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沈与求指着招牌说,
“这家李四茶食店,”
“我却还记得,”
“他家的腊茶颇为不俗,”
“糕点也做得极为精致。”
别看“李四茶食店”这名字很俗,
但店铺规模却不小,
而且位于黄金地段。
店铺开在御街之侧,
北边就是州桥和大相国寺。
“客官里面请!”
店伙计热情招呼。
沈与求瞧了柜台一眼,
“掌柜的怎换人了?”
“我记得以前店家便是掌柜,”
“其额前有块胎记,”
“对茶艺颇为精通,还时常亲自与客人斗茶。”
店伙计叹气说:“唉,两位原来是老顾客。”
“去年天兵还未进城,”
“这城里就大乱起来。”
“店家被乱兵乱民抢劫,”
“也不晓得遭谁打死了,”
“连家里屯的团茶都被洗劫一空。”
二人就在楼下大堂选座,
发现除了团茶之外,
更多客人在喝红茶和绿茶。
潘良贵问:“红绿茶很受欢迎?”
店伙计说:“红绿茶可是当今官家开创,”
“听说宫里都喝红绿茶,”
“官吏百姓怎不争相效仿?”
“如今团茶反而不好卖,”
“红绿茶却是时新得很。”
沈与求说:“沏一壶最好卖的茶,”
“再来五人份的糕点。”
“好嘞,两位稍等。”
店伙计高兴跑开。
两人品茶吃糕,
让仆从也坐下共享,
商量着晚上去太平兴国寺投宿僧舍。
就在糕点快要吃完的时候,
御街上突然传来马蹄声,
还有官差沿街大喊,
“大捷,大捷,天兵斩俘西夏十余万众!”
“快出去看看!”
吃茶的客人纷纷站起,
一窝蜂往外面跑。
有人扔下茶食钱,
有人大喊记账。
还有人说茶点别动,
自己很快就回来。
城内外每个坊市,
都有官差来张贴露布内容,
无数百姓闻讯前来观看。
潘良贵、沈与求抵达现场时,
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他们根本就挤不进去,
只能听里头的识字者诵读。
读完露布,百姓欢呼,
只要打胜仗他们就高兴。
沈与求兴奋道:“难以置信,难以置信,”
“新朝初立便有此大捷。”
潘良贵说:“战绩恐有所夸大。”
沈与求说:“李察哥大军被三面围困肯定是真的,”
“他突围都带走了一万残兵,”
“想必被大明天兵俘虏的更多。”
“也不一定,或许是明军拦不住,”
“被李察哥逃走了大半。”潘良贵揣测道。
沈与求说:“管他恁多,反正打了胜仗,”
“那可是和南军司,”
“大宋一直想攻取都难以拿下!”
潘良贵微笑道:“确实是开国气象,”
“你我恰逢盛会!”
.....
内阁。
中书舍人捧来一叠公文:“李相,引黄已全部核对,”
“与奏章正文无误。”
“晓得了,放下吧。”
李邦彦打着哈欠说。
引黄即奏章的内容摘要,
这玩意儿在唐代就有了,
把字写于黄纸贴在正文前,
皇帝或宰相扫一眼便明白。
明代中后期的内阁,
就连引黄之权,
都一股脑儿抢到手。
如今却是让通政院贴引黄,
隶属于内阁的中书科进行核对。
中书舍人核对无误,
再附上自己的意见,
交给内阁大臣进行处理。
普通公文,阁臣直接看内容摘要,
就能迅速给出例行批示。
相对重要或特殊的公务,
阁臣才会仔细阅读全文。
李邦彦如今分管文化宗教,
并非文教工作他一言堂,
而是侧重于这个方面,
相关奏章偶尔也会送到其他阁臣手中。
昨晚嗨皮到半夜,
今日着实有点犯困,
李邦彦到内阁还睡了一会儿.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统一管制
好在中书舍人提供了参考意见,
李邦彦感觉没问题,
就迅速写成敕牒与劄子。
敕牒本是中书门下省草拟的文书,
进奏给皇帝写一个敕字,
再由政事堂出碟进行公布。
劄子就是札子,.
是官员向皇帝进言,
或者属官向上官进言的一种文书。
这两样东西,在宋初得到规范化,
随着皇权日渐增强,
到北宋末年的时候,
其实已经非常类似“票拟”。
而皇帝写的那个“敕”字,
则跟批红差不多味道。
只不过,宋代皇帝在大部分时候,
都只习惯性写个“敕”字,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