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而且还有“菩萨太子”之称。
仁慈善良,都是对比出来的。
相较于完颜宗翰的嚣张跋扈、手段酷烈,
完颜宗望更听得进去意见,
而且对归降文官礼贤下士,
对麾下将士也相对温和。
如此一来,怎不是“菩萨太子”?
时立爱最初是跟着完颜宗翰混的,
他发现完颜宗翰刚愎自用,
于是就找个借口辞官归乡。
几年之后,时立爱见到完颜宗望,
一番交谈之下立即归顺,
并认为“菩萨太子”才是明主。
“咚咚咚咚!”
佛堂里的木鱼声不绝于耳,
经文内容让完颜宗望忘却烦恼,
他再次思考如何应对明军的那些火器。
但实在想不出来,
那玩意儿太过超前于时代。
就算是几百年后,
满清的楯车也只能挡住虎蹲炮等小炮。
如果遇到明军的威远炮(一种射程两里的锻铁野战炮),
楯车分分钟就被砸成碎片。
傍晚,时立爱持一物什,
紧急前来求见。
“这是何物?”
完颜宗望疑惑道。
时立爱说:“明人呼为望远镜、千里镜、万里镜。”
去年金兵从河北撤走时,
留下了一些奸细,
以北地汉人为主。
这些原本生活在辽国的汉人,
辽国灭亡时大量逃入宋国边境。
宋徽宗花钱买下幽燕之后,
把北地汉人难民迁回幽州好几万,
但依旧有不少留在河北安置开垦。
他们有的帮助金兵南侵,
但更多却是老实种地,
并且遭到傀儡小朝廷盘剥。
完颜宗望问道:“那些北地汉人,”
“有多少传回消息的?”
时立爱说:“寥寥数人而已。”
时立爱去年留下一百多个奸细,
把这些人的家属全部掳走,
勒令他们潜伏在大明国境之内.
第三千九十五章 安置百姓
但这些人都被大明安置耕种,.
还鼓励他们跟女性难民组建家庭。
眼看着能过安稳日子,
大部分奸细都收心了,
愿意老老实实做大明百姓。
只有极少数还惦记被掳走的父母妻儿,
冒着杀头的风险给时立爱传递消息。
完颜宗望拿着望远镜,翻来覆去研究:
“这个怎么用?”
时立爱说:“大的一端朝外对物,”
“小的一端贴近眼睛。”
“在看远处的时候,”
“镜筒可拉长收缩,”
“直至把景物看清为止。”
完颜宗望登上楼阁,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房屋,
很快就欣喜说道:
“有此利器,作战之时,”
“数里外亦可指挥!”
时立爱说:“发回消息的是一个工匠,能写会算。”
“他已在广信生活数年,”
“被一家鉴铺聘用。”
“明国的八字军移驻广信,”
“有军将的望远镜坏了,”
“就拿到鉴铺里打磨修理。”
“此人暗中观察,”
“又询问负责修理的工匠,”
“总算打听清楚此物构造。”
“臣依其信中之言,”
“挑选工匠打磨两月,”
“总算把这种望远镜造出来。”
这明显是大明军队的后勤不完善所致,
还没来得及在河北新复地盘组建军械厂,
而且部队里的随军工匠也回老家去了。
相应工匠,兵部正在安排他们向北迁徙,
去年允许工匠们回家过年,
并跟家属商量搬迁事宜。
完颜宗望把玩着望眼镜,
高兴一阵又开始忧虑:
“之前已有火器,”
“现在又有望远镜,”
“听闻平夷砲(回回炮)也是梁山皇帝所造。”
“明军到底还有多少好东西?”
时立爱说:“着实不知。”
“这梁山到底什么来头?”
完颜宗望说,
“他一个绿林反贼,”
“怎也能如工匠般造物?”
时立爱说:“臣在真定府时,倒是听黄潜善讲过。”
“黄潜善曾在宋国的利州路做官,”
“梁山皇帝的家乡洋州,”
“也属利州路所管辖,”
“当地有梁山皇帝的许多传闻。”
“流传最广的说法,”
“便是梁山皇帝出海遇到仙人,”
“获得天书三卷。”
“天书三卷?”
完颜宗望信佛,
对此将信将疑。
时立爱说:“一卷天书叫《农书》,”
“记载着诸般农事,”
“可令天下风调雨顺。”
“一卷天书叫《兵书》,”
“记载着诸般兵事,”
“火器、平夷砲亦写在书中。”
“还有一卷天书叫《道书》,”
“记载着诸般道法,”
“修炼大成可飞升成仙。”
这种乱七八糟的传言,
是黄潜善结合汉中民间传闻,
再自己添油加醋给杜撰瞎编的.
第三千九十六章 吹牛逼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