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15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麾下战兵仅千余人,

  剩下的全是附近渔民和农民。

  林冲带兵列阵于寨外,

  开始遣散那些“民兵”。

  虽然他自己的兵粮也不多,

  但还是承诺发给“民兵”遣散粮。

  黄佐在寨内约束战兵,

  刘锐领着民兵出来领粮食。

  一个又一个农民和渔民,

  先是扔掉手中兵器,

  垂头丧气出寨排队。

  少数人表现愤怒,

  但更多人却是解脱的表情。

  换成去年,

  他们多半愿意死战,

  但今年的心境又不同了。

  主要还是缺粮给闹的,

  钟相四面皆敌,

  养了太多军队,

  治下百姓的生活愈发困苦。

  这些“民兵”平时要种地打渔,

  稍得空闲还要操练,

  一旦打仗又得当兵拼命。

  而他们一年四季忙到头,

  不但没有什么余粮,

  青黄不接时还会饿肚子。

  再坚定的信仰,

  饿着肚子也要打折扣。

  大明如果残暴不仁,

  他们或许还会奋战到底。

  可安乡县就在隔壁,

  那里在大明治下过得不错。

  崇孝寨这边的百姓,

  实在是饿得急了,

  甚至会悄悄跑去安乡换粮——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今年春天!

  鼎州各县楚军分兵守城,

  却不集合起来打仗,

  主要原因就是军粮不够。

  去年五溪蛮造反,

  辰州方向用兵长达半年,

  鼎州方向还得屯兵跟大明对峙,

  这一大片区域的存粮已然耗尽。

  遣散粮发得不多,

  一人一斗而已。

  领到粮食的民兵,

  很快就作鸟兽散变成百姓。

  随即,黄佐率领千余战兵出寨,

  象征性交出兵册粮簿,

  林冲代表大明朝廷接受其投降。

  来自福建的和尚兵,

  在范汝为的带领下,

  进入崇孝寨接替防御。

  并非搞什么宗教对轰,

  纯粹是在范汝为的约束下,

  这些福建兵的军纪非常好。

  至少,在今年编练的新军当中,

  其军纪属于天花板的存在。

  接下来的战争,

  崇孝寨属于兵粮转运枢纽,

  也是士兵和民夫的中转站。

  而周围乡村遍地是摩尼教徒,

  必须选一支军纪好的部队驻扎,

  否则还不知要闹出什么幺蛾子呢。

  黄佐、刘锐跟随林冲回到寨中,林冲问道:

  “英将军跟你们说了吧?”

  “说了。”

  二人点头。

  林冲又重复道:“周边乡村的法坛,”

  “必须全部取缔。”

  “那些乡下小坛主,全家先搬去岳州,”

  “等着官府把他们分散到各地安置。”

  鼎州是钟相的老家,

  也是湖南摩尼教的大本营。

  乡下遍布大小法坛,

  一味杀戮必然激起反抗,

  但留着不管又容易生乱。

  打散了迁徙,

  是最好的办法。

  也不怕他们去外地传教,

  因为一些省份早就传开了。

  比如淮南和山东,

  自方腊覆灭之后,

  大量摩尼教徒北上。

  而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

  也到处都有摩尼教存在。

  只要日子过得下去,

  就不会出现大规模起义,

  宗教问题留着今后慢慢解决。

  黄佐说:“只要好言相劝,”

  “再给些钱财,”

  “许诺他们迁徙之后给地,”

  “乡下坛主们不会反抗的。”.

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洞庭湖

  刘锐说:“若有反抗,也只能杀了。”

  来洞庭湖西岸作战的,

  可不止林冲那六千精锐,

  还有安乡、华容等地的驻防部队.

  总计,一万八千余人!

  算上投降的战兵,

  差不多两万人左右。

  在确认钟相主力南下之后,

  林冲又亲率两万新军、一万民夫,

  从鹿角镇那边坐船过来汇合。

  小小的崇孝镇,

  密密麻麻全是人,

  镇外遍地都是军营和粮仓。

  林冲召集众将开会,

  黄佐留在寨中参与,

  刘锐则下乡取缔法坛去了。

  “鼎州、辰州具体情形如何?”林冲问道。

  大明在这边也有细作,

  但数量极少,

  而且容易暴露。

  黄佐详细说道:

  “主帅是钟......钟相的族兄弟钟全,”

  “屯兵五千驻扎在鼎州城。”

  “去年五溪蛮造反,”

  “也是钟全带兵平定的,”

  “但前后打了足足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