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514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讨好梁王。

  虽然最后也不会获罪,

  但是传开了也有损名声。

  北宋奸贼、卖国贼两块石碑立下,

  文官们又知道了礼义廉耻,

  清流也觉得大梁前所未有的开明。

  宋朝虽然也算开明,

  但是大臣惹怒了皇帝,

  皇帝还是会贬放大臣的,

  尤其赵佶当政的时候,

  更是随意贬斥、编管大臣。

  而大梁梁王提议公示“不因言获罪”的祖训后,

  皇上更是宽宏大量,

  直接明示进言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当然卖国和贪腐仍然不在此列。

  一夜间,大梁朝廷便变得十分开明,

  甚至有御史弹劾梁王不上朝。

  梁王无疑是文臣最怕的存在,

  原本百官还为那御史捏了一把汗,

  不想皇上和梁王都没有为难那御史,

  只是梁王仍旧不去上朝。

  百官看到梁王并没出来问罪,

  最后一丝顾忌便也没了。

  张清都有些习惯了被官员们迎来送往了,

  看看快要到的京兆府,

  才看到任谅领着几个官员来迎接,不满道,

  “这京兆府官员也太无礼了,”

  “皇上不动陕西各路官员,”

  “这些官员却是目中无人了。”

  赵渊摇头道:“如今西北形势吃紧,”

  “后方安定,我们才能专心在前线抗击西夏。”

  “而且这迎来送往也都是小节,”

  “不劳师动众最好。”

  看看还有数丈,

  赵渊便翻身下马,

  快步走过来.

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京兆府

  任谅见了,

  心中也是有些诧异。

  传言大梁皇上宽宏大量,

  礼贤下士,

  但是这大梁梁王只亲近武人,

  对文官并没多少好感,

  从不与文官交往.

  他原本以为赵渊能在马上给他答礼就不错了,

  却没想到赵渊隔着几丈便下马了。

  任谅看梁王到的跟前,

  慌忙作揖道,

  “下官京兆知府任谅参见梁王。”

  赵渊抢先一步,

  扶住任谅,笑道,

  “任公大名,如雷贯耳,”

  “小子怎敢受任公大礼。”

  任谅看梁王这般言行,

  也摸不准梁王脾性了,摇头道,

  “下官不过用心做事,”

  “也没有什么大功绩,梁王谬赞了。”

  赵渊笑道:“任公说的好,”

  “就是要用心做事。”

  “做事要能对得起自己良心,”

  “这些年蔡京、童贯弄权,”

  “顺者昌、逆者亡,无人敢言他们之事。”

  “只有任公仗义执言,可见任公真的是用心做事。”

  “宋朝官员,我只欣赏两人,便是任公和李纲,”

  “可惜李纲愚忠。”

  “若不是怕李纲引得忠贞之士都效仿他为宋朝殉葬,”

  “我也不会把他打为奸臣。”

  任谅听得赵渊这般说,

  才知道梁王心意。

  每个朝代灭亡都不乏殉葬官员,

  独有宋朝灭亡无人殉葬,

  不能不说梁王这一招高明,

  只是可惜了李纲。

  唐朝灭亡二百多年,

  中间经历五代战火,

  京兆府已经没了唐朝京城的影子。

  到了宋朝,

  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都转移到东边,

  京兆府更多的是做为西北地区军事重镇,

  虽称京兆府,

  但长官只称知永兴军事,

  军事因素远重于经济因素。

  直到宣和二年,

  赵佶才下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军额,

  称京兆府。

  任谅是第一个北宋的京兆知府,

  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京兆知府。

  虽然是军事重镇,

  但是京兆府的商业也很发达,

  不怕死的商人们来往中原、西夏、吐蕃、回鹘、黑汗等国,

  运进来的多是牲畜、草药、玉石之类的,

  运出去的则以瓷器、丝绸、布匹为主。

  宋朝没了坊、市的限制,

  到处都可见商铺,摊贩,

  京兆府的番人也比东京要多了许多。

  任谅虽然没有召集城中所有官员出迎,

  但是他也晓得轻重,

  城门到府衙的街道都派了士兵把守,

  以防人冲撞梁王,

  甚至刺杀梁王。

  不过任谅也没有全城戒严,

  那样太过骚扰百姓,

  也会显得他治理无方。

  他虽然任职不到一年,

  但京兆府的治安还是很好的。

  即使最近西夏入侵,

  汉人和番人的关系紧张了一些,

  但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冲突。

  城中百姓早已知道梁王亲自领兵来抗击西夏,

  他们也都想看看传说中天神下凡,

  战无不胜的梁王是什么样子。

  如果说以前梁王的战无不胜还缺乏一些含金量的话,

  轻松打退辽国皇帝的战绩就让人们深信不疑了。

  这倒不是任谅宣传的,

  任谅巴不得全城的人都不知道梁王来了呢,

  毕竟这里靠近西夏,

  保不准有西夏细作得了消息刺杀梁王呢。

  不过有遍布天下的邸报宣传,

  驿吏跑的可比大军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