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101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算是对了赵渊的胃口。

  “请陛下过目。”

  赵渊捧着卷子递回去。

  赵渊顺手接过答卷,

  连看都懒得看,吩咐道,

  “就按皇帝的排名写黄榜。”

  “遵旨!”

  众臣心中极为震惊,

  殿试排名居然也让皇帝做主。

  把黄榜写完之后,

  大家陆续出宫。

  胡安国把萧楚请上自己的马车,低声说道,

  “为臣子者,自不该议论君上与储君。”

  “但今日之朝堂,着实让人担忧,”

  “兵权皆在皇帝手里,万一某天.....”

  “一年两年自是无虞,”

  “可陛下龙体康健,”

  “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哪管得了恁远?”

  萧楚笑道,

  “贤弟还没看明白吗?一切以皇帝为主就是了。”

  .....

  大明礼制,

  去年就已定下。

  传胪大典被拔得很高,

  仅次于天子登基、大婚等,

  跟武将凯旋属于同一级别。

  因此百官必须穿朝服,

  全身上下皆绯红色,

  也没有鸟兽什么的,

  凸显统一、沉稳和庄重——公服才分颜色,

  时服才绣鸟兽。

  帽子清一色戴进贤冠,

  帽梁有七梁、六梁和五梁三种。

  亲王、三师、三公、宰相(包括枢密使等),

  戴七梁进贤冠的时候,

  还要佩戴貂蝉冠(笼巾)。

  督察院的御史们,

  则在进贤冠上加配獬豸角。

  随着官员品级的变化,

  还要挂不同图案的玉剑、玉佩、锦绶之类。

  天还未亮,

  百官就已在等候。

  赵渊此刻坐在文德殿直打哈欠,

  平时上朝都推迟时间了,

  但这种大型典礼还得早起。

  “官家,该升殿了。”

  太监走进来提醒。

  “哈~~~”

  赵渊又打了个哈欠,

  站起来伸懒腰解乏,

  然后迈步朝集英殿走去。

  “皇帝升殿!”

  “皇帝升殿!”

  “.....”

  此起彼伏的声音响起,

  乐队也开始演奏音乐。

  集英殿前还传来鞭响,

  又是几声呼喊,

  百官排队进入集英殿。

  新科进士们,

  身上依旧穿着布衣,

  集体站在殿外等待传胪。

  大明新朝的一整套科举流程,

  都在去年定下新的礼仪制度。

  它融合了宋明清三朝礼制,

  还又都不相同,

  全凭赵渊的喜好。

  害怕进士们搞不明白,

  还专门配了鸿胪寺礼官去引导。

  北宋混乱的进士甲第,

  也被大明新朝给统一。

  一甲五人。

  二甲九十五人。

  其余皆为三甲。

  黄榜已经填好了,

  前五名由赵渊亲自写下名字。

  礼部尚书孟昭在组织考试之后,

  全程不得参与出题、监考和阅卷,

  现在却可以安排传胪事宜。

  他趋步退出集英殿,

  站在殿门与丹陛之间。

  身后跟着传胪官,

  以及几个负责捧黄榜的侍卫。

  孟昭打开圣旨宣读,

  “大明皇帝制曰:洪武二年三月五日,”

  “策试天下贡士。”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宣制完毕,

  孟昭站在旁边。

  传胪官上前,

  亲自打开第一甲黄榜,

  “第一甲第一名胡铨,”

  “第一甲第一名胡铨.....”

  礼乐声中,连唱三次。

  胡铨激动得浑身颤抖,

  被礼官引导去丹陛鳌头处.

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 选拔制度

  这是旧宋没有的待遇,

  大明新朝定下礼制,

  新科状元可以“独占鳌头”。

  数百进士望着胡铨的背影,

  无不投去羡慕的眼神.

  这可是唐宋科举以来,

  第一位被允许站立在鳌头处的状元!

  一甲其余四人,

  在听到唱名之后,

  排在状元身后站立。

  二甲和三甲陆续唱名,

  但只有各自的前十名,

  才能出列单独站立,

  其余仍旧站在原位。

  “跪!”

  三百五十名新科进士,

  齐刷刷朝集英殿跪下。

  大明新朝的跪礼极少,

  只出现在少数重大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