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若是收复燕云,
至少给三个国公爵位。
今后再灭西夏、金国,
灭一国封一个异姓郡王!
这封赏诏书,
写得就跟悬赏令一般。
宋代的官职不断变化,
爵位也经过多次调整,
前后有十二等、九等、十等三套系统。
大明新朝选取宋代的九等爵位制,
即: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
宋仁宗应该是懂数学的,
他发现赵宋宗室数量,
正在呈几何倍上升,
于是规定非十王后裔不得袭爵。
后来又反复调整,
确定十四王后裔可以袭爵。
这么说吧,即便是宋代亲王的嫡长子,
都不一定能够继承爵位!
宗室都如此,
异姓爵位就更不能世袭。
宋代影视剧里什么小公爷、小侯爷,
还等着老爹死了继承爵位,
那纯属就是瞎编扯淡。
看似非常先进,
其实换汤不换药。
我爹为国立过功,
我爹为国流过血,
我为啥半点好处都捞不到?
这个问题,当权者必须考虑。
于是大量的贵族后代,
由于不能袭爵,
就被安排去当环卫工.....
啊呸,是当环卫官。
这个中郎将,
那个上将军,
便是宋代的环卫官。
说白了就是不让你袭爵,
但给你挂职武官,
每月可以白领工资。
到了北宋末年,
几千个环卫官同时在线,
都在伸手找朝廷要钱吃饭,
被归入“冗官”弊政没单独列出而已。
还不如让嫡长子袭爵呢!
反正爵位又不多给工资,
食邑多少已经成为荣誉称号,
只有“食实封”才能真正领到钱。
比如我是一个侯爵,
“食邑1500户”屁用没有,
仅能证明我地位高、面子大、资历足、子孙恩荫更重。
再加一个后缀“食实封500户”,
那才等于有真金白银可领,
每月有12.5贯的足佰工资(每户每月25文钱)。
而“食实封”属于特殊封赏,
一百个贵族里面,
可能只有三五个。
赵渊不搞恩荫官制,
那就必须搞爵位世袭,
但又必须吸取历史教训。
武松已经回到开封,
正在跟时迁研究爵位。
赵渊非常给面子,
武松被封为“鄄侯”,
时迁被封为“范侯”,
都是以他们家乡而名的。
武松嘀咕道:“我食邑两千户,食实封一千户,”
“每月能领25贯钱。”
“三代降一爵.....”
“唉,懒得去算了,”
“还是直接赐钱赐地划算。”
一个食实封的侯爵,
待遇就是每月能多领25贯工资。
时迁也感觉特别扯淡,
这世袭爵位还不如旧宋呢,
而且还搞什么三代降一爵。
旧宋的爵位虽然没直接好处,
但间接好处一大堆啊。
旧宋爵位越高、食邑越高,
自身的闲职官阶也就越高(俸禄按官阶给)。
同时,子孙荫官的等级也就越高、人数也就越多,
世世代代都能在朝廷领工资吃白饭。
如果子孙当中,
有人考取进士,
而且正巧还有恩荫资格,
那就更牛逼了——末榜进士都能获得状元级别的初授官!.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故交
时迁琢磨道:“新朝把恩荫官制断了,”
“食实封应该更容易吧?”
“封邑数量肯定也比旧宋更多,”
“否则九等爵位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武松说道:“肯定还有别的好处,”
“只是现在尚未讲明白。”.
所谓好处,即是特权。
赵渊还真没给太多特权,
也就在建筑、服装、礼仪等方面,
给予拥有爵位者特殊待遇。
另外,就是官办的文武学校,
各等爵位的子孙,
有相应的直接入校名额。
不用跟平民子弟抢过独木桥,
他们读书的起点,
可能就是很多平民子弟的终点,
但具体授官还得看考试成绩。
当然“食实封”肯定比旧宋慷慨,
一个食邑三千户的贵族,
满额给食封才每月75贯而已。
另外,有了爵位必给虚职(也可能是实职),
官俸按照品级来算,
等于爵爷们能领双工资(爵禄+官禄)。
现在张镗就是实领1000户食邑,
外加兵部侍郎的工资,
另外这次封侯还有赐田、赐服、赐金。
真正看重的,依旧是那侯爵头衔!
时迁心里美滋滋的,
等到山东彻底稳定下来,
他就要回老家修缮祖坟了,
另外再跟族人叙一叙族谱。
他虽然家破人亡,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