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赵鼎说道:“汉中有帝王之基,”
“却非帝王之业,”
“都城不可设在川峡。”
“汴梁无山川之险,”
“又有黄河之患,”
“新朝最好不要定都于此。”
“关中土地愈发贫瘠,”
“难以支撑大业,”
“长安也非首选。”
“你觉得应该定都哪里?”赵渊问道。
赵鼎说道:“洛阳。”
以当前的情况来看,
洛阳确实是定都的首选。
从军事上考虑,
洛阳四面都有关隘。
从经济上考虑,
开封水运四通八达,
漕粮可以先运到开封,
再迅速运到洛阳去。
河北就不行,
幽州久经战乱,
早已残破不堪,
人口缺失极为严重。
而且宋辽两国边界,
人为搞出“水长城”,
水系已经彻底混乱。
如果定都燕京,
首先至少得移民百万,
不仅要充实燕山府人口,
周边其他州县也得移民开垦。
接下来还要治理乱七八糟的河道,
然后再开凿运河连通幽州与江南。
这一系列动作,
没有二十年不可能完成。
“此事以后再议。”
赵渊模棱两可道。
“是。”赵鼎闭嘴。
赵渊又问:“你可有贤才举荐?”
赵鼎说道:“旧宋太中大夫陈过庭有大才。”
赵渊莞尔道:“陈过庭我知道,”
“此人确实可用,”
“他举荐宗泽去跟金人议和嘛。”
方腊起义的时候,
陈过庭建议把蔡京、王黼、朱勔全砍了治罪,
结果被一撸到底编管黄州。
李宝还未攻打黄州知州就直接跑路了,
陈过庭也带着家人逃回开封。
恰逢赵桓登基不久,
陈过庭被提拔为太中大夫,
代理礼部尚书兼任礼部侍郎。
当时完颜宗望还在半路上,
大宋君臣商量着跟金人议和。
陈过庭无法反对,
于是举荐宗泽为议和使者,
这个建议居然顺利通过了........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宗泽
宗泽离京时对朋友说:“我去了肯定不会再回来。”
“金人悔过撤兵固然最好,”
“如果金人不撤兵,我怎能向金人屈节呢?”
此言传出,把赵桓、耿南仲等人吓坏了,
连忙撤掉其议和使者的职务,
生怕宗泽直接跟金人干起来。
但宗泽已经出京,干脆就让他做磁州太守,
在金人的进兵路线埋一颗钉子.
宗泽这颗钉子果然扎得稳当,
皇帝命令他投降都不听命,
严重破坏了“联金剿贼”的大事。
陈过庭作为宗泽的举荐人,
自然要担责任,
被撤销代理礼部尚书职务,
只保留了礼部侍郎的官位。
赵鼎说:“不仅陈过庭可用,”
“张孝纯与宗泽也当许以高位。”
“明公可派人送去任免文书,”
“以张孝纯为河东总管,”
“以宗泽为河北总管,”
“让他们两人继续坚守城池,”
“招揽更多义军抗击金兵!”
“西夏那边,应该派使者议和,”
“尽量不在西北边地用兵。”
“西夏寇我边地,主动议和未免助长其气焰。”
赵渊不喜欢这个方案。
赵鼎说道:“事有缓急。”
“明公四面皆敌,荆湖有钟相,”
“东南有赵佶,陕西、山东也不稳,”
“北方还有金人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若能与西夏议和,”
“就算赏赐些财货也可接受。”
“待平定南方,稳住河东与河北,”
“再腾出手来收拾西夏也不迟。”
“西夏也不是不能打,”
“关键在于,明公还有粮食吗?”
“没有。”赵渊无奈道。
这次战争,对于赵渊和金人而言,
都是一锅夹生饭。
金人一直粮草不足,
现在全靠劫掠河北支撑,
逼迫河北地方官主动送粮。
赵渊本来粮草是够的,
但拿下东京城,
瞬间就捉襟见肘了,
因为有几十万军民嗷嗷待哺。
别说过河跟金人打仗啥都不干也撑不住多久,
还等着四川、两淮、襄阳、南阳运粮来呢。
接下来的仗,
根本打不起来,
顶多爆发小规模战斗。
陕西那边,义军跟西军一直对峙,
双方都在虚耗粮草。
必须尽快传檄而定,
解散西军临时招募的新兵,
让这些新兵赶紧回乡生产,
因为陕西的民力早就已经透支了。
当然,直接跟西夏议和是不可能的,西夏必定狮子大开口。
须得打几场再说!
赵渊又跟赵鼎交流一番,
让白胜把人礼送出去。
这般礼遇,白胜立即上心,
对待赵鼎颇为恭敬。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