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35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富直柔道:“他们说新朝米价稳定,”

  “各地都降下来了,”

  “就算军饷不变,”

  “也比前宋士兵过得更好。”

  “放屁!”

  赵渊说道:“让钱琛想办法搞钱。”

  “也不为难他,”

  “今年不打大仗,”

  “只在山西打些小仗。”

  翟汝文刚刚接任首相,

  就遇到兵部提交的军队编制方案。

  他看得脑袋都大了!.

第三千六十九章 军费档案

  翟汝文找来前宋的军费相关档案,

  扎进纸堆里整整查阅了两天,

  然后召集内阁成员开会:

  “兵部的劄子,诸君都看过了吗?”

  李邦彦捂嘴打哈欠,.

  一副昨晚劳累过度,

  迫不及待想要补觉的样子。

  跟军队沾边的事情,

  谁爱管谁管,

  反正李邦彦不会掺和。

  开国之时,

  李邦彦在内阁当中排名第三。

  张根和高景山一退一死,

  按理说应该李邦彦接任首相。

  他还暗中兴奋了几天,

  可接替高景山的却是翟汝文,

  这导致李邦彦彻底躺平摆烂。

  “军饷岁支七百多万贯,”

  “比前宋已经少了很多嘛。”

  柳瑊的态度有些模糊,

  但倾向于不跟皇帝闹别扭。

  种师道则说:“不算多。”

  萧楚说道:“灭了金国和西夏,”

  “陕西、河北、山西就不用恁多驻军了。”

  “到时候,军费应该能够减下来。”

  黄裳和萧楚一样,

  都是上次讨论五行德运,

  被赵渊拉进内阁搞平衡的。

  黄裳更像是来打酱油的:

  “我对军事一知半解,”

  “就不发表意见了。”

  张根辞官归乡之后,

  又有一人补为阁臣,

  而且升迁途径特别诡异,

  竟然以河北左布政使的身份入阁。

  他就是……宗泽!

  另外,以太原知府、陕西左布政使之身,

  领弱兵死守太原两年半的张纯孝,

  这次也调回中央担任兵部左侍郎。

  宗泽说道:“兵部劄子切合实际,”

  “并非胡乱弄出来的。”

  “如果首相认为军费过多,”

  “万万不可降低士卒军饷,”

  “从哪里减少一点兵额才是正途。”

  七个内阁大臣,

  居然只有自己反对兵部方案?

  翟汝文就感觉非常离谱,

  他拿出档案里的一组实际数据:

  “七百多万贯自是不多,”

  “但这只是军饷啊。”

  “就以前朝英宗年间来举例,”

  “这一年的军饷约为994万贯,”

  “但还支出布料742万匹,”

  “军粮2317万石,草2498万束!”

  “那么多?”

  李邦彦听得一愣。

  种师道解释道:“前朝英宗年间,”

  “虽然没有打什么大仗,”

  “但一直在西北边境构筑军寨堡垒,”

  “有不少都拿去宋夏边境筑城了。”

  “筑城不但需要军队保护,”

  “还要征集大量民夫和土石木料。”

  “这岁费能少得了吗?”

  说完,种师道又补充一句:

  “当然,肯定用不着每年2317万石粮,”

  “怎么用出去的谁也说不明白。”

  “即便是宣和年间(徽宗朝),”

  “历经大战也没如此离谱,”

  “英宗朝肯定有人在大肆侵吞挪用。”

  翟汝文又说:“去年先灭钟相,又与金国大战,”

  “还造了无数兵甲火器。”

  “去年的军饷虽只有400多万贯,”

  “军费总支出却达到2800万贯,”

  “另耗费布料400多万匹、粮食1200多万石、草1300多万束!”.

第三千七十章 安置流民

  宗泽提醒道:“别处我不晓得,”

  “河北那边的军粮,”

  “好多都用于战后安置流民了。”

  “金人撤离之时,到处烧杀劫掠,”

  “无数百姓需要救助。”

  “湖南的军粮,也有近半用来救济战后饥民。”种师道说.

  李邦彦见内阁风向已经明了,也跟着说:

  “去年花了2800多万贯,”

  “那是在大量打造兵甲、火器、战船。”

  “这些东西造好之后,”

  “每年维护修缮用不了太多。”

  “就像百姓修房造屋,”

  “一开头肯定要花大钱,”

  “把房子修好摆在那里也值钱,”

  “又不是把钱扔进水里听响了。”

  “特别是打造战船,”

  “整顿旧宋好几处船场,”

  “只恢复船场就已花销不小,”

  “这些船场今后是可以造漕船、商船的。”

  翟汝文看着众人,

  终于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

  他不是张根,

  他不是皇帝的岳父。

  他也没有很早就投靠大明,

  资历和威望完全不够。

  他唯一能拿出手的,

  不过是皇帝座师的身份!

  甚至就连李邦彦这个佞臣,

  也完全可以凭借功劳不甩他,

  因为李邦彦有串联夺取东京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