流放罪犯暂时等待,陆陆续续又来两拨汇合,最后甚至来了一支军队。
“直娘贼,都打起精神来,哪个敢逃跑就砍头!”.
孙立破口大骂,在流放犯人身上撒气。
这家伙跟随杨志一起投靠大明村,贪财的毛病始终改不了。
在河北抄没汉奸家产时,由于私吞财货而被处罚,被扔到淮南做漕运副总兵。
已经吃过亏,孙立不敢再贪了,更不敢对漕粮下手。
但他用空闲的漕船,给商贾运输货物,以此避开沿途的税卡,还导致数千石漕粮被延误。
其中一个商贾被抓,审讯时把孙立也供出来。
赵渊网开一面,让孙立继续带兵。
只不过他驻防的地点,换成了遍地蛮夷的安夷县。
登船之时,孙立喊道:“七品以上犯官,全都到我船上来,家属安置在别的船!”
宋徽宗告别妻儿上船,被领到一处船舱,里面已经有两個人了。
互道姓名,作揖问候,这两个犯官,分别是南昌知府曹成大、南昌府通判郭玉。
宋徽宗跟他们聊了两句,桂阳铸币场的场监李元鼎又进来。
曹成大突然问:“你们可知安夷县在哪里?”
“不知。”
郭玉和李元鼎摇头。
宋徽宗说:“隶属思州,为诸溪蛮之地。”
本来宋徽宗的官最小,三人没把他当回事,此时却是另眼相看,纷纷打听安夷县的具体情况。
宋徽宗为啥清楚?
因为安夷县这个名字,就是他当年亲自给取的!
皇帝喜欢开疆拓土,官员自然投其所好。
西南地区无兵可用,地方官就跟蛮酋联络,威逼利诱诸蛮首领献土。
这安夷县便是如此设立的,还强行迁徙兵丁和百姓过去。
由于安置没做好,大量百姓逃跑,而且跟夷人常起冲突,安夷县又改为安夷堡。
数年之后,士卒逃亡殆尽,渐渐变得荒废。
聊着聊着,陆续又进来几个犯官。
“都出来,将军喊你们过去!”外头有士兵大喊。
这些士卒,也皆为戴罪之身,或多或少都犯过事儿。
宋徽宗跟着众人,一起去见孙立。
孙立神在在坐着,郁闷道:“都自报家门,且按品级来。听说有布政使?”
一个中年男子出列,作揖行礼道:“原江西左布政使向子諲,拜见孙将军。”
孙立点头说:“不错,不错。这次被抓的布政使,除了你之外全都砍头。”
“你才只是抄家流放,也算一个清官了。”
“实在汗颜。”
向子諲被羞得面红耳赤。
这两人说话之间,宋徽宗吓得连忙低头,因为向子諲是他的表弟。
孙立拿出流放名单,问道:“江西布政司参议韩栋,站出来让俺看看。”
立即有犯官站出:“拜见孙将军。”
孙立继续念道:“辰州知府阳郜是谁?”
“罪人阳郜,见过孙将军。”
另一个犯官上前。
一个又一个犯官,在孙立面前自报家门,宋徽宗这种小喽啰只能排最后。
当宋徽宗站出时,向子諲瞬间瞠目结舌,连忙搓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宋徽宗则是背心冒汗,生怕表弟拿他立功。
向子諲确实想这么做,找到前朝昏君的大功,说不定就能用来抵罪。
但想想昏君对自己很不错,不但没有亏欠过他,反而一直重用提拔,向子諲实在是说不出口。
所有犯官都亮相了,孙立终于开始训话:“江西、湖南、广西的流犯,都往安夷县那边流。”
“广东、福建、浙江的流犯,却是流往台湾岛。”
“莫问台湾岛在哪,俺也不知道。”
“俺只知道安夷县很重要,可以盯紧思州田氏。”
“今后朝廷征讨大理国,东路军也会走安夷县。”
“俺是犯官,你们也是犯官,说不定还有立功的机会。向子諲!”.
第三千三百一十五章 流放充军
向子諲正在纠结之中,忽听孙立喊自己,他连忙上前说:“在!”.
孙立说道:“陛下念你身为一省左布政,比别的贪官更收敛,当初又有献土大功,这次就给你留点余地。”
“安夷县改为镇远堡,俺管武事,你管文事。”
“把那里好生经营一番,以后朝廷征讨大理国,镇远堡就是东路军的前哨站。”
向子諲顿时激动起来,转身朝着北边拜倒:“臣多谢官家、陛下恩德!”
见其他犯官露出羡慕表情,孙立说道:“俺还要再挑几人,作为镇远堡的官吏。”
“还没想好选谁,一路上伱们自己表现。”
孙立又叮嘱说:“到了镇远堡,不管是为官作吏,还是当百姓参军,你们都要跟俺一起好好干。”
“陛下说了,镇远堡辖地内的汉民,在籍人口如果达到五千,俺跟向子諲就可以升官离开。”
“再提拔别的犯官主持军政,在籍汉民每增加五百人,就能有一文一武两人升官调走。”
众人闻之大喜,都在绝境当中看到了希望。
“虚头巴脑的话,俺就不多说了,”孙立嘱咐道,“咱们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汉民都是咱的命根子。”
“不准贪污克扣汉民的粮食被服,更不准欺压盘剥汉民,让他们多多生儿育女,赶紧把人数给生够了。”
“愿助将军繁衍生民!”犯官们齐声大呼。
孙立又说:“当地的蛮夷,落籍三年以上,全家都改了汉名汉姓,家中有三个成年男女会说汉话,也能算是归化汉人。”
“所以那些听话的蛮夷,也要善待,让他们好生学着说汉话。”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