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47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然后嫁祸罪名给他二叔公。

  二叔公父子被源为义给宰了,

  三叔公又被二叔公的孙子干掉,

  两房残余势力不得不听命于源为义。

  藤原忠实现在拉拢挑拨,

  二叔公的孙子立即响应,

  宣称要给自己的爷爷和爸爸报仇。

  并且,这位遗孤起兵之后,

  没有立即去跟源为义作战,

  而是突袭杀死三叔公的后代,

  顺利接手其名下庄园及隶属武士。

  紧接着,平氏那边也出现分裂,

  部分族人倒向崇德天皇和藤原忠实。

  双方大军在平安京与奈良交界的郊野展开决战,

  仅参与战斗的僧兵就超过两千人。

  由于平忠盛和源为义麾下的武士,

  在石见国之战损失惨重,

  其留守老家的族人又分裂,

  交战数日竟然吃了败仗。

  陆陆续续赶来的地方豪族,

  成为鸟羽上皇的翻盘力量。

  他一口气赐予二十个贵族身份,

  虽然只是低级贵族,

  但足够让地方豪强为此拼命。

  没有获得贵族身份的豪族,

  也获得国司以下地方官职,

  这同样能让豪强们为之奋战。

  从初夏打到入秋,

  战争烈度越来越大,

  “一骑讨”现象越来越少。

  为了取得胜利,

  甚至连乡村的低级武士,

  都变得敢向大铠武士挥刀。

  藤原忠实看不起地方豪族,

  但在接连吃亏之后,

  也向豪强们许诺爵位和官职,

  成功拉拢了平安京以西的豪强势力。

  九月,双方再次决战。

  鸟羽上皇突然亲临战场,

  上皇派军队士气大振,

  天皇派军队则惊恐不已。

  藤原忠实吓得不敢出战勒令军队坚守营寨,

  连夜派人回京把崇德天皇接来。

  平忠盛统领着上皇大军,

  让源为义只带少量武士,

  突然绕道杀向难波京。

  源家在大阪本就经营数代,

  他向商贾和念佛派许诺利益,

  竟在两天之内拉起数千兵马。

  虽然这几千人,

  全是乌合之众,

  由信奉念佛派的商贾和僧侣组成,

  但突然投入战斗还是很吓人的.

第三千两百五十四章 享受的上皇

  双方大军正在对峙,崇德天皇也亲临战场。

  源为义带着几千乌合之众,打着五花八门的旗帜,骤然出现在战场侧方。

  天皇军队士气狂跌,上皇军队士气大振。

  双方交战之时,投靠藤原忠实的地方豪强,竟然纷纷选择临阵倒戈。

  藤原忠实惊慌逃跑,天皇大军瞬间崩溃。

  崇德天皇缩在原地瑟瑟发抖,杀过来的武士却不敢动手,

  而是围成一圈跪在天皇面前,也算是他们把天皇给俘虏了。

  .....

  鸟羽上皇重回平安京,开始了一系列善后工作。

  包括藤原忠实父子在内,三十多个公卿被流放——毕竟是外戚和贵族,不能直接杀了,流放已属于极刑.

  以藤原家成为代表的鱼名流,正式成为藤原北家嫡流,并接收藤原忠实留下的势力。

  藤原家成本人,担任摄关一职,妹妹嫁给鸟羽上皇。

  崇德天皇没有被废,而是退位成为太上皇,由他的二弟接任天皇。

  鸟羽上皇,出家为法皇,继续统治日本。

  平忠盛、源为义二人,因平叛立下大功,获得内升殿资格。

  前者担任备前守,兼鸟羽院执事,兼右京大夫。

  后者担任尾张守,兼右近卫大将,兼中务大辅。

  各郡国豪强,有二十八人获封贵族,有五十多人获得世袭国厅官职。

  奈良、大阪两地僧侣,获得平安京各寺院的大量土地,比叡山各派系僧侣从此一蹶不振。

  大阪商贾获得海贸经营特权,除了皇室、皇族之外,只有他们能跟大明海商直接交易。

  从公卿贵族,到豪强武士,再到僧侣商贾,日本各阶层势力皆迎来大洗牌。

  代表底层信徒的念佛派僧侣,代表过往宗教势力的奈良法师,双双获得佛教的话语权。

  他们一方面结交公卿,一方面跟低级贵族和商贾结合,日本佛教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豪强和商贾两种势力,从此抬头,渐渐崛起。

  继而,已经出家的鸟羽法皇,勒令公文只能写鸟羽法王。

  被大明皇帝正式册封日本国王的崇德天皇,

  如今已然退位,以后只能称崇德上王。

  刚刚继位天皇的次子,公文里则称为天王。

  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讨好大明。

  鸟羽法王还正式选派遣明使,由立功的公卿、贵族、僧侣、豪族、商贾充任,坐船前往开封觐见大明皇帝。

  并请求大明皇帝,重新派使者册封日本国王,理由是前一位国王重病不能理政。

  甚至主动给赵孝忠送去粮食,表明自己答应之前的谈判条件,还主动承诺多赔偿十五万石军粮。

  只不过今年遭逢大战,赔偿的粮食需要分期支付。

  出于对大明军队的恐惧,也是为了夺取话语权,鸟羽法王聘请浙江海商担任顾问。

  首先改革的是贵族女子妆容。

  他让自己的后妃女御,把披散的长发盘起来,学着梳大明女子发髻。一点蚕豆眉,也改为柳叶细眉。

  只有黑齿没变,毕竟这玩意儿一时间洗白不了。

  但鸟羽法王下令,自己那几个未成年女儿,到了染齿年纪别再染。

  他还亲自给大明皇帝、陛下写信,表达自己对天朝的仰慕,希望能求娶大明贵女为妃。

  鉴于大明展现出的强盛武力,日本公卿畏惧崇拜不已。

  也都派人跟大明海商接触,得知中国最流行的文学方式是“词令”,

  于是让和歌艺人跟随大明商船去浙江,学习中国的词令舞蹈戏曲。

  纯粹就是慕强,跟自我改革无关。

  这些公卿贵族早就腐化了,他们对发展生产力没兴趣,只是在追逐“先进”的时尚潮流。

  只要学得大明词曲舞蹈戏剧,再稍微本土化进行表演,就可对外宣称这是时髦“明风”,必能在平安京获得无数追捧赞誉。

  但长久的民间交流,生产力肯定也会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日本开放五处通商港口的消息,在传回大明之后,浙江、福建、淮南、山东商贾就闻风而动。

  双方大战还没打完,第一批大明商船,已然驶入濑户内海,跟日本豪强和商贾做生意.

第三千两百五十五章 以物易物

  第一年,还只是以物易物,等明年估计就要用到铜钱.

  铜钱流通不足的大明,敞开跟日本贸易之后,必然造成更多铜钱流失。

  但是,可以从日本换来铜锭。

  大明朝廷已经颁布命令,从海外运回贵重金属或粮食的商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关税减免待遇。

  第一批货物当中最受日本公卿追捧的,除了丝绸外,竟然是纸张。

  这源于中国造纸工艺进步,在赵国祥和赵渊的有意推广下,

  洋州竹纸技术早已传遍四川,近两年又朝着南方各省扩散。

  而活字印刷术改良十年之久,印刷行业的迅速繁荣,也带动了造纸技术发展。

  不但是竹纸工艺,就连皮纸工艺也陆续突破,福建皮纸、江西皮纸的成本皆有所降低。

  价廉物美的纸张,在平安京大受欢迎,严重冲击日本那脆弱的造纸业。

  平安京郊外一处寺院里,出家的鸟羽法王已搬过来。

  他看着新纳的女御(藤原家成之妹),越看越觉得漂亮。

  这位贵女才十四岁,刚刚染齿不久,现在已经停止染齿行为,而且用每天用白盐刷牙。

  配上盘起来的大明女子发髻,以及那弯弯的柳叶细眉,鸟羽法王竟然品味出一股异域风情。

  简直就是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