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时迁答道:“譬如整个中国,黑汗国称之为‘秦’。”
“又说秦地一分为三,”
“曾经的上秦在东,叫做桃花石,”
“其实说的就是宋国。”
“中秦在北,说的是辽国。”
“下秦在黑汗国的巴尔罕(喀什噶尔)。”
“有意思!”
赵渊不怒反笑。
喀喇汗国是按唐朝疆域来划分中国的,
并且将中国的法统一分为三:
宋国、辽国、喀喇汗国。
这个观点,
在喀喇汗国的上层统治者那里属于主流。
也就是说,赵渊已经获得中国法统,
那么就有理由把喀喇汗国也兼并!
时迁说道:“更僭越的还在后面,”
“刚才的划分已经过时了。”
“现在的黑汗国,”
“把宋国称作马秦,”
“把辽国称为秦,”
“竟然将辽国视为中国正统。”
“如此一来,岂非金国是正统,”
“而我大明属于南朝?”
时迁越说越气:“更可恶的是,那黑汗国的可汗,”
“在国书上称宋皇为舅舅,”
“私底下却自称桃花石汗(中国可汗)、东方与秦之主(东方之王)!”
赵渊摇头道:“不要生气,反而应该赞赏,”
“毕竟黑汗国的国王,”
“一直把中国法统视为正宗。”
“让他再窃据一二十年,”
“到时候我派兵拿回来就是。”
.....
汴河岸边,
大明首相张根致仕离京,
两三百个官员士子相送,
堤上的柳树都快被薅秃噜了。
又是写诗,
又是饮酒,
直至中午时分还没开船。
张根一口气写了六首诗,
除了前面两首还算佳作,
剩下四首只能说中规中矩。
“诸君当悉心辅佐官家与皇帝,“
“致我大明于无上盛世。就此告辞!”
张根朝着众人作揖。
翟汝文领着一众官员回礼,
目送张根和妻子登船而去。
站在人群外围的士子,
见到此情此景,
顿时生出无限感慨。
他们觉得前朝亡于党争,
如今看到新朝的官员和睦,
都认为一副盛世图卷就在眼前。
是的,宋朝亡于党争,
这是朝野上下的共识。
虽然皇帝和皇帝反复强调,
除了党争这个因素外,
还有皇帝昏聩、吏治败坏、三冗问题、兼并过度.....
但大家依旧喜欢批判党争。
特别是党锢子弟,
有不少重新启用做官,
他们更是把党争厌恶到骨子里.
第三千五十九章 以文制武
除了党争,
还有太监。
就像赵匡胤以文制武,
用来防范武人造反一样,
这是对之前的经验教训总结.
大明新朝的官员,
纷纷要求压制阉人,
而且提倡官员应该和睦,
就算施政理念不合也要克制。
官船渐行渐远,
很快就只剩个小黑点。
官僚士子们终于转身回城,
三五成群,谈笑闲聊,
似乎朝野上下都一片祥和。
胡安国登上萧楚的马车,
掀开车帘朝外面一扫,低声笑言:
“《大明律》刊发之后,”
“除了司法断案官员,”
“并无几人认真去读。”
“皇帝借禁赌之机,”
“却是让他们警醒起来,”
“东京好几家书铺的《大明律》都售罄了。”
“皇帝推着他们往前走,”
“实在是推不动,”
“那就只能用棒子打着走。”萧楚说道。
胡安国幸灾乐祸:
“这几日,开封府衙、开封县衙、祥符县衙的门槛都被踩破了。”
“落籍开封的新朝官员,”
“还有前朝开封大族,”
“户口超过三五十人的,”
“全在忙着分户析产求平安。”
“这些人都是不读史的吗?”
“汉武帝迁徙豪强,”
“唐高宗打压望族,”
“无非皇帝收权,”
“清肃地方而已。”
“远的不说,前宋还由朝廷出面拆分义门陈氏呢。”
萧楚说道:“他们不是不懂,”
“而是认为与己无关。”
“张首相急流勇退,”
“应该是看出了一些端倪。”
这两人都受公羊派影响极深,
同时又秉承事功主义,
他们支持无限加强皇权。
并在此基础上,
实现制度、文化、疆土的大一统,
然后再对外开疆拓土壮大华夏。
虽然具体理论有很多差别,
但二人完全可以同心合作。
家族利益?
呵呵,萧楚活了六十多岁,
耽于游历、教书和治学,
到现在连老婆都没有。
胡安国虽然有儿子,
但他身为一榜进士,
已经升到了成都知府,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