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还有上万金国辽东百姓,”
“不堪金人暴虐,”
“举家投奔我大明天朝。”
李伯祥惊叹道:“大明皇帝,武德丰沛至斯也!”
那官员的本职工作之一,
就是跟番邦使者吹牛逼:
“你们这些西南番邦,”
“连宋兵也打不过。”
“宋兵不如辽兵,辽兵不如金兵。”
“而我大明天兵,却是能横扫金国大军。”
“就说那西夏,竟然窥我汉土,”
“已被我大明偏师打得一蹶不振。”
“西夏皇帝,更是拜我大明皇帝为父,”
“前两天还不顾邦交礼仪送来一个宗女。”
“西夏使者也在寺内?”李伯祥问。
官员朝着身后一指:
“就在你们隔壁院落,”
“允尔等交往自如。”
“多谢阁下道明。”李伯祥连忙作揖。
等着鸿胪寺官员离开,
李伯祥才忧心忡忡:“前几年宋兵围剿梁山皇帝,”
“中国公(高量成)也出兵了,”
“恐怕早已惹怒大明君臣。”
“而今,强如西夏与金国,”
“一个臣服大明,”
“一个被大明击败。”
“大明会不会举兵攻打大理国?”
“既然允我们入京觐见,”
“想来是既往不咎了。”
黄渐自我安慰道。
二人商量片刻,
便去隔壁拜访西夏使者。
西夏使者属于东京的常客,
大理使者却很少来东京,
以往朝贡贸易都是在黎州完成。
又是李仁礼过来做使臣,
他热情接待两位大理使者,
寒暄一番便好奇问道:
“不知大理国位于何处?”
“可是《唐书》里的南诏国?”.
第三千三十四章 互相吹牛逼
李伯祥回答时故意夸大吹牛逼:
“南方曾有六诏,”
“南诏国只是其一。”
“今之大理国,却是尽得六诏之地,”
“并非那南诏国能比的。”
“原来如此,”
李仁礼是真的对异国感兴趣,
“不知大理国有何风俗,”
“大理国王今年高寿?”
李伯祥说道:“我大理崇尚佛教,”.
“历代大理国王,”
“皆有禅让之上古遗风。”
“国王年老之后,”
“或退位让于太子,”
“或禅位让于贤臣,”
“然后剃度出家潜修佛法。”
李仁礼惊叹:“真仁义之佛国也!”
这太符合李仁礼的口味了,
他既崇信佛教,
又崇尚儒学。
大理国王禅让再修佛,
简直就是李仁礼心目中的圣人!
李伯祥内心却是苦涩不已,
若不是被形势所逼,
大理国王脑子被驴踢了,
才会选择退位去当和尚。
好在其他国家不了解情况,
只知大理国王退位让贤,
这就给使者们更多发挥空间。
十年前他们觐见宋徽宗,
被提及相关问题,
大理使臣也是同样的说辞,
当时把宋徽宗听得感触莫名。
差不多的剧情,
还曾发生在北宋初年。
赵匡胤听说日本天皇“万世一系”,
随即又联想到五代乱局,
那真真是百感交集,
连连赞叹日本都是仁君忠臣。
李仁礼开始跟李伯祥交流佛学,
发现两国佛教有许多不同之处。
他们很快约定,
回去之后就请示国王,
互派僧人进行佛教友好交流。
接着又继续吹牛逼。
李伯祥说:“我大理国拥兵四十万,”
“四夷皆服,乐遵教化。”
“但历代国王皆仁君,”
“蛮夷非有罪而不讨,”
“治下百姓因此长享太平。”
“我国都城,四方商贾聚散,”
“论繁华只比开封略有逊色。”
繁华个鬼,
去年大理国的都城,
被一把火烧掉大半房屋,
差点把段誉的皇宫都给点着了。
李仁礼也说:“我大夏虽然地处偏僻,”
“但也豪杰名士无数,”
“有控弦之士五十万。”
“周边藩国蛮夷,”
“皆沐陛下恩德,”
“西域和大明商贾,”
“都要从我大夏来往经商。”
“论起佛学,故宋皇帝多次派遣高僧,”
“到我大夏求取佛经圣典!”
这两人互相吹牛逼,
一时相谈甚欢,
都觉得给自己国家挣了面子。
旁边一间屋子,
却有个少女趴在窗台,
无所事事望着月亮打发时间。
李乾顺没有适龄的姐妹和女儿,
于是选了一个宗室女,
迫不及待送到开封请求联姻。
这是不合外交礼仪的,
非常跌份儿。
但李乾顺正好借此丢脸示弱,
以求大明军队别去打西夏,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