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106章

作者:戈壁里的熊猫

梁山便自上而下,开始改制,

裴宣、杜迁和宋万三人连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一边配合兵曹选拔士卒,一边还要将剩下的梁山之民登记造册,分出匠户与民户。

对于将户籍分为军户、匠户和民户之事,

赵渊也私下探访过梁山上的普通民众,发现此次上山的河北灾民对这项政策最拥护,

反倒是梁山原先之民颇有微词,

赵渊在下面转了一圈,便知道了原因。

这次户籍改革后,

除了各都士卒的伙食由山寨供养外,

剩下的人想要粮食,都需要为梁山努力工作,换取饷银自己购买,

便是耕地得民户,虽能分到粮食,却也算是赊欠的,只是并没有利息,

等将来他们开垦出的良田收获了,这些粮食也都要还的。

河北来的灾民之所以拥护这次的改革,

除了选出士卒的军户和有手艺的匠户以后能得060到饷银外,便是那普通民众也能分到田地的条例!

按梁山的规定,每户能分到十到二十亩地,

他们分到的土地开垦成田地后,前两年不用交粮,

第三年开始,也只需按田地的优劣上缴定量公粮,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苛捐杂税,也没有任何的徭役,

反倒是梁山上若有事情需要苦工,雇佣民众时,还要给他们发工钱。

无论是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那不算太多的公粮,没有其他苛捐杂税,平时还能做工领工钱,

都让这些上了梁山的河北灾民有种到了梦境之中的感觉,

他们不少人原本都以为梁山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贼窝,

上了梁山,稍有不对,便会被头领们凌虐砍杀,

要不是因为水灾,朝廷又没有赈济,

实在活不下去了,这些普通民众如何肯上梁山!

那须城外的灾民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们原本也是被梁山用粮食吸引到郓州的,

而等郓州也开始放粮赈济,这些灾民便立刻舍了梁山,留在了须城。

如今这些已经上了梁山的河北灾民,竟然发现梁山上的生活,远比之前还要有盼头,

这些普通的民众哪还会有其他的想法,

自然是人人欢欣不已,

这也是他们拥护此次改制的原因。

而梁山原本的民众,以前虽拿不到饷银,但山寨里却是管吃管住,

其中有不少混子,纵使选不上正卒,但每日在山寨里混混日子,也不会饿死。

如今这么一改,这些人的好日子自然就到头了,

其中还算勤勉得,虽选不上正卒,却也想办法去给匠户当学徒,等学到手艺后转为匠户,又或者干脆与民户一样,等着分田。

但也有那些真正懒到骨子里的蛀虫,这些人不仅不愿干活,反而在山寨里频频借机闹事。

他们自以为自己是山寨的老人,又不是士卒,不用遵守军法军规,赵渊就拿他们没办法,

却忘了改制后的梁山,早就与先前不同了。

裴宣身为刑曹主管,早就在等着这个杀鸡儆猴,竖立刑曹权威的时机!

鲁智深麾下原本的执法队已经全部划给了刑曹,

他们既负责梁山士卒的军规法纪,也处理梁山民众的刑罚问题。

执法队出动,很快便将闹事的混子全部拘捕了起来,

裴宣直接当众判决,

领头的三个,全部斩首示众,

其余人等杖刑之后,脸上刺上(bica)字,全部罚作苦工,专门干梁山上最脏最累的活!

一番整治之后,梁山上下的风纪顿时便好了不少,

就是改制之事,也顺利的进行了下去!

就这么一连过了十来日,

改制的初步都已经完成,裴宣他们三人也已经将梁山民众的户籍分好造册,

各都的士卒也都开始整队训练,

而郓城那边,却依旧毫无动静。

赵渊原本还以为是不是那黄安想要明修栈道,暗渡成仓,

一边装作在郓城寻欢作乐,一边找机会试图暗中偷袭梁山,

便让士卒每日戒备,梁山水泊的湖面上,哨探得快船更是一艘接着一艘,

却依旧没有见到济州的一兵一卒,

疑惑之下,赵渊便将时迁派到郓城去探听情报,

却不想时迁还没回来,

那西溪村的村民,竟然有人先跑到梁山之上,来诉苦了。

“你说什么?”

赵渊神情古怪地问道:“那黄安带着兵马,跑到你们村里,去抢占田地了?”

西溪村上山的村民,正是赵渊带兵下山那晚,

第一个出来状告李保正大儿子试图逼奸其娘子,最终导致其不堪受辱跳井自尽的李大壮,

“上次寨主去了俺们村子后,临走时,让俺们自己选出老人,将那李保正家的田地全都分了,”

李大壮哭诉道:“前些天,过了二月二,村里人便迫不及待开始耕种自己的田地,本想着今年没有李保正压榨,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谁知道种子刚播下去没两天,那天杀得济州府黄安就带着兵马过来了!”

“他将俺们这些原本是李保正家佃户的村民全都聚集在了一起,说之前寨主让俺们自己分的田地全都不做数,官府不仅不认可,还把那李保正家的三千亩田地全都划到他黄安名下了!”

“而俺们这些原本是李保正家佃户的人,也要重新与黄安签订契约,以后给他当佃户!”

“若仅是如此到还罢了,那黄安还挨家挨户搜查,将年前寨主赠与俺们的粮食、牲畜和铜钱,也全都收缴了上去!”

“俺们不从,那黄安便说这些都是贼赃,谁家若是私藏,便是从贼,然后找了两家私藏粮食和铜钱的,将他们一家老小全都砍了头,那脑袋现在都还挂在西溪村村头呢!”

“有村民不服,去了那郓城县衙告状,却连衙门都没进去,就被那衙役用棍子给轰了出来!”

李大壮说到这,已是泪流满面,

神情之中,满是刻骨铭心得仇恨!

“寨主,俺这次来,就是想请您再度下山,替俺们西溪村村民主持公道啊!”.

第一百四十章 吴用献计,祸水东引

西溪村被黄安带兵进驻,已是将村民弄得苦不堪言,

一旁的东溪村也好不到哪去,

之前在郓城时,那黄安便以晁盖身为此地保正,却先是坐视西溪村被劫,随后郓城差役被梁山兵马袭击时,晁盖不仅没带人上前救援,反而立刻逃走为由,要郓城县衙处置晁盖。

晁盖虽然不忿,但也只能忍下这口怒气,

找了宋江帮忙,给那黄安进献了四五千贯的钱财,此-事才算作罢。

他原本还想着此事该是到此为止了,

却不想没过多久,

这黄安不仅没去清剿梁山,反而在知道西溪村田地之事后,立刻带兵进驻了西溪村。

那黄安自己将西溪村搅和得不得安宁,

他手下的士卒又能好到哪去,

有点良知的,顶多抢点粮食,

那些本就是泼皮无赖的,则已经开始登堂入室,轻薄侮辱村民的家眷了。

黄安对此不仅不阻止,反而说这西溪村村民,

先前都帮梁山做过事,全都算是贼民,

他饶了这些村民的性命已是开恩,

如今村民们遭的罪,全都是自作自受!

东溪村与西溪村只有一溪之隔,

西溪村被祸害了,东溪村自然也落不了好,

不时便有那兵卒上门来找麻烦,

晁盖每次也只能破财消灾!

今天五六贯,明天十来贯得掏银钱!

只是谁家的钱财也不是白来的,

这晁盖能攒下这份家业,全都是靠着那私商买卖,

这可是被抓住就要命的活!

如今黄安来了,私商做不了了,

每日不仅没有了收入,反而要接连不断的破财,换了谁也受不了啊!

这日,晁盖终于耐不住性子,找来吴用,想要看看他有什么计策,能否弄走那黄安?

“庄主,那黄安如今明显是瞧上了西溪村那三千亩良田,看这模样,短时间内,肯定是要赖在西溪村不肯走了!”

吴用沉吟道:“他好歹也是一州的团练使,想要让其离开西溪村,要么济州府下了命令,要么就是其他地方,另有吸引他的东西,能让其主动离开!”

“先生的意思是?”

晁盖一听这话,就知道吴用肯定又有馊主......妙计了,赶忙拱手请教。

“依小生看,如今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祸水东引!”

吴用一副智珠在握得模样,缓缓说道,

“那黄安不是贪图钱财吗?想那梁山先前在李保正家里光是钱财便取走了不下万贯,除此之外,还有那上万石的粮食!”

“今年河北粮价飞涨,一斗粮食已从七八十文,涨到了三四百文,足足翻了五六倍!”

“那一万石粮食,若能卖到河北,最少也值三四万贯!”

“再加上那梁山以前的积蓄,前后总也有七八万贯得钱财!”

“庄主,你想那黄安听了这些之后,会不心动吗?”

“可是......”

晁盖脸上有些犯难:“这计倒是好计,就怕一旦被梁山知晓是俺们祸水东引,之后他们会来东溪村报复!”

“上次郓城兵马都惨败在他们的手里,那梁山若是兵临东溪村,只靠庄客和村民,是决计挡不住他们的!”

“庄主!”

吴用好笑道:“那梁山充其量不过一千多人口,如上次那般能战的士卒又有多少?一两百已是顶天了!”

“而这次团练使黄安又带来了多少兵马?足足一千有余!这济州兵马纵使再不济,五个打一个,总也能打赢吧!”

“可俺听说,前些日子,梁山以粮食为饵,招了好多河北灾民上山,如今其兵力人口,恐怕要比过年前,兴盛许多啊!”晁盖依旧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