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444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没有任何官职,

  也不能过问政事,

  专一伺候皇家。

  不过毕竟是皇上贴身的人,

  大臣们对他还是很敬畏的。

  赵德自然知道大臣们敬畏的是皇上而不是他,

  因此十分小心,

  并不敢趁机作威作福,

  免得被皇上知道了换掉他。

  赵德私底下也打听了不少大梁的事情,

  却是知道大梁威望最高的就是大王,

  可以说大梁的天下都是大王打下的,

  因此看到赵渊回来之后,

  便马上前来拜见。

  不一会,

  许贯忠、赵明诚、张叔夜也都出来拜见。

  “大王,西军那边……”

  赵渊笑道:“放心,我已经说服了种师道老将军,”

  “他会帮我们游说西北州府归顺我大梁。”

  三人听得赵渊说服了最有名望的老种经略相公,

  自然也都是大喜,

  赵渊便把他在西北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如此说来,西夏恐怕随时可能犯边啊,”

  许贯忠沉吟道,

  “大王,您还得下令大军赶赴西北。”

  “便让李从吉、鲁智深两万人,”

  “再加上新整编的李应、孙立、杨志三万人,”

  “完成我大梁对老种经略相公的承诺。”

  赵渊思索道,

  “派了这五万人去西北,”

  “东京城还能剩下多少兵马?”.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练新军

  许贯忠笑道,

  “林教头整编了六万新军,”

  “派出五万人后,”

  “还剩下三万新军和林教头的一万老兵,”

  “守卫京城足够了。”

  “这样啊,”赵渊点了点头,对武松道,

  “你也是万夫长了,回头你去兵部办了公文。”

  武松抱拳道:“谢皇上恩典。”

  许贯忠诧异道:“那还有两个万夫长是谁?”.

  赵渊说道:“花荣和石宝。”

  “对了,”赵渊又想起一件事,“我还许诺给种老将军太尉之职,还得再发一道圣旨。”

  许贯忠点头道:“以老种经略相公威望便是做枢密使都不为过。”

  “对了,大王,还有这位王进教头,我也多曾听林教头说你精于操练兵马。”

  赵渊笑道:“王教头操练兵马却有独到之处,”

  “只是先前不受重用,无法施展拳脚,”

  “我已经应了他总教头之职,”

  “有他相助,咱们定能再多强兵强将。”

  说完兵事,赵渊看着三人疑惑道,

  “你们三位重臣都在这,难不成是政事吃紧?”

  许贯忠摇头道,

  “大王,主要还是我大梁缺少文臣,”

  “大王先前派的三路兵马加上赵佶的圣旨,”

  “很多州府都是直接归顺,”

  “有两处州府顽抗,也都被顺利攻下。”

  “如今我大梁治下已经有五十多个州了,”

  “虽然大王已经尽量手下留情,”

  “但是宋朝几乎是十官九贪,”

  “便是没有砍了他们脑袋,”

  “也不能再用他们做官了。”

  “这样一来,地方官员就更不足了。”

  赵渊虽然也痛恨贪官,

  但并不是和许贯忠一般理想化,

  贪一文都要斩。

  来自后世得他,

  心里清楚,便是后世,

  想要办事也要给不少官吏塞过银子。

  做任何事都要上下打点一番,

  更不要说这宋朝了。

  如果真要斩首的话,

  恐怕会把曾经当过官吏的人斩杀九成以上。

  “这样吧,我记得东京有许多参加科举的士子吧?”

  赵渊思索道,

  “我们可以尽快举行一次科举,”

  “选拔一些士子派到地方去,”

  “再辅以一些有经验的官吏配合,”

  “应该可以应付一时吧。”

  许贯忠闻言,笑道,

  “大王,我们之前就是在商议科举之事,”

  “虽然有一些士子抵制我们大梁科举,”

  “但是还是有不少士子准备参加的。”

  这些士子却是准备参加宋朝科举的,

  结果赵佶因为大梁兵马威胁京城,

  推迟了科举时间,

  所以各地士子便留在了东京。

  赵渊皱眉道,

  “为什么抵制我朝科举?”

  旁边张叔夜无奈道,

  “因为大王把李纲诬陷成七贼之一,”

  “李纲在士林中很有名望。”

  张叔夜也是清流,

  虽然并没结党,

  但是蔡京等人势大,

  他们这些清流很多时候都是团结对外的,

  而且清流之间也更容易成为知交。

  因此张叔夜跟着赵渊到的东京后,

  听说赵渊下令把李纲和蔡京等人一同处斩,

  便和赵渊抗议了很久,

  只是赵渊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赵渊看着张叔夜笑道,

  “我杀李纲也是为了保全更多的忠臣,”

  “如果我让李纲为宋朝殉葬的话,”

  “恐怕还会有其他想名留史册或者自以为忠贞不二的人为宋朝陪葬吧?”

  “虽然宋朝奸臣当道,”

  “但忠臣应该还是不止一个吧?”

  张叔夜却是不为所动,

  “难道大王就没别的方法了吗?”

  赵渊笑道:“我能想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只有这么一个,”

  “那些自以为忠贞不二的人,”

  “一个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想要劝他们改变,我是做不到,”

  “这点已经在张大人身上验证过了。”

  张叔夜看赵渊说起当初无法说服他的事情,

  他也不能说赵渊劝说不了他,

  就能劝说的了其他人,

  那样无疑是在说别人不如他忠诚。

  赵渊看张叔夜不再说话,

  对赵明诚和许贯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