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寒暄之后,
许忻拿出陛下手令,
打算向张迪借兵办事。
张迪看完手令,说道:
“俺的堂弟张浩,也读过几年书,”
“俺张家以前其实也是三等户。”
“现在俺麾下的五百兵,”
“都是跟随多年的老兄弟。”
“他们杀人如麻不假,”
“却极听俺的话,这些天没有一个骚扰百姓的。”
“县尊尽管支使他们办事,”
“谁敢趁机鱼肉百姓,”
“不用县尊出手,”
“俺让他们自己上吊谢罪。”.
第两千九十七章 放手去干
许忻微笑道:“有张将军这句话,”
“就可以放手施为了。”
...
二十六天前。
漳河将冻未冻,
河面既不能踏冰骑马,
又因浮冰导致难以行船。
快马掠过脚踝深的积雪,
骑卒在递铺门口大喊:
“陛下大捷,二百里加急!”
递铺官员立即带人来交接,
一边派遣骑卒继续往南传信,
一边让人高举露布骑马进县城。
不多时,肥乡县城内,
就有官差和递铺兵来回跑动。
他们沿街宣布前线捷报,
继而把露布当告示贴出。
一家文具店的店主叫贾宗孚,
他拢着袖子正在店内向火,
隐约听到“大捷”等关键词,
忙不迭的往街上跑去打探情况。
片刻之后,贾宗孚携带妻儿,
乘坐驴车出城,
至郊外一乡下宅邸。
他狂奔进内院,
跪在雪地里哭泣嘶喊:
“父亲,王师大捷,”
“我贾氏可以归乡了!”
贾氏,真定第一望族。
其先祖为唐代魏国公贾耽,
世居南皮,
唐末举族迁往真定,
渐渐沦为普通家族。
有一子孙贾纬,
在五代时被举荐,
渐渐平步青云,
甚至参与修撰《旧唐书》。
又有一子孙贾琰,
是赵光义的潜邸大臣,
一路做到了三司副使。
真定贾氏,
再度兴旺起来。
其联姻家族,
遍布四川、江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荆湖、江浙,
联姻对象兼具文官、武将和宗室。
贾蕃是范仲淹的二女婿,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
撺掇怂恿治下百姓越级上访。
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枢密使文彦博、大学士韩维、御史中丞杨绘、监察御史刘挚,
给此次越级上访事件打配合,
众人联手阻挠新法实施。
真定贾氏从此卷入新旧党争,
并成为新党重点打击对象,
贾家从此逐渐走向没落。
贾氏家族的最后两个高官,
一个看不惯蔡京滥铸夹锡钱,
愤而辞官养老去了,
在七年前病死。
一个做江淮发运副使,
积极支持花石纲,
破坏东南转般法,
由此获得宋徽宗赏识,
病死于刑部侍郎的任上。
金人在真定府扶立傀儡皇帝之初,
真定贾氏就纷纷南逃,
不愿出仕伪朝,
也不愿给金人当狗。
在国家民族大义这方面,
真定贾氏还是拎得清的——也有少数族人没走,
但家族势力所剩无几。
那些留下来的贾氏族人,
只能依附黄潜善,
被刘豫给一并收拾了。
真定贾氏跑去投奔开封贾氏,
结果两支贾氏合并之后,
族人过千被朝廷盯上,
成为第三拨被分拆迁徙的家族。
这些被拆分的家族,
在新地方获取户籍之后,
三十年内都不准随意迁户口。
迁徙到肥乡县的贾氏,
拢共也就三十多人。
有些在县城买了店铺做生意,
有些花钱在乡下买田耕种,
开荒可以不花钱,
官府还会提供种子,
但获得无主良田却要交钱.
第两千九十八章 贾家
得知王师收复真定府,
迁居肥乡县的贾家人,
一起跑去县衙请求回乡。
因为在真定府那边,.
贾氏曾经拥有数万亩良田!
跟真定贾氏相比,
威风凛凛的稿城董氏,
只不过是乡下小土豪而已。
“你们要回乡?”
肥乡县令汪大临皱起眉头。
迁居肥乡的贾氏族人,
以贾易简为首领,他作揖道:
“故土难舍,老朽年近古稀,”
“只求落叶归根葬于祖坟之侧。”
汪大临说:“此孝道大义也,”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