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悠哉哉提笔记载醉话。
翌日,他前去东宫当面汇报,
“李察哥手握兵权,”
“又有金人撑腰,”
“日渐骄纵跋扈。”
“那两位西夏使者,”
“都觉得西夏皇后和梁王死因蹊跷,”
“怀疑是李察哥指使阉人和宫女干的。”
“此次出使,西夏是诚心议和,”
“但有李察哥阻挠,恐怕会有些波折。”
“李乾顺皇位不稳?”赵渊问道。
时迁摇头:“李察哥还不敢弑君篡权,”
“会被西夏贵族官员群起而攻之。”
“以前西夏越界劫掠,”
“能抢到许多财货,”
“所以官员将士都服他。”
“但近两年边地汉人愈发穷困,”
“就连边疆寨堡都没几个存粮,”
“李察哥抢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尤其是那些步跋子,”
“皆已厌恶征战,”
“每次西夏出兵都须强征。”
西夏的核心精锐,
自然当属铁鹞子,
人着坚甲,马无甲胄,
算不得具装骑兵,
只能称得上重装突骑。
其次是擒生军,
即国内正规部队,
平时越境劫掠也是这些人。
他们经常抓捕汉人,
带去瓜州、沙州等地耕种,
以此补充西夏不断消耗的人口。
接着是步跋子,
招募自山区青壮,
属于山地精锐步兵。
什么族的都有,
甚至大部分祖上是汉人,
更类似生活穷困的兼职雇佣兵。
大宋在新占地区,
也喜欢招募这些人,
归入西军当中的番兵序列。
最后就是撞令郎,
被抓去耕种数年的汉人,
感觉不会逃跑了,
即征召编入撞令郎,
妥妥的炮灰部队。
撞令郎虽是汉人,
但被迫穿着西夏服饰、留着西夏发型。
他们上了战场必须拼命,
因为逃回老家也是死,
宋军喜欢割他们的人头领赏!
根据曹昌庸泄露的军情,
擒生军这几年抓走的汉人越来越少。
由于军饷不给足,
抢也抢不到多少,
山区青壮也不愿做步跋子,
经常需要强行征召入伍。
另外,铁鹞子的盔甲,
近二十年越来越拉跨!
这已经不是范仲淹、王安石时期的西夏强军,
北宋、辽国、西夏三兄弟一起走向衰落。
“还有,西夏缺粮,已经不能长久作战,”
时迁说道,
“即便是西夏军中,意见也不统一。”
“大部分西夏军将,”
“打算放弃去年新占的汉地,”
“抢了人口和财货便撤走。”
“李察哥和少数军将,”
“力排众议不愿撤军,”
“也不准大肆掳走当地汉人。”
赵渊说道:“那就更应该打一仗再谈。”.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这就腐败了?
时迁又说:“西夏种地和放牧都难以自给,”.
“靠经商赚取钱财与粮食,”
“宋夏断断续续打了十多年,”
“商业已日渐凋敝不复从前。”
“如今李察哥再启战端,”
“西夏全国上下有很多人反对。”
“只是李察哥军中威望太高,”
“死忠于他的将领无数。”
“就连他孤身入城,”
“西夏皇帝都不敢动手,”
“生怕弄死这人之后,”
“城外大军会直接造反。”
这些都是时迁总结出来的,
赵渊拿着醉话记录亲自阅读。
其中关于金国派了上万兵马,
前去驻防八馆之地,
这让赵渊又忧又喜。
八馆之地在山陕北部,
比如榆林就是其中一馆。
金国灭辽之后,
对那些地方并未有效统治,
依旧让投降的辽国文武治理,
只每年交多少税就足够了。
同样的情况,还有大片内蒙古草原,
只要承诺效忠金国皇帝即可。
而今派兵一万进驻八馆,
恐怕还派兵去了草原,
金国明显是攻宋不顺,
回过头来想要消化辽国旧地。
一旦消化,金国将实力大增!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
金国分兵去了那边,
今年就算南下也不会规模太大。
.....
李仁礼和曹昌庸两人,
那晚上直接喝断片,
醒来之后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
他们最后的记忆,
便是跟许亢宗一起闲谈金国和辽国。
接下来数日,都有鸿胪寺官员陪同。
先去距离最近的大相国寺,
烧香礼佛,修行参禅。
继而又去城西游湖听曲,
再前往樊楼体验高端享受,
亦至热闹的瓦子与民同乐。
一个个乐不思蜀!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