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 第93章

作者:可乐阿鱼

两人皆是愣住。

完全没明白苏晨的意思。

于是一同摇头。

朱棣问:“敢问何为龙气?”

苏晨道:“龙气,乃是一国之气运,主导着一国之兴衰。”

“虽说,国之兴衰,终究靠人,可若是能利用好龙气,长远来看,无形之中对整个国家会有诸多好处。”

听苏晨这样说,两人也是明了。

怪不得,苏晨会说这件事更重要。

若是能影响一国之气运,那的确比讨伐瓦剌更重要些许。

“苏先生,我大明的龙气究竟在何处?”

朱棣发问。

苏晨眼中精光闪烁。

不紧不慢的道:

“在不久之前,苏某学会了两门新法术,是为星数以及识地。”

星数,识地。

皆为地煞法术,是苏晨南下的时候签到出来的。

前者可以通过观测星像,知晓命运,而后者,则是顶尖的风水堪舆之术。

苏晨没有卖关子,继续往下说。

“苏某以“星数”之术,夜观天象,得知大明的国运发生了变法,再以“识地”之术,发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龙气北移。”

其实也正是因为龙气北移这件事,让苏晨比较在意北方的情况。

所以才萌头之术才能起到作用、。

?“龙气北移?到何处了?”朱元璋问。

苏晨道:“现在在北平一带。”

闻言,朱元璋与朱棣皆是一愣,满脸诧异。

龙气,居然北移到北平去了?

“龙气北移这件事……”苏晨思索了片刻稍微给出解释,“应该是从燕王起兵的时候开始变化的,随着燕王在战场之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优势,龙气,也渐渐朝着北平那边倾斜。”

朱元璋皱眉问:“这样说的话,谁当皇帝,龙气就在谁那边?”

苏晨轻轻摇头。

“非也,只是会受影响而已,龙气北移的原因很复杂,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与现在的局势有所关联。”

话说着,苏晨又默默看了两人一眼。

将龙气改变的先决条件解释清楚。

旋即提出了自己想说的事情。

“苏某建议,将都城迁至龙气所在之地,顺天府便十分不错。”

这句话说出来。

朱元璋和朱棣都有些诧异。

没有想到,苏晨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提起迁都的事情。

仅仅是因为龙气的变化?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问:

“说龙气北移就要迁都,未免草率了一些。”

苏晨呵呵笑道:

“龙气北移只是一个契机罢了,苏某提出迁都,自是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哦。”朱元璋眼前一亮问:“愿闻其详。”

朱棣也是立刻竖起耳朵。

苏晨缓缓道来:

“龙气北移的原因复杂,刚刚也说了,受到许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原因是燕王打到了南京城,有成为真龙天子的可能,所以龙气便会有朝燕王封地倾斜的迹象。

另外的原因也有不少,比如,现在的都城南京,距离北方边境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北方边境受到侵袭的时候,很难及时做出反应,若大明整体和大宋那样,采取守势,这自然是无所谓了,可大明的国力如今正处于巅峰,有着向外扩张的能力以及需求,这是都城不适合在南方的理由。

又比如,北平那边,土地肥沃、河道纵横,适合屯垦和农耕,只要加紧垦荒,便能够供养大规模的军队和平民,且京杭大运河和海路从元朝开始已经运作成熟,能够把江南地区的物资和人员输送过来,这乃是都城设立在北方的好处. 0

加之龙气的北移,所以苏某建议,迁都顺天府,越快越好。

待迁都之后,坐镇北平,想要去对付瓦剌也会轻松上不少。”

苏晨话说到这边就沉默了。

而朱元璋听到这边,也沉默了。

迁都的事情,其实他一早也考虑过,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

现在听苏晨一言,便发现,或许自己早该下定决心迁都了。

若是能早些迁都,不仅是方便对付瓦剌。

估计相当多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就比如,藩王的问题。

都城在北平,朝廷便能很轻松去控制他们。

朱棣闻言则是眼前一亮。

暗道,苏先生懂我。

苏晨说的那些话,全说到他心坎里了。

顺天府是他的封地,是他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早已是铁板一块,而南京毕竟是朱允炆的地盘,反对他的人众多,一时半会不好掌控。

而且朱棣与明太祖朱元璋一样,是个马上皇帝,他的母亲是蒙古人,对北方草原来说,天生有种亲近感,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宿命是征服草原,建立起比父亲更宏大的伟业。

如果定都顺天的话,无疑能更好的让他去实现自己的野心!

不过。

这个时候。

苏晨呵呵又笑了3.2起来。

“我希望迁都顺天,其实还有一些小小的私心。”

“哦。”朱棣来了兴趣,“先生能有何私心?”

苏晨的私心,自然是作为穿越者,对顺天的感情了。

不过他说,肯定不能直接这样说。

苏晨想了想道:

“因为,顺天府地理位置处于蛮族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度地带,在盛世之时,是北伐的跳板,而在乱世之时,非常适合作为抵御蛮族南下的堡垒。”

说到这里。

苏晨忽然正色:

“若是到了生死存亡之迹,苏某希望,大明的皇帝以及文武官员,能与顺天府共存亡。”

“如吾族先辈那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自己身死之前,绝不放弃顺天,让外族蛮夷,进入中原大地!”.

123:先生大德!(求订阅)

安静……

苏晨这话说出口。

坤宁宫的废墟之中,所有人一下就噤声了。

而耳边,似乎还回想着苏晨刚刚的声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绝不让外族蛮夷,再一次踏入中原大地。

朱棣抬起头,一脸的敬佩,拱手道:“先生大德!请受本王一拜!”

话说着便是双手抱拳,恭敬的弯下了腰。

这一拜,是真心实意的。

他没有想到,让百姓安居乐业,驱逐蛮夷于千里之外。

这居然会是苏晨的“私心”!

说实话,这私心,可一点都不自私。

这分明是大公无私啊!

朱棣又想起了苏晨曾经说过的一些话,做过的一些事。

比如,在潺沱河的时候,苏晨和自己说,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对被困在八卦阵里的人下死手。

又比如,在南下的路上,即将进入城镇的时候,曾不止一次的说过。

进去之后,务必要严守军纪,不能出现任何扰民的现象。

违令者,当斩立决。

之前,他疑惑苏晨为何10要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人那么好。

现在他明白了,其实对苏晨来说,自己也好,朱允炆也罢。

无论是哪一边的人,哪一方的势力,那都是大明子民。

既然同是大民的子民,不就应该公正的去对待吗?

对自己而言,那是敌人,可对苏晨而言,那都是大明的百姓。

苏晨,并不是谁的幕僚,也从来没说过要辅佐谁。

他距今为止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大明的百姓们好。

而朱元璋,在听见了苏晨的话之后,心中的震惊不比朱棣少。

他也是忍不住的,恭敬一拜:

“先生大善,咱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了!”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帝王,他与太多人打过交代了。

遇见过的人,比一般人吃的饭都要多。

没什么人是他没见过的。

就“谋士”“武将”这两个群体来说。

自己遇见过的,跟随过自己,亦或者其他人的。

想要的东西,无非是建功立业,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把曾经的压迫者杀了,然后自己取而代之。

朱元璋很厌恶这一类人,所以,登基之后,对官员一直采取高压的态度,你们欺负老百姓,那咋就欺负你们!

而除了想要建功立业之外的另一种人,他们对建功立业,兴趣不大,他们更想要的是名垂青史,比如方孝儒,比如徐达。

这也是朱元璋比较喜欢的一类人,因为他们想要青史留名,肯定会想着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会去鱼肉百姓。

……

朱元璋见过的人很多。

大体上都是这两种。

可苏晨,却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