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我在向陛下汇报最近织造司的情况,怎么,两位有没有兴趣一起听一听?”
“陛下!”镡承立刻说道,“李济安在织造司弄虚作假!”
“两位何出此言?”
孟光说道:“织造司到现在都不允许臣等进入,李济安到底在害怕什么?”
刘禅问道:“李卿,伱为何不允许他们二人进入?”
李衡回答道:“回禀陛下,织造司是绝密,除了陛下和丞相,其余人进入都需要令牌。”
“你这是妄言!”镡承说道,“分明是里面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衡说道:“没错,确实有,所以现在每天从织造司托运十几万张纸出城。”
“陛下,李济安在诓骗陛下!”
李衡却不理会镡承,而是问道:“陛下,臣方才提报的奏疏,您看了吗?”
“朕看了。”
李衡又说道:“还请陛下指点。”
“如果这些卖到孙吴,可以换五千石粮食,朕心甚慰。”
“陛下,这是武昌派的人写的一份请求信,是给到董宏,董子陵派人快马加鞭送了回来。”
刘禅接过信看起来,看完后,讶然道:“诸葛融的信?”
“没错,是他的信。”李衡说道,“他的父亲诸葛瑾早已关注纸张,八月就派人抵达巴郡,想要入蜀考察一番,却遇到了刚刚抵达巴郡的董宏。”
一边的镡承和孟光听得心中震撼。
孟光问道:“他们要多少纸?”
“要了二十万张!”
“这……”
“孟大司农有什么问题吗?”
“有!”孟光说道,“为何如此重要的事情,没有跟我说?”
“已经提报公文,差人送往孟大司农的衙署,可能孟大司农急著进宫来找下官的麻烦,错过了。”
孟光一时语塞:“你……”
“陛下,这是孙吴要的第一批,若是问题不大,很快还会有第二批。”李衡借著说道,“不过臣觉得以粮食兑换纸张,并非长远之策。”
刘禅好奇道:“为何如此说?”
“粮食在中途运输,必然会有损耗,这个损耗目前还是我们承担。”
“那卿可有良策?”
“若是孙吴以铜钱购买纸张是最好不过了。”
“孙吴不可能以铜钱购买。”孟光说道,“铜钱急缺,若是纸张交易扩大,铜钱完全不够。”
李衡突然说道:“臣觉得,我们可以铸造货币,规定购买我们的纸张,必须用我大汉的钱。”
“哦?”
“孙吴和曹魏都急需我们的纸张,若是规定,购买纸张必须用我大汉的钱币,他们会如何做呢?”
“他们会……”
“他们会囤积我们的钱币。”孟光突然说道。
“是的,他们会囤积我们的钱币。”李衡说道,“除非他们不想买纸,但现在已经验证,他们急缺纸。”
“他们短时间内如何去囤积我们的钱币?”刘禅又好奇地问道。
“想要我们的钱币,就必须卖更多的商品给我们。”
其实在蜀锦贸易中,诸葛亮就已经这么玩了,只不过不是强迫。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将自己的货币强行推行到他国。
这是一种印钱买买买的行为!
第120章 益州本土派的开始施压
“可这样也会出现问题。”孟光被李衡的这一套玩法吸引住,刚才的挑刺找茬也不存在了。
刘禅眨巴眨巴眼睛问道:“什么问题?”
孟光说道:“我们的纸很多,但魏国的直百钱并不多,会出现他们想买,但没有钱买的局面。”
李衡倒是对他另眼相看,看来能混上来的,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
他们对事物的运作有著非常清晰地认知。
只不过,大家各自利益不同而已。
李衡说道:“那我们就增加铜钱铸造!”
“铜钱铸造谈何容易?”镡承叹了口气说道,“目前一年也就才铸造不到二十万枚。”
刘禅也说道:“是啊,李卿,这一点朕可以作证,铜钱铸造并不容易。”
镡承说道:“主要是铜钱原料不足,且铸钱本身是一件缓慢之事。”
刚才还有些兴奋的刘禅,听到这里,神色也颓然下来。
如此说来,刚才李衡所说并不能完全实现。
现在蜀锦与直百钱的挂钩,已经算是饱和状态?
李衡又说道:“陛下,若是能提升铸造铜钱之术呢?”
“能提升铸造铜钱之术又如何?”镡承无奈道,“就算再如何提升,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改进。”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季汉的地盘只有一个州。
古代侦查、开采铜矿的技术有限。
若是拥有整个天下,这事就非常好办了。
毕竟西汉从武帝时代到平帝,铸造的铜钱多如山海。
有史料是这么记载的: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万余云。
李衡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这件事不能急著表态。
但并不代表他会就此放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成都到巴郡(重庆),再沿著长江到武昌的经济线是行得通的。
既然商业线路可以走通,当商业活动频繁起来之后,货币的流通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刘禅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先暂时搁置,李卿先造好纸张和布匹,其余日后再说。”
镡承却突然说道:“陛下,臣请求去织造司一看!”
“此事就到此为止!”刘禅说道。
“陛下,若是镡少府要去织造司查看,臣可以给他令牌。”
“还有臣!”孟光连忙说道,“此关乎到国库收入,臣身为大司农,怎能不知晓实情!”
刘禅看著李衡,李衡说道:“全凭陛下安排。”
“带他们去吧。”
下午的时候,镡承和孟光走进了织造司。
他们急匆匆就到了造纸所。
造纸所内众人正在各自忙碌,浸泡竹子的泡竹子,晾晒的晾晒。
水渠边的水碓正在不知疲倦地打浆。
一堆堆已经制作好的纸张往仓库里送。
镡承走到一处制作坊,看著一个正在往槽里倒纸浆的工匠,问道:“你在干什么?”
“我在倒纸浆。”那个工匠很客气地说道。
镡承又问道:“为何你只倒纸浆?”
“因为这是我的任务。”
“你只会倒纸浆?”
不等那个工匠回答,李衡走过来说道:“他只负责倒纸浆。”
镡承更加惊奇,又指著对面的问道:“那他呢?”
“他负责讲打均匀的纸浆捞起来。”
“那个人呢?”
“负责讲这些捞起来的纸浆运输到指定的位置。”
“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没错。”
“这不是浪费吗?”
“镡少府再仔细看看,是否浪费?”
镡承仔细观察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神色大惊:“他们一直没有歇过!”
“没错,他们一直在歇过!”
按照传统的工匠制造,也有分工,但是分工没有这么明确,就导致有工匠在制作工程中,要等待前面一个人制造完后才能接手。
但若分工再精细一些,将每一个工序切割到极致,每一步都变得非常简单,那每一个工匠都能快速完成手里的事。
这就形成了流水线。
“这样不会出问题吗?”镡承第一反应便是质量的问题。
因为分工过于精细化,就代表配合的人增多。
众所周知,团队管理的难度是随著人数增加而增加的。
团队一旦臃肿,就很容易失控。
“镡少府看那边。”李衡指著不远处的一个人说道。
“监工?”
“是质检。”
“质检?”镡承和孟光对视一眼。
却见那个质检走到一处工序面前,正在翻阅著刚刚晒干的纸张。
他非常仔细地在观察、感受,还说了一些什么。
“他在作甚?”
李衡说道:“纸张的晒干都有严格的标准,符合标准才能入库。”
“这倒是合理,但那个质检似乎每一道工序都会检查?”
“自然是了,纸张目前可是国库的重要收入之一。”
“与此同时,他们还兼顾了工序的有条不紊?”孟光从惊讶中回过神来。
“是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两位这边请。”
李衡都带著他们进了仓库,里面堆满了纸。
这一看,镡承立刻知道,李衡确实已经达到了日产十万张的程度。
镡承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镡承管理少府好些年,他对工序非常熟悉,他只需要完整地看一遍,基本上就了解了。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破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