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132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漆器样式也流于平庸,”

  “到宋代已经难以卖去外地。”

  “再说柑橘。或许是唐代之后气温变低,”

  “也或许是品种退化。”

  “在唐代闻名于世的襄阳柑橘,”

  “到宋代已经不好吃了,”

  “甚至连入药都不够格。”

  “再说蚕桑。襄阳的桑树品种枝干高大,”

  “适合农业间作,不利于密植和采摘。”

  “唐末以来,流行矮桑密植,”

  “可大规模发展地区蚕桑纺织。”

  “襄阳那边,跟不上脚步了。”

  阁部院重臣们,

  被这番话听得一愣一愣。

  他们在做地方官时,

  或许通过接触士绅百姓,

  能够了解当地情况并因地制宜。

  但绝对不如赵渊阐述得这么全面,

  而且如此的高屋建瓴。

  赵渊说:“茶叶好解决,”

  “新茶法已经实施,”

  “可给茶户、茶商以喘息之机。”

  “还能改为炒制茶叶,”

  “运到国境之外去销售。”

  “柑橘也好解决,”

  “让劝农司培育或移植新品种。”

  “蚕桑,根据当地的桑树品种和地形,”

  “可开发高田加池堰、高台加池塘的方式。”

  “既能尽量利于地形,”

  “也可保持农桑收入,”

  “还能趁机兴建堰塘水利,”

  “同时发展鱼类养殖.....”

  赵渊扫视众臣:“这样才叫施政治民,”

  “要因地制宜,要了解当地情况。”

  “而非一味的空喊什么劝农桑、兴水利!”

  就连闻焕章,

  也是初次体会到皇帝的治民能力。

  因为在山东的时候,

  赵渊的主要精力,

  都投入到练兵了。

  再有其余的政令,

  也不过是丈量土地、兴修水利。

  有一个算一个,

  在场大臣都对皇帝肃然起敬。

  眼前这位,就算不当皇帝,

  而是做旧宋的地方官,

  肯定也能造福一方百姓。

  赵渊说:“把我刚才讲的这些,”

  “印出来发给各地官员。”

  “让他们因地制宜,”

  “刚才说的只是适合荆襄,”

  “他们治民时不要照搬过去,”

  “要领悟其中的方式方法!”

  “陛下圣明!”

  众臣齐声高呼。

  赵渊为啥关注荆襄?

  因为钟相一直小动作不断,

  去年冬天甚至杀进广西!

  .....

  福建那些农民军领袖,

  破例得到皇帝召见。

  众人振奋不已,

  誓为天子效命。

  最大的反贼头子范积中,

  不愿再打仗,

  被安排带着妻儿迁徙玉沙,

  担任汉阳府玉沙县的主簿。

  其余不愿打仗的,

  大多赏赐一些钱粮、种子、耕牛,

  扔去荆江两岸开荒种地。

  只要坚持三五年,

  个个都是小地主,

  而且允诺他们五年免税。

  看起来朝廷很抠门,

  但这些人居然都愿意。

  因为他们全家都可离开福建,

  不必担忧有人报复。

  一切开荒条件给足,

  非但生活无忧,

  而且颇有奔头。

  皇帝还承诺,

  将在他们垦荒的村落,

  建立村塾安排读书人来教书。

  余下之人,皆愿参军。

  范汝为、叶彻、张雄、岳吉四人,

  乘船南下到达岳州,

  便与其他起义军领袖分开。

  他们将前往安乡县接收部队,

  并在那里练兵防备钟相反扑。

  叶彻就是福建义军第一猛将叶铁,

  他抵京之后正式改名。

  叶彻还有个兄弟叫叶琼,

  也在福建闹出很大名头。

  岳吉却是范汝为的妻弟。

  历史上,这些人是被韩世忠剿灭的。

  但他们搞有肉同吃、有田同耕那套,

  在福建的群众基础太好了,

  甚至还把两个负责招安的官员给策反。

  韩世忠在剿匪过程中吃了大亏,

  被弄得破防闹着要屠城,

  还是李纲劝说才作罢。

  坐船来到安乡县城外,

  县令董思道、守将徐梦德亲自出城迎接。

  听说徐梦德是张顺麾下大将,

  范汝为等人立即变得态度恭敬——徐梦德乃盐商之子,

  张顺攻取巴州之时,

  主动带着船只和家丁来投靠.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冲突

  徐梦德说道:“你们来了就好,就两个任务。”

  “一是肃清本县教匪,”

  “二是死守城池防备钟相。”

  “徐将军要带兵离开吗?”范汝为问道。

  徐梦德说:“除了岳州之外,”.

  “荆江以南的精锐,”

  “皆要北上防备金人。”

  开春之后,河北、山西已经出现小规模战斗。

  不断有金兵和伪军南下,

  试图劫掠钱粮,

  甚至还想依靠恐吓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