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乐阿鱼
旋即,神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没错,北方那边,瓦剌南侵,掠夺土地,残害百姓。
并且根据可靠的消息,他们一开始只是小规模的袭扰边境,掠夺资源。
可在发现北方兵力空虚的事实之后,往北方倾注的兵力就越来越多。
十分明显,瓦剌的那些人是想抓住这次明朝内战的机会。
大举南下入侵!
他们恐怕出动了几十万的大军。
而自己留在北平的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三万余众罢了。
之前三万人能打赢五十万的明军。
一个是因为明军的指挥太过脑残,连排兵布阵都搞不明白,根本就不会打仗。
主帅无能,贻害三军,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苏晨!
苏晨的法术神乎其神,又是遮天蔽日,又是开江断流。
甚至可以驱使野兽为己用!对战场的情况一览无余,敌人的布置,一清二楚。
可,现在苏晨也在南京。
且不只是苏晨,他麾下能行军打仗的人才,全部都在南京城。
也就是说,现在的北平完全是一个空包子。
若是不能及时回去支10援,让瓦剌的人找到机会拿下顺天。
那么北方诸部南下,通往中原大地的门户就会被打开。
到时候几十万的北元大军南下。
中原大地将会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可朱棣还是有些纠结。
因为登基之事同样重要……
按照古代的礼法,先皇登基,不仅是要挑选黄道吉日,更是要在先皇的灵前守孝满27日才行。
一日登基,那就等于是省略的这个环节,那以后这一点免不了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抨击他不孝……
而朱棣的担忧,苏晨一眼就看了出来。
淡淡的道:“王爷以为,是大明的安危重要还是那些虚礼重要?”
朱棣顿时愣住。
哪个重要?自然是前者了。
这个不必多说,但话虽说如此,后者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于是朱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苏晨见此,叹了口气道:“王爷,你怎么如此糊涂呢?”
朱棣大惑不解。
“本王如何糊涂了?”
苏晨道:“你尽孝,是对谁尽孝,你守孝,又是对谁守孝,是朱允炆还是太祖?”
朱棣不假思索便道:“自然是太祖。”
按理来说,应该是朱允炆的。
但朱棣把不可能会给朱允炆守孝。
所以守孝的对象,必然是太祖。
苏晨道:“既然是太祖,王爷觉得,放弃守孝,马上支援北方和守孝27日,对顺天那边的情况不管不顾比起来,太祖会希望你选哪一个?”
朱棣不假思索。
“自然是后者。”
苏晨道:“这不就对了吗?既然太祖希望你选后者,那王爷还有什么可顾虑的?若是今后有人拿这件事说事,大不了苏某厚着脸皮,再请太祖上来一回。”
听见苏晨的这句话,朱棣整个人都呆住了。
片刻之后回过神,佩服的道:“苏先生大善!”
然后转身离开。
第二天。
孝陵。
朱棣的登基大典即将开始。
文武百官齐聚!
话说古时候的新皇即为。
有三个步骤。
灵前即位;登基大典;改元建新。
灵前即位,因为时间的关系,朱棣直接跳过。
所以今日只需要完成后两者便可。
先说登基大典。
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所以新皇登基,祭拜天地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同时江山社稷承之于祖宗,所以还得祭拜宗庙。当然,新皇登基也必须昭告天下,让天下的臣民都知道并拥戴新皇。
这些程序很复杂,正常来说,新皇守孝期间,礼部官员就要着手准备。
但朱棣登基的情况非常特殊。
而且因为北方战乱的关系。
所以相当多的礼法都直接省略掉了。
只保留下了其中枝干的部分。
那便是祭祀天地,以及祭祀太庙之中的历代先皇。
祭祀天地自然不必多说,前两天的晚上,姚广孝他们基本上都在苦恼那件事。
至于后者,原本应该在太庙举行。
不过由于朱棣朱允炆不配自己祭拜,所以没去太庙,直接来孝陵只祭拜朱元璋一人。
在祭拜完了天地以及朱元璋之后。
登基大典的仪式,便基本上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个步骤。
那便是安置先皇的女人。
这一个,朱棣随便册封了几个和朱允炆关系其实不大的皇太妃。
便敷衍的结束。
最后发出皇榜,昭告天下,新帝登基。
从这个时候开始。
朱棣便不再是燕王,正式成为了大明的皇帝。
文武百官除了苏晨之外,皆跪地俯首,高呼万岁!
接着,进入了登基的最后一个环节。
改元建新!
改元,指的自然是年号。
从汉武帝创立年号后,年号就成了每一朝皇帝的政治符号。
一般情况下,皇帝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时才会变更年号,这便是“改元”的含义。
新皇登基,自然算是大事。
不过,按照儒家孝道,新皇登基的当年,不得更改年号,意味遵从先皇的遗志。
除了王朝更迭外,几乎很少有继承皇位的新皇帝,敢突破这个规则,因为会被人讥笑,甚至被认为得位不正。
比如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立刻将“开宝”年号,改成了“太平兴国”。
很多人认为,这是赵广义得位不正,心里发虚,想尽快与太祖赵匡胤脱钩的表现。
但朱棣这次却是打破了这个规矩。
直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
改元,永乐!
现在的朱棣,已经不担心其他人说他篡朱允炆的皇位了
因为他手里有着750太祖朱元璋的遗诏。
他登基,可不是自己的意思,那是太祖的意思!
自己的皇位并非朱允炆指认的。
而是太祖指认的。
所以自然无须表示遵从朱允炆的遗志。
而事实也的确与朱棣想的一样。
那些建文帝的旧臣们虽然很想拿这件事借题发挥。
可一想朱棣手上有太祖的遗诏就哑口无言了。
他手里有太祖的遗诏,还怎么去说他得位不正?
根本就没的说……
总之登基大典到这里便正式结束。
此时天色已经半黑。
朱棣让百官各自回府。
然后自己也回了大明宫,在勉强还保持着原本模样,没有完全被大火吞噬的御书房。
书写起了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并吩咐姚广孝,马上张贴皇榜,布告天下!
于是当天夜里。
本来已经准备休息了的文武百官。
皆是得到一个消息,朱棣颁布圣旨了!
这才刚刚登基就颁布圣旨,朱棣到底要做什么?
朝廷里的文武官员皆是淡定不住。
连夜跑去大明宫外查看。
而他们看了皇榜之后一下就全部呆住了。
朱棣洋洋洒洒写了几千个字。
详细的分析了关于都城所在之地的问题。
最后图穷匕见,在结尾落下了几个大字。
故而朕决定迁都顺天府,并改顺天为北京,与南京遥相呼应!.
129:解惑!(求订阅)
群臣看见了皇榜之上内容后,过了好一会方才回过神。
而后面面相觑,神色皆是复杂。
如盛庸。
上一篇: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破防了
下一篇: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