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005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又或者打下西南地区,”

  “寻找花期更早的矮化品种。”

  闻焕章问道:“这两株棉花,”

  “是从哪儿弄来的?”

  赵渊说:“树棉来自淮南,”

  “应该是从南方传过去的。”

  “草棉来自山东,”

  “应该是沿着黄河传播到山东的。”

  “但种植面积都不大,”

  “只在个别州县比较兴盛。”

  闻焕章嘀咕道:“元朝专门设立了木棉提举司,”

  “命令全国百姓广泛种植木棉。”

  “以前我还很纳闷儿,”

  “木棉树那么高,”

  “元朝难道让全国种树收棉花?”

  “现在想来,元朝推广的木棉,”

  “应该就是树棉。”

  “而且当时树棉还很高,”

  “至少两米以上,还没有得到矮化。”

  “而且,朱元璋也是下令推广木棉,”

  “此木棉非彼木棉也!”

  “如果真是这种记载的话,”

  赵渊猜测说,

  “那么在元代和明朝初年,”

  “树棉有可能还未矮化。”

  “是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

  “百姓在留种的时候,”

  “不断优选开花早、花朵大的做种子。”

  “一代又一代优中选优,”

  “树棉开花越来越早,”

  “花朵也越来越大。”

  “而这又加重了树棉的生长负担,”

  “于是植株变得越来越矮,”

  “如此才能保证养分的供应。”

  闻焕章笑道:“那就大面积推广呗,”

  “全民种植起来,”

  “比伱一个人培育快多了。”

  “也对,但不能立即下令,”

  “否则会劳民伤财,”

  赵渊说道,

  “应该先弄来树棉种子,”

  “在各省选取一两个州县,”

  “派遣劝农官去小范围试种。”.

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棉花

  “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

  “不断调整具体的种植方法,”

  “并尽量选育优质棉种。”

  “几年之后,再把各地情况汇总过来,”

  “选最适合种植的区域,”

  “进行针对性的推广种植。”

  “不适合种棉花的地区,”

  “就别胡乱推广了,”

  “否则不知得害苦多少百姓。”

  赵渊哈哈大笑,.

  “元朝和朱元璋,就是你说的那样,”

  “在全国搞粗暴推广,”

  “让某些省份的百姓苦不堪言。”

  “就我所知,明代有三个地方,”

  “棉花种植面积最大。”

  “一是山东,二是江南,三是湖广。”

  “至于湖广,究竟是湖南还是湖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闻焕章说:“我还问了棉纺织技术,”

  “非常原始粗糙,”

  “相关的纺纱机和织布机也需要发明改进。”

  赵渊心里特别高兴,由衷拍马屁道,

  “还是闻院长牛逼啊。”

  “换成普通穿越者,面对两三米高的棉花,”

  “估计都以为自己找错了,”

  “多半会打造舰队跑去印度苦寻。”

  这些年,赵渊便是如此想的,

  他一直想去印度找棉花。

  “放在热带地区,各种条件满足,”

  “再进行精心照料,”

  “这种棉花能长五六米高。”

  闻焕章突然来一句。

  “服了。”

  赵渊表示难以想象。

  君臣两人都心情舒畅,

  不管是农业时代,

  还是工业时代初期,

  纺织业都是极为重要的行业。

  特别是工业革命,

  它最初就是靠纺织业来催生的。

  但如果没有穿越者进行干预,

  想要自然催生工业革命,

  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

  英国能爆发工业革命,

  葡萄牙和西班牙帮了大忙。

  这一对最早搞海外殖民的冤大头,

  不但把自己的本土手工业搞崩溃,

  还打压殖民地手工业的发展,

  并且带回大量原材料和资金。

  如此这般,资金、原料、市场全有了,

  英国纺织业无法满足巨大市场,

  迫切需要对纺织机械进行改进。

  等英国满足了欧洲市场,

  又故意搞死印度纺织业,

  继续获得更大的市场。

  印度市场也满足了,

  那就是开着远洋巨轮,

  用大炮轰开中国市场。

  若是等棉花推广完毕,

  君臣俩哪天突然造出蒸汽机,

  还把纺织机械也一并带来。

  恐怕迎面而来的,

  不是什么工业革命,

  而是传统纺织业大规模破产,

  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得循序渐进,

  先改进手工机械,

  比如珍妮纺纱机什么的,

  让社会有一个适应期。

  接着还得打开海外市场,

  朝鲜和日本是首选,

  继而才是东南亚、印度。

  赵渊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问道,

  “我是不是想得有点太远了?”

  闻焕章笑道:“等灭了金国和西夏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