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益达
“都是纪晓岚他故意夸大,吓唬您呢。”
“民间动乱,这事确实是有!”
“不过只是在那么几个小地方的几处小乱子而已,官府都已经弹压了。”
“眼下天下正太平着呢。”
听到和珅这么说。
乾隆脸上总算好过了一些。
但还是有些担心。
“可是纪晓岚在奏折中说的甚是凶险。”
“似乎我大清已经有了倾覆之兆?”
和珅心中暗骂一声。
好你个纪晓岚。
修你的四库全书就是了。
管这么多鸟事作甚?
怎么什么都讲?
皇上知道了民间人都想出海。
到时候把口子一松。
什么阿猫阿狗都去海上和老子抢钱了。
我还怎么捞?
骂了一阵之后。
和珅谄媚的笑道。
“哪能呢皇上,纪晓岚这人您还不知道吗?”
“绿豆芝麻大点的小事到了他那,都能扯成生死存亡的大事。”
“您看,除了他,还有谁说过吗?”
这倒也是...
经过这么一说。
乾隆顿时好受了很多。
喝了一口茶。
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如此,那朕就放心了。”
说罢。
他轻笑了一声。
遥指着天幕。
“你来的正好。”
“恰好今日天幕重启。”
“我们就好好看看这后世之人的学问。”
“吟诗作对?有趣有趣,朕诗作颇多,也不知道后人会不会背朕的诗〃‖ ?”
和珅立刻应道。
“那是自然了皇上。”
“您文章盖世,作诗更是一绝。”
“后世华夏,您的诗作必然是备受推崇,不亚于那诗仙李白。”
乾隆哈哈一笑。
随即就给和珅赐了个座。
君臣二人。
就诗词一道。
不要脸的互吹起来。
此时。
如果那玄之又玄的国运线能具现。
在天幕展出的话。
那么乾隆肯定是要笑不出来了。
天下之民思动。
在茫茫大的利益驱使之下。
外向之心日切。
而他罔顾这一切。
依然锁着国门。
这是什么?
这是亡国之像!
大清的国运线。
到此已经宛如风中残烛。
摇摇欲断!
说人话就是——大清要亡了!
...
大明位面。
朱元璋听说天幕重启了。
立刻也来到了室外。
“街头采访?”
“古诗接龙?”
“看这有个鸟意思!”
而当看到天幕中的后世影像。
竟然是关于吟诗作对。
老朱立刻有些不满的撇了撇嘴。
读诗?
读个屁诗!
朱标倒是颇有兴趣。
他说道。
“父皇,虽然只是吟诗作对之小事。”
“但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由此,我们也能一观后世之人的学问。”
“看看后世人又都学了些什么。”
“而经此,更能看出后世究竟有多少人读书,又有多繁华。”
乱世是很难文兴的。
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
满脑子都想着干饭了。
还怎么做学问?
读书人越多的时代。
往往也代表着天下越安定!
越繁盛!
老朱品了品。
确实也是这么个理。
“还是我标儿有眼光。”
“一个小小的吟诗作对也能看出这么多大道理。”
“嗯,那咱就看看,后世人到底读了多少书!”
...
大唐位面。
玄宗时代。
天宝元年。
长安宫苑。
在李隆基的统治下。
大唐已经来到了国力的最顶峰。
四夷来服。
万国朝拜。
“莫非是天幕有灵,知晓朕今日令李太白为爱妃作诗,因而才降下这天幕,以作同乐?”
李隆基身侧坐着一位丰腴的美人。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牡丹见之色闭。
仙娥当面低眉。
玉润娇怜,香生百媚。
不是杨玉环却又能是谁?
李隆基这话惹得杨玉环娇笑连连。
“既然天幕中要说诗,那李太白呢?圣人何不唤他过来,令他也做同观?”
李隆基点了点头。
“爱妃所言甚是。”
“这李太白有些诗才是不假,但未免自恃太高。”
“正好也趁此机会让其看看后世人的学问,使其收敛浪荡之心。”
李隆基是打心眼里爱惜李白的诗才的。
但是呢。
又为李白的为人感到头疼。
自己堂堂一个圣人。
让他来为贵妃作诗。
然而他竟然倨傲得不知凡几。
几次派人去请。
上一篇: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下一篇:大明:无上国师,开局给朱棣算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