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对金国统治者更加愤恨。
他们在迁徙之前,
就有家人因串联起事被杀。
迁徙过程中,
以及迁徙之初,
还病死饿死许多族人,
因为金国根本没做好迁徙安置工作。
耶律余睹全家被杀仅数日,
完颜钩室又下达签军令、征粮令,
家家户户都要出兵出粮。
家里有奴隶的地主,
还得提供奴隶做民夫。
汉人、契丹人、渤海人,
皆对此苦不堪言。
这里已经没有大族,
一旦被征发,
就等于沦为炮灰。
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民兵和粮食必须按时送到建安城外。
距离海岸三十余里的山下村落,
附近的契丹族首领聚集起来商量。
“都统(耶律余睹)能逃去哪?”
“不晓得,可能是奔夏去了。”
“不如我们也逃吧。”
“这里是金国腹地,能往哪里逃?”
“听说汉兵沿海劫掠,”
“不如都去投宋国。”
“宋兵懦弱,恐怕打不过金人。”
“这里有金兵守着,”
“他们都不敢来劫掠。”
“我听说啊,宋国已经没了,”
“南边现在是什么明国。”
“你听谁说的?”
“前阵子有人来收山货,”
“我是听那商人说的。”
“他说渡海过来劫掠的,”
“不是宋兵,而是明军。”
“我们又没船,怎游得过大海?”
“再说了,还有恁多族人,”
“老弱妇孺怎逃得到海边?”
“唉,又是征兵又是征粮,”
“今后的日子可怎过?”
“我们不给,女真人也会来抢。”
“盼着能打胜仗吧,”
“去宋国抢一些回来,”
“指不定还能熬过今年冬天。”
“是明国,不是宋国。”
“管他哪国,只能随军去抢。”
“.....”.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疯了!
不止是这些契丹人,
曷苏馆路的百姓,
只要不是女真族,
全都哀鸿一片。
他们把粮食留了一些,
用罐子装着埋进土里,
等着官府挨家挨户搜刮.
家中男丁擦拭着简陋武器,
等期限将至就该上路了,
也不知此去当兵是否还能回来。
无数奴隶则生活照旧,
继续为主人干活,
再过些时日就要被送去做民夫。
这种情况,出现在金国的各个地方。
金国已经彻底疯狂了,
无底线压榨民力,
也要南下跟大明作战。
当初对付辽国,
他们也是这样,
一次又一次赌赢。
国内饿死再多人无所谓,
只要打了胜仗就能补充,
只要女真主力还在就不怕造反。
经常是前线还没打完,
国内就爆发起义,
老百姓被逼得一次次造反。
汉人、奚人、契丹人、渤海人.....
各族都有造反经历,
可惜每次都被女真兵成功镇压。
所以,金国不怕百姓造反,
回头顺手杀一拨就完事儿。
人口不过是消耗品,
辽地多的是,
汉地也多的是,
总能抢回来进行补充。
完颜昂在辽东转了一圈,
就回到辽阳等待各地民兵集结。
很快,完颜闍母也来到辽阳,
他要带着这边的部队,
前去燕京跟完颜宗望汇合,
顺便担任完颜宗望的监军。
完颜宗望实力较弱,
依旧得听金国朝廷的,
不敢像完颜宗翰那样公然叫板。
“曷苏馆路急报,”
“南蛮子跨海杀来了,”
“还有叛逆耶律余睹也在!”
“什么?”
完颜闍母还在聚集大军和粮食,
就收到完颜钩室的急报,
说是建安城(盖州市区)被明国大军围困。
把求援信看完,
完颜闍母又惊又怒:
“给各部传令,立即随我去增援曷苏馆路!”
.....
曷苏馆部女真,
自从投金之后,
拢共就打过四次仗。
第一次是跟渤海国皇帝高永昌作战,
被高永昌打得狼狈而逃。
输得太惨不敢打了,
就缩在金兵屁股后面,
专门为金兵搜刮并运输粮草。
第二次是攻打沦为孤城的保州,
根本没爆发激烈战斗,
还让辽将给坐船跑了,
但总算收降了城内辽兵。
第三次是跟随阿骨打攻显州,
在破梁鱼务时论得首功。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