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齐,
刚开始时唤作“建国寺”,
不过建寺后,
一直都是多灾多难,
唐朝将其重建后,
便更名为大相国寺。
不过这寺庙仍然是多灾多难,
多次重修。
到了宋朝宋太祖时,
又经过了火灾,
宋太祖下令将其重修,
在这之后,
那宋太宗又下令将其扩建,
这寺庙可以说深得宋朝开国二帝得厚待。
经过扩建后的相国寺,
占地足有五百多亩,
殿阁庄严绚丽,僧房鳞次栉比,花卉满院,
被人赞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
这宋朝得开国二帝,
既然如此看重大相国寺,
那他们的后世子孙,
自然也不敢怠慢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动了凡心的和尚
一旦遇到国家大事,
像是皇帝祝寿祈祷、巡亲,
又或者是进士题名,
大多都是在这寺里举行,
也正是因为这样大相国寺被称为皇家寺院。
而鲁智深,
严格来说,
并不能算是在大相国寺出家,.
只是管理这寺庙的一个菜园子,
要知道这大相国寺下,
可是有着六十四个禅、律院,
光是和尚便有上万人。
这大相国寺不仅在宋鼎鼎有名,
便是在海外,
也颇有声名。
宋太祖时期,
那天竺得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
便是来了宋朝在相国寺居住了许多年。
等到了神宗时期,
有那高丽的崔思训,
从高丽带了几个画家千里迢迢来大相国寺,
为的就是将寺里得壁画临摹回高丽。
同一时期,也有那日本得和尚成寻,
慕名前来大宋,
在大相国寺学佛法。
等到了赵佶时期,
好大喜功的赵佶笃行道教,
还给自己封了一堆道教得尊号,
这货脑抽之余,
竟然把“大相国寺”的牌匾送给了高丽的使者。
赵渊几人按照路人的指引,
很快就到了大相国寺的门前,
只见那寺庙门口,
有着汴河的一个码头,
这大相国寺占地极广,
往来得游人香客无数,
也因此自然在这里形成了集市。
北宋此时得商业已经很发达了,
各种商品和娱乐业都是相当的兴旺。
只要兜里有钱,
在这里想买什么有什么,
想要什么服务,
就有什么服务。
因为这集市就在寺庙门口,
眼见集市这么挣钱,
那寺里的和尚自然也要掺和一脚。
不少和尚甚至公然违背佛教戒律,
直接开办了烧猪院,
做那猪肉生意,
这寺里的一个惠明和尚,
甚至变成了名闻开封,
专门烹调肉类菜肴的名厨!
那大相国寺的主持,
眼见继续这么下去,
这庙中的一应戒律怕是会被破坏殆尽,
而寺中僧众,
也都会重新坠入红尘,
便向朝廷请旨禁止在大相国寺前交易。
只是这赵佶却是信奉道教的人,
也因此对耽误僧众修行的事情不怎么放在心上,
更何况这集市还能带来大量税钱,
不过或许是碍不过皇家寺院的情面。
这赵佶最后也就稍微意思了一下,
下令大相国寺每月举办五次“相国寺万姓交易”的庙会。
那大相国寺的主持眼见圣上旨意已下,
虽然不满意但也只能执行了,
原本每月应该只有五天的交易,
在剩下的日子总可以让僧众们潜心修行了。
但是俗话说得好,
尘心一动,
那些挣到钱的和尚,
又怎么能重新沉下心来礼佛,
很多僧众不愿再当寂寞和尚,
便再有了谋生的手段后,
陆续还俗。
大相国寺的主持一看这么下去,
寺庙里的僧众怕是要散去大半了,
而若是没了这些愿意入世俗的弟子,
他们这些高僧又靠什么吃喝,
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偶遇
那主持最后也只能妥协,
便让一些不愿修行的和尚为寺庙做贡献,
而这些和尚有大相国寺撑腰,
做生意也方便的多。
要知道在北宋的刑法中,
出家人犯罪一直都是减一等处罚的。
想要出家的一道度牒朝廷明码标价要卖几百贯,
普通百姓不是想出家就能出家的,
那鲁智深当初出家,.
也多是因为赵员外早早买了一道五花度牒,
这才能出家免了杀人得罪责。
现在这既能留在寺院又能继续俗世的生活,
虽然要定时向寺中交一些钱粮,
但大多和尚总还是不愿舍弃度牒的,
上一篇:海贼:我一水桶让赤犬破防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