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他们已经奉旨班师,”
“京东境内流寇却是不多,”
“不日他们就可返回了。”
“呼延灼和史文恭一路遇到一些抵抗,”
“不过有火药破城,”
“二人又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倒是也全部攻占了京畿地区,”
“不过境内有不少溃兵、流寇,”
“他们要扫荡干净,”
“恐怕需要一些时日。”
赵渊点头道:“江南形势呢?”
朱武皱眉道:“童贯那阉人请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六世孙赵子偁做皇帝,”
“又说什么当年曾有预言,”
“‘太祖后当再有天下’。”
“传文天下,我们作乱天下,”
“不过是让皇位还于太祖后人,”
“等他们整顿兵马,”
“便可发兵北上,剿灭我们。”
“不少州府都传文效忠南宋皇帝。”.
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金匮之盟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离奇驾崩,
赵匡胤两子都已成年,
本该传位于其子。
但是最后却是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
一时间,朝中议论纷纷。
赵光义便说是二人生母杜太后,
鉴于后周世宗因传位于幼儿而失国的教训,.
死前与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
让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他,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发展赵宋江山。
但这个盟约却是无人知晓的,
而且这个盟约也漏洞百出。
虽然赵匡胤比赵光义年长,
但是很难说,
赵匡胤就会死于赵光义之前。
再者赵匡胤去世时,
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
也不能说是幼子了吧。
就算杜太后和赵匡胤真的有约定,
也必然会有时间约定,
不可能赵匡胤的儿子无论多大,
都传位给赵光义。
再加上赵匡胤生前,
让赵德昭历任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职,
让赵德昭熟悉朝中文武诸事,
显然是把他当做未来的皇帝培养。
加上宫中有“烛影斧声”的传闻,
很多人都觉得是赵光义弑兄篡位。
司天监苗昌裔奉旨观星象,
便说出“太祖后当再有天下”的预言。
赵光义好不容易谋夺了哥哥的天下,
如何会把天下再度还给哥哥的后人。
但是司天监代表的是老天,
在天下臣民中很有影响。
赵光义害怕再有人借天文说事,
动摇他的统治。
继位第二年就下令各个州郡将习天文者押送京城,
若有“隐匿不报者,论死”,
前后共有几百人被押到京师。
宋太宗的说法是考核这些人的天文知识,
凡是真正掌握科学的天文知识的,
即能通过观测数据,
能够“测验步算”出日蚀、月蚀、八节、二十四气者得以留下,
而那些以星占之说滥竽充数的人则被刺配海岛。
但是另一种说法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觉得宋太宗继位合法的,
他就留在朝中为官,
不愿做他羽翼的就刺配。
第二种说法显然比第一种更加靠谱,
不然只是一场考核的话,
就算考核不合格,
大可以禁止他们再以天文说事,
而不至于要刺配吧。
赵光义后来逼死赵匡胤子赵德昭,
赵匡胤另一子赵德芳两年后也突然去世,
其时年仅二十三岁。
赵光义另一个兄弟赵廷美,
则被安上谋反之名,
屡屡贬斥,
最后郁郁而死。
这样一来,
便是按照“金匮之盟”传位,
赵光义也无人可传了,
因为他的弟弟和赵匡胤的儿子都死了,
于是赵光义便传位给了他的儿子。
赵光义和赵廷美的名字原本是赵匡义、赵匡美,
但是赵匡胤做了皇帝后,
兄弟俩要避哥哥的讳,
就改成了赵光义、赵光美。
之后赵光义登基,
赵光美又要避赵光义的字,
又改成了赵廷美。
赵廷美说来也是个可怜人,
为了避讳,
名字一改再改,
最后却因为赵光义捏造出来的“金匮之盟”,
被安上谋反之名,
郁郁而终。
金匮之盟来的蹊跷,
加上赵匡胤和其二子也都死得蹊跷,
赵光义一脉父死子继,
其实还是有很多人不齿的。
历史上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仅有的一子夭折后,
便再无子嗣。
民间便有传言,
宋太祖赵匡胤打下天下后,
后人却无法继承天下,
因此引金兵来报复。
朝中很多臣子也建议宋高宗,
在宋太祖一脉选一个人后人做大王,
还位于太祖后人。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
他的其他兄弟都已被金人掳走,
身边也没有了血缘近的亲人。
于是便也找了宋太祖的后人来做大王,
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这才有了后来的宋仁宗,
宋仁宗就是赵子偁的儿子,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