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余善微说:“此乃总结旧宋之教训。”
宋循唐仪,
唐代的《贞观礼·国恤篇》被删了,
导致唐朝皇室的丧礼因人而异,
于是宋代皇室的丧礼也因人而异。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
葬礼搞得极为简朴,
但之后的北宋皇帝全是厚葬,
整个民间也是厚葬之风盛行。
赵渊、赵渊父子俩刚刚开国,
就要把大明的礼仪定下来,
其中之一便是定下皇族葬礼。
只要明文规定给写下来,
今后的皇帝想要厚葬,
大臣也就有了反对的依据。
同时,宋代皇室葬礼好的一方面,
大明新朝全部予以保留。
比如,以日代月。
唐朝皇帝若是死了,
小祥礼为周年祭,
宋代缩短为十二天;
大祥礼为两周年祭,
宋代缩短为二十四天。
大祥礼要持续三个月,
宋代缩短为三天。
如此一来,就把两年三个月的超长丧服期,
直接缩短为二十七天。
过了这二十七天,
大家就不用再为死去的皇帝穿丧服。
同时,宋代皇帝生前不修墓葬,
死后七个月内完成皇陵,
赵渊也让这个制度保留下来。
可以防止今后的皇帝,
在活着的时候把皇陵修得恢弘无比。
孟昭继续说:“《军礼篇》的变动更大,”
“非重大场合,将士不用给皇帝下跪,”
“只须行那新式军礼即可。”
“普通军士,更不得给将官下跪,”
“行跪礼者与受跪礼者皆要严惩!”
“发配充军者,脸上不得刺字,”
“只能刺在手腕上。”
余善微笑道:“梁王真是爱兵如子。”
如今已有人发配充军了,
之前主要发配川南,
现在开始发配西北。
主要是这种边疆地带,
正常移民太过缓慢,
发配充军可以快速充实人口。
手腕刺字,
是防备充军之人逃跑,
同时又保留一定尊严。
孟昭发了一通牢骚,
又叫来三个儿女,
考教他们的功课学问。
翌日前往礼部上班,
翰林院那边送来新编的《国朝礼记正义》。
这本书由胡安国主持编修,
今后会作为科举书目之一。
因为跟礼有关,
所以让礼部尚书也看看,
象征性的征询一下意见。
孟昭读完没发现什么问题,
于是跟胡安国结伴献书。
赵渊扫了一眼,说道,
“儒经之事,你们去寻闻相。”
“是!”
二人躬身应道。
自从赵渊登基之后,
教科书编撰就开始进行。
除了儒家经典,
还有一本《民政要略》。
农事、水利、救荒、经济……等等知识,
进行了大致简略的概述,
不用士子什么都精通,
但至少要知道一个大概。
这种书以前也有,
但考取进士之后才看,
属于做官入门参考书目。
今后科举必考!
算学也必考,
大概是后世的初一、初二水平。
赵渊还亲自编了一套小学教材,
用来作为全国蒙学读物。
蔡京搞出的官办小学、县学、州学,
已下令在京畿、河南、四川、关中恢复,
每个府州县至少要有一所。
但不像蔡京那样免费入读,
而是交了学费的进教室听课,
没交学费的可以在教室外旁听,
老师不准驱逐免费旁听的贫寒学生。
许多翰林院的低品、无品候缺官员,
被陆续扔去地方做校长和提学官。
孟昭、胡安国二人,
拿着《国朝礼记正义》去见赵渊。
赵渊翻开快速阅读,
不断用笔进行批示。
他对《礼记》研究不深,
纯粹是凭借个人思想来圈点,
读到“内则篇”时直接写下六个字,
科举不考此篇。
站在旁边观看的孟昭和胡安国,
顿时愕然对视。
让他们更惊讶的还在后面,
赵渊连续写下好几个批注——
“此陋习也,不必沿袭之。”
“此愚孝也,当因事而异。”.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狗屁礼法
“此举有违礼之本意,为父母者不可一意孤行。”
“此言大谬.....”
胡安国说话都在哆嗦,劝谏道,
“梁王殿下,批注经典不可凭个人好恶。”
赵渊放下毛笔,说道,.
“这篇的精彩之处,是记录先秦的日常饮食起居习惯。”
“世易时移,如今怎能照办?”
“就拿这句来说,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放眼当今天下,有几个女子遮面出门的?”
胡安国说:“经义乃正礼,世俗乃权变。”
“你也说需要权变,既然权变了,”
“就该批注在上面,”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