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78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看着郑知常失魂落魄回来,

  许亢宗颇为同情,叹息道:

  “先到城里再说吧。”

  南浦港距离平壤城,.

  直线距离还有九十里呢。

  物资全都转移到海军带来的小船上,

  沿着大同江分批往平壤转运,

  士兵则沿江护送官员和辎重。

  平壤城内的文武官员、士兵百姓,

  此时根本就不敢出城。

  直至许亢宗带人抵达城外三四里,

  城内守军才发现他们的踪迹,

  一个个如临大敌以为乱民又来了。

  再走得近些,

  终于觉察到不对。

  “御史,外头来了许多兵马,”

  “大同江里还有船队!”

  郊外白骨累累,

  李继仁却在城内饮酒作乐,

  他得到消息连忙登城查看。

  朴纯义也在眺望,对李继仁说:

  “不可能是乱民,”

  “虽然没穿戴甲胄,”

  “但只看行军就知道是精锐。”

  “就连开京,也没有这样的精锐。”

  “他们停下了。”李继仁道。

  只见船队和军队一起停下,

  数百人持枪结阵,

  其余士兵从船上搬来甲胄。

  很快,明军就在城外把甲胄穿戴整齐,

  朝着城门徐徐进发。

  还分出几队士兵,

  护送小船回南浦港,

  需要继续分批运输物资。

  李继仁总算看清楚了,惊慌道:

  “旗帜有日月图案,”

  “为首官员手持节杖,”

  “那是大明国的使臣来了。”

  “快快随我出城迎接天使!”

  一群官吏蜂拥而出。

  金兵离开以后,

  逃进城内避难的平壤大族,

  多少还有些藏起来的财货粮食。

  他们得知大明使节到来,

  也纷纷涌出城去,

  想要获得天使庇护,

  顺便打秋风看能不能弄来粮食。

  “小臣浿西道御史李继仁(浿西节度使朴纯义),”

  “拜见大明天使!”

  这些官员还在拜见,

  忽有平壤大族喊道:

  “是南湖先生!”

  南湖先生,就是郑知常。

  郑知常已经失去理智了,

  冲过去揪住李继仁:

  “你身为一方官长,”

  “为何把平壤治理成这幅模样?”

  李继仁叫苦道:“金人肆虐,抢光了粮食,”

  “朝廷又不拨粮赈济,”

  “我怎么可能变出粮食?”

  军医看到城外也有白骨,

  跑去找赵立低声诉说。

  赵立又来到许亢宗身边:

  “许相公,军医建议不要进城,”

  “在城外挑一块地方扎营。”

  “按照陛下和太子传授的法子,”

  “军营当中须得广撒石灰,”

  “全军还要制作口罩佩戴。”

  “不要随便用手触摸杂物,”

  “平时喝水一定要煮沸。”

  “为何?”许亢宗问。

  “防止染上瘟疫。”赵立道。

  许亢宗顿时严肃起来:

  “还须注意什么?”

  赵立说道:“当组织人手搜检野外尸骸,”

  “堆在一处全部用火烧掉。”

  “搬运尸体之人,”

  “尽量隔离居住,”

  “防备染上瘟疫。”.

第三千一百零九章 太穷了

  “再让城内仔细观察,”

  “一个月内没有奇怪病症,”

  “我们到时再进城也不迟。”

  许亢宗说:“恐怕逼迫再紧,”

  “高丽朝廷也拿不出多少粮食啊,”.

  “还得让登莱府运一些军粮过来。”

  郑知常身边,

  一群平壤大族还在哭嚎。

  崔焕悄悄摸到李继仁面前,

  低声解释情况:

  “我奉命出使大明,”

  “请求大明出兵相助,”

  “谁知明国皇帝居然真派兵来了。”

  “他们以防备金兵为借口,”

  “妄图驻兵平壤和保州,”

  “还要让我国提供军粮。”

  “请阁下速速派人到开京,”

  “让朝中大臣们都知道此事,”

  “想个办法把这些明军给送走。”

  许亢宗面前摆着三样东西,

  他表情古怪道:“这些就是高丽的钱货?”

  “是的。”

  郑知常有些自卑和尴尬。

  高丽国内最常用的市场流通等价物,

  是二升布、三升布和五升布。

  二尺二寸宽的布匹,

  编织密度达到80根纬线为一升。

  中国官员所穿公服,

  由十五升布裁剪而成。

  中国百姓的衣物,

  也多采用八升布、十升布。

  五升布放在中国,

  只有最最底层百姓才穿。

  至于二升布和三升布,

  中国普通人家办丧礼,

  披麻戴孝用的就是这种。

  然而在高丽国,

  五升布相当于主流货币,

  二升布、三升布则类似辅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