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月亮的真面目
赵渊点头道,
“放心,等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制作出来,”
“朝堂上的官员,全都要好好看看。”
“到时候,我打算把禁习天文的旨意也撤了,”
“其实天狗食月、扫把星什么的,”
“都是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
“根本预示不了什么。”
“天人感应之说,”
“虽然不是完全的胡说八道,”.
“但也基本不可信。”
“以后再有人拿星象来干政,”
“一律可以当做妖言惑众了。”
闻焕章愣了愣,忽然道,
“可陛下的星辰下凡……”
“呵呵,这话你信吗?”
赵渊反问了一句。
闻焕章顿时沉默不语,
显然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可世界这么大,或许真有神仙……”
“就算天上真有神仙,”
赵渊沉声说道,
“但是也绝不会让人知道的,”
“更不会让人类供奉。”
“在他们看来,人类不过是蝼蚁,”
“他们享用我们的香火又能有何用?”
“就像我们也不会要蝼蚁供奉我们一样。”
还好赵渊要灭教时,
就给自己想了一通解释,
不然还真要被问住了。
闻焕章想了想,
“大王说的也是,”
“我们又何须蝼蚁供奉。”
赵渊继续灌输着他的无神论,
“闻相你想,历代都有人说什么紫微星下凡什么的,”
“可是紫微星何时消失过?”
“可见真的有星君,”
“也觉不是天上那些星星。”
“反过来,拿那些星星干涉朝政,又有何道理?”
“天象异变,人间水旱灾害都是自然现象,”
“和皇帝、大臣的品行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就像今年,我免天下农税和徭役,”
“这是仁政吧?”
“可这天下诸路还是水旱蝗灾齐发!”
“如果不是新朝刚定,”
“我手中的钢刀还没还鞘,”
“恐怕很多人都会上书说我失德,”
“甚至要逼我下罪己诏了。”
听得赵渊这般说读书人,
闻焕章忍不住劝说道,
“大王似乎对读书人似乎意见很大啊。”
“大王出身江湖,喜武不喜文,”
“可是,能靠着梁山兄弟打天下,”
“到了治理天下,终究还要靠这些读书人。”
赵渊摇头道:“我不是对读书人有意见,”
“而是对那些读死书,”
“觉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书生有意见。”
“他们读书也没见他们发明火药、飞船、望远镜出来,”
“只知道每天吟诗作词,”
“研究那些繁缛的礼节。”
“说近些,他们拿着书本既抵抗不了辽国人,”
“也教化不了辽国人,”
“更可耻的是没有一点骨气。”
“对外拿百姓的血汗钱去向辽国买和平,”
“对内还要拿百姓的血汗钱挥霍无度。”
“百姓三餐都无法温饱,”
“朝中士大夫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读书人,”
“否则也就不会去太学讲学了。”
“对了,”
赵渊想起南边的问题,开口问道,
“听说南宋请出了些忠臣良将,”
“都有哪些人?”
闻焕章回答道:“最有名的便是蒋猷、宗泽二人,”
“此二人都刚直不阿,”
“蒋猷曾官至正三品,”
“任过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
“宗泽虽然官职不高,”
“但却广有人望,殿试时便洋洋洒洒写了万余言针砭时弊,”
“为官后更是不畏权贵、爱民如子。”
“后来因为反对联金灭辽被罢官,”
“又被人告发蔑视道教,被编管润州。”
“赵子崧下江南后,”
“便从润州请了二人出仕,”
“然后又陆续任命了一些有人望的官员。”
“这段时日,南宋倒也颇收拢了一些人心。”
赵渊对宗泽大名自然不会陌生,笑道,
“他们请出这些人来,”
“只是给我们做嫁衣罢了。”
“没有精兵良将,”
“便是千古忠臣都云集南宋,”
“他们又拿什么抵挡我大军。”
.....
三天后,
镜行便在皇家票号旁边开业,
不过先期出售的只有银镜。
透镜全部制作了望远镜,
装备了即将出征的军队.
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开业大吉
虽然只有一样货物,
但是镜行的生意却是十分火爆,
只是半日,镜行中的大小银镜便销售一空。
镜行开业并没有和各大酒楼新酒上市一样披红挂彩游街做广告,
只是前两日邸报上有一个镜行的小小广告,
还不是直接宣传镜行的。
而是朝廷宣布梁王又发明了望远镜,
可以让人看到远处的东西,
既是军国利器,
又为朝廷开辟财源.
顺口提了一下银镜、眼镜、放大镜和即将开业的镜行。
虽然城中小报早已开始出售广告,
但是邸报作为朝廷官报,
却是一直拒绝广告的,
即使皇家票号已经开了先例。
如果镜行销售的不是梁王发明的东西,
即使镜行是官办的生意,
邸报也绝不会提一个字。
负责邸报的进奏院上下对梁王亲近,
并不单是因为赵渊威名,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