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杭州行在。
这里的皇宫已经开建半年,
由于缺乏合适的木材,
不得不缩小规模和规格。
宋徽宗感觉很委屈,
他亲自设计的皇宫啊,
竟然因为原材料短缺而更改图纸。
即便如此,现成的木料也不好找,
只得拆毁一些周边庙观,
把大殿里的柱子、房梁运来。
“陛下,宜兴莠民作乱,”
“在君山香炉峰聚事,”
“已攻陷宜兴县城!”
太监李彦狂奔进来。
宋徽宗不慌不忙,
“朱勔何在?”
“朕记得他就在太湖周边做事。”
李彦说道:“就是朱勔父子借着营建宫室之名,”
“在太湖周边大肆征敛,”
“这才把宜兴百姓给逼反的!”
“召他父子进京。”宋徽宗说。
“是!”
李彦躬身退下,
脸上一副得逞笑容。
李彦也在培植心腹征敛钱财,
而现在地盘就那么大,
他跟朱勔父子属于竞争关系.
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杭州
宋徽宗也已经不耐烦朱勔父子,
左思右想之下,
等不及这两人来杭州。
他把蔡攸叫来说,
“你去苏州诱捕朱勔父子,”
“收编他们的私兵,”
“杀了他们以泄民愤,”.
“再宣布明年会减免赋税,”
“今年太湖周边的土贡也不再征了。”
“遵旨!”
蔡攸领命退下。
离开行在,
蔡攸有些精神恍惚。
朱勔父子聚敛钱财无数,
还兼并数十万亩土地,
而且胆敢蓄养私兵,
按理说千刀万剐也活该。
但这些事情,
宋徽宗早就清楚,
却一直到现在才动手,
无非是把朱勔父子当成工具。
敛财的工具,
平乱的工具!
蔡攸奉命去收拾局面,
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说不定哪天就轮到他自己呢?
这东南小朝廷,
也不知能维持到几时,
蔡攸觉得能撑过五年就不错了。
到时候自己该何去何从?
蔡攸前往苏州的途中,
十几条海船从海门出发,
无声无息朝着杭州驶去。
这种海船叫做海舶,
宋代常见的近海商船,
载重仅120吨,
甲板约10米宽。
谁会想到,
船上运的全是士兵和粮草?
直到此时,
荆湘那边的大明士卒,
都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哪儿去了。
各部暂由王渊统一指挥,
分兵守在关键城池,
再让水师纵横游弋,
防备钟相突然带兵反扑。
.....
北宋末年的杭州,
还是一个海边城市。
钱塘江口此时呈正喇叭形,
没有因入海口泥沙淤积,
而变得河道拐来拐去。
后世属于陆地的地方,
此时有些是一片海面;
后世属于大海的地方,
此时又有些是陆地。
来自苏州、镇江的谷物,
明、严、衢、徽等州的燃料、油脂、鱼畜、林产品。
还有浙西南的木材、山珍,
浙东沿海的海货,
以及湖绢、越绫、婺罗等珍贵纺织品.....
以上货物,通通朝着杭州汇集!
由于内河运输过于繁忙,
杭州已容纳不下太多海船,
因此真正的海贸港口,
已经挪到海盐县西南的澉浦镇。
别看只是一个镇,
它的衙门机构却多,
官吏数量也特别多。
有文官镇监,
有武官镇将,
有专门负责盐税的,
也有专门负责关税的。
甚至还有军队驻扎,
以及近海巡逻舰艇。
这里的盐税和关税,
已成为东南小朝廷的财政命脉!
钱塘潮刚刚过去不久,
从南边而来的海船越聚越多。
它们皆在澉浦镇附近停靠,
有几个月时间用来卸货、卖货、买货、修补船只,
等待冬季风和洋流来临再运货南下。
来自大食、吉逻、阉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
等地的商人,
正在跟本地牙行谈生意。
他们通过官牙卖出货物,
又通过官牙购进货物。
大量近海小船,
从杭州方向而至,
为澉浦镇运来内陆货物,
又把海船卸下的商品运去杭州。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