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谁知,一年过后,
蕃将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又回到了青涧城,
并给种世衡带回了大量西夏的军事机密。
这时,西夏人才知这是种世衡的苦肉计,
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想到番人会为种世衡这般卖命,
苦肉计也才能成功。
由此可见,种世衡的手段。
.....
赵渊倒是没有听老种经略相公提起情报系统之事,
或许在老种经略相公看来,
这是领兵打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
或者老种经略相公也不方便说,
免得赵渊误会他是想多要一些好处。
赵渊上梁山以后,
除去对宋江一直小心戒备,
对其他人却是都推心置腹,
不曾怀疑。
梁山众人也多是直来直往的人,
因此赵渊对武人也没什么猜疑。
任谅说起西夏情报系统,
倒让赵渊想起后世一本经典武侠中的机构来,
“西夏一品堂?”
任谅疑道:“什么一品堂?”
赵渊看任谅样子,
也知道西夏情报系统不是叫一品堂了,
尴尬的笑道,
“以前听江湖朋友说,”
“西夏有个一品堂,”
“专门招募江湖高手,”
“刺探消息,行刺宋朝将领。”
任谅笑道:“江湖传言多有夸大,”
“不过西夏的情报机构确实招揽了不少汉人。”
“西夏开国的李元昊阴险狡诈,”
“每次谋划出兵都会派重金赏赐细作,”
“让细作打探消息,”
“知道宋军虚实后才用兵。”
“也养了一批死士,”
“专门行刺宋朝大将。”
“因为李元昊对这些细作赏赐极厚,”
“所以很多汉人也去投靠了西夏。”
“一品堂这个词倒也贴切,”
“李元昊给他们的赏赐恐怕不低于一品大员的俸禄,”
“不然不会让那许多人冒死打探消息、刺杀大将。”
“李元昊后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这个政策。”
赵渊皱眉道:“那他们应该会来行刺我吧,”
“如何一直不见踪影?”.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血衣军
任谅想了想,
“永兴军离西夏远一些,”
“或许他们就在前面也未可知。”
“梁王再往前走就要小心了。”
赵渊笑道:“无妨,”.
“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他们的手段。”
任谅忙道:“梁王不可大意,”
“这些细作和李元昊一般,”
“无所不用其极,”
“多用下作手段,”
“梁王一定要多加提防。”
“李元昊当初经常派人在边境抢一些八岁以下的小男孩,”
“把后脑勺较平的留下来,”
“集中到一个地方,”
“让这些孩子们互相搏斗,”
“输的一方惩罚十分严重,”
“因此这些孩子们只要有一口气,”
“就一定会站起来搏斗。”
“久而久之,他们就只知道打倒前面的人。”
“这些人上了战场,”
“只知向前,不知后退,十分难缠。”
“边军都叫这些人是‘血夫’,”
“因为他们成长中沾满了血,”
“到了战场上沾的血更多。”
“现在还有血夫吗?”
赵渊后世倒是看过一些电影有这种残酷的事情,
搏斗中长大的人恐怕比彪悍的女真人更加可怕。
任谅摇头道:“没有了,”
“只是西夏建国初有,”
“这种事情伤天害理。”
“血夫的事情被揭开后,”
“汉人和番人看到西夏人来一定会拼死抵抗,”
“生怕孩子被抢去。”
“加上西夏国内一些丢了孩子的党项人也怀疑是李元昊做的手脚,”
“迫于各种压力,血夫也就消失了。”
赵渊听得没了血夫也松了口气,
他固然不怕这些血夫,
但是他麾下的普通将士未必就能打过这些血夫。
为麾下的将士担忧过后,
赵渊马上又充满愤怒,
没想到李元昊居然敢这样对待汉人。
战争是残酷的,
尤其两个民族的争斗更是没有谁对谁错。
双方其实只是争夺更好的生存空间,
但是如此凌虐汉人,
还是让赵渊有了切肤之痛。
“西夏灭国之日就是李氏灭族之时。”
任谅听得赵渊这般说,
倒是也没有劝说,
西军将士和西夏都有数代血仇,
一旦西夏灭国,
恐怕想让西军将士停手都有些困难,
只灭李氏已经是很宽容了。
两人又聊了一些西夏的事情,
赵渊突然道:“任公这段时间挑一些能干的官吏,”
“准备做第一任陕西总督。”
大梁官职改革已经初步形成,
各路派总督总管政事,
总兵总管兵事,
两者互不统属,
都是从二品大员。
各州文官长官称知州,
武官称都监,
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
总督和总兵只有管辖权利,
无权任命,
各路设有监察机构。
任谅也是宦海浮沉,
对于他的升迁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而是道,
“梁王要合并陕西路?”
赵渊点头道:“永兴军、鄜延路、环庆路合并为陕西路,”
“泾原路、秦凤路合并为甘肃路。”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