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230章

作者:画凌烟

  说完后,目光落到崔林身上:“你可有异议?”

  “多谢大将军,下官无异议,多谢陛下圣恩!”

  延熙元年的最后一个月,洛阳发布了消息,不再禁止使用蜀钱。

  有人说洛阳的“解禁蜀钱令”是三国经济统一的开始,也有人说,这是三国全面争霸的开始。

  解说的理由也给的很充分。

  在过去的时代,随著东汉政权的崩溃,董卓对货币体系的全面冲击,以及战争对经济体系的全面瓦解,导致了政权势力的分裂、经济商品的分裂,让整个天下在分裂的同时,倒退回了春秋时代。

  春秋时代是什么时代?

  是商品流通极其匮乏的时代。

  而东汉的商品贸易其实是非常发达的,要知道,刘秀是小地主兼商人出身。

  整个东汉一朝,对商业的宽容,是远超过西汉,以及后世的隋唐的。

  商人不但拥有自由的活动空间,身份也不受限制。

  更值得注意的是,东汉的铸币权不限于洛阳,而是下放到各州郡。

  本身各个世家豪强都多有经商,又获得了铸币权,那么货币大量铸造就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了。

  但这一切都被分裂终止。

  甚至曹魏干脆废弃了货币。

  直到这一刻,曹魏放开了对汉钱的管控,这势必会给压抑已久的商业带来全新的动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过去只是单纯的军事较量,是一个又一个大地主之间的较量。

  现在大量的商人掺杂进来,就会诞生出商业利益集团和商业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

  商业集团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会在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方面去投入更多的人员和资金做探索。

  这是一种趋势,谁也无法阻挡。

  例如孙权,就已经盯上了新盐,也盯上了攻破江陵城的重炮。

  曹魏也同样如此,甚至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利润,曹魏民间已经开始对水利纺纱机下手。

  有商人公开表示,如果有人能进一步改良水力纺纱机,可以获得丰厚的酬劳。

  三国的局势,隐隐已经开始了商业较量和科技较量。

  

第308章 司马师这是要登上权力舞台了?

  “最新的情报,李济安在大量采购铁。卄司马师走进来,将一份绝密情报呈递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却继续写著自己的字。

  “之前的关中之战,据夏侯霸回忆,蜀军出现数百全身重甲的步兵,短时间内正面击败了我军前锋精锐,才导致整个战局的失败。”

  “今年我特意派人去调查过江陵之战,江陵之战,李济安使用了砸塌城墙的重炮。”司马师语气平静,甚至有些冷淡,“襄阳之战,胡质在城内死守,蜀军进城后,击败我军在城中防守,据陈玄伯汇报,进城的蜀军,又出现了那种全身重甲的步兵,根据幸存下来的士兵汇报,这种重甲,无论是刀还是长戟,都无法撼动。”

  司马懿放下手中的笔,微微蹙眉说道:“所以,你怀疑李济安大量购买铁,是为了增加这种重甲的数量?”

  “是的。”司马师说道,“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如此。”

  司马懿叹了口气,沉默不言,来回走动起来。

  “现在大将军全面放开与蜀人的贸易,看似增加了朝廷国库的收入,他认为以大魏的人口,魏蜀都在增长财力,大魏增加的更多,实际上这种重甲的出现,却在帮助李济安超过我们,假以时日,我们在正面战场会更加被动。”

  “方今之世,与过去已经不同。”司马懿说道,“在过去,出现一种能够改变战场的武器,需要数百年,但这五六年,却接连出现了好几种。”

  “造纸术、水力纺纱机、新盐,这些虽然不是战场上的,却对战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砖的出现,使我们在陈仓之战中丧失了对陈仓的控制权,重甲则再一次重创了我们在陈仓战线的兵力。重炮更是使得蜀国重新夺回了江陵,进一步得到了襄阳。”

  “这一切都出自同一个人。”司马懿的眉头皱得很紧很紧,“这不禁让我感到震惊、匪夷所思。”

  “对商业和战争规则的重塑,很大程度影响到了这个时代的规则。”

  “父亲说得很全面。”司马师忍不住说道,“我也感受到了来自李济安的威胁,我认为曹爽在饮鸩止渴,按照他的策略下去,大魏将在不久的将来覆灭。”

  司马懿再一次陷入沉默中。

  司马师知道自己的父亲在想什么。

  过去的时代,对于他们这种大家族,皇帝是刘家做,还是曹家做,其实区别不是特别大。

  无论谁做皇帝,都还是仰仗世家大族,名流雅士来治理国家。

  可现在却不同,李衡发明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司马师说道:“父亲,李济安在江陵和襄阳做的事情,您应该是知道的。”

  “我知道。”司马懿低声说道。

  “既然您知道,那就要清楚,他和全天下的世家都是敌人,他在益州、荆州都置办了大学,让许多平民读书,启用平民,这是违背礼制的。”

  司马懿却还是沉默。

  “现在看来,他大量制造纸,却是有现在的目的,一旦许多平民能读书,能当官,那是对现有制度的毁灭,是对我们的毁灭。”

  “所以,父亲,大魏如果没了,李济安来了,我们司马家也就没了,除非接受他的商业分股规则,但那样我们的人全部都得交出来。”

  司马懿虽然还是沉默,但他眼中的目光却再一次变得锐利起来。

  “父亲,如果要保住我们的家族,我们必须要让曹爽下来。”

  “下来之后呢?”

  司马师道:“一切按照我们的意志去运作!”

  司马懿看著自己的儿子道:“你想如何运作?”

  “收归一切权力,大魏必须只能有一个声音,将李济安所有的物什都搬过来,他蜀国有一百个,我大魏就要有一万个!他做什么,我们做什么!做得比他多!从数量上战胜他!”

  司马懿开始对自己的大儿子有进一步的了解了,他从司马师眼中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他感受到了司马师强大的心志。

  “曹爽这一次罢免崔林,想要全面放开禁令,我们就让更多人反对他,他必然会坚持他的想法,这一次他将会失去耐心,对那些反对他的人进行直接打击,他有权而无威,若是他一口气罢免更多人,必然会引起许多世家私下不满。”

  司马懿闭眼沉思片刻,说道:“就按照你说的去办。”

  曹爽最大的弱点就是有权无威。

  权力能强制别人服从,它短期内有效,但威望才能让别人真正服从,这是长期的。

  作为一个政治家,不是吃了今天或者明天的肉,后天就不吃了。

  转眼已经到了延熙二年的正月,李衡就在襄阳过年。

  正月的时候,他砸了大量的钱,启动了荆州所有的纺织机,给襄阳、江陵的士兵置办了布匹、丝绸,还准备了酒肉。

  甚至不惜动用高价,从南阳采购大批肉,弥补可能的不足。

  这件事传到南阳魏军的耳朵里,魏军不干了!

  草踏马的!

  那是我们的肉!我们的!

  为此,在延熙二年正月,发生了一件让双方长官都震惊的事情:数百魏军逃离南阳,进入襄阳,大雪天在襄阳城外表示他们是来投靠朝廷的!

  当天,马颙报告了这件事,并且他十分警惕地提醒李衡:这些人可能是魏军的细作。

  对这件事,李衡的处理方式很简单:全收!

  细作?

  大汉军营平时管理得连一只苍蝇飞进来都要被轮一百遍,这些小兵能刺探到什么?

  刺探到汉军每天两顿肉?

  然后回去告诉魏军军官:嘿!我敬爱的长官!我在这里可是每天吃两顿肉哦!比你还多一顿!嘿嘿嘿!

  所以,李衡立刻照单全收。

  这件事被大嘴巴的商人传开,过了元宵之后,南阳的魏军士兵就开始感觉到不对劲。

  有一股吸引力正在把自己往襄阳用力地吸,自己无法控制!

  于是,元宵一过,大量魏军开始蠢蠢欲动。

  甚至有一个部的兵马突然“迷路”,从南阳到了襄阳。

  听闻这件事后,陈泰勃然大怒!

  

第309章 膨胀的曹爽

  陈泰一怒之下,只能吼一声。

  他再一怒,也只能多吼一声。

  吼完之后,他就只能无奈地给洛阳写奏疏了。

  这对于陈泰来说是一个坑,对于魏国来说是一个大坑。

  如果魏国没有在荆州片区搞府兵制,可能不会存在自动从南阳到襄阳的魏军。

  因为当年曹操创建了错役制,士兵的家人都是被“照顾”得好好的。

  士兵根本不敢轻易投降敌人。

  但府兵制不同,府兵制是从良家抽出来的兵,这些兵的家人都是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比世兵制下的军户管理成本要高,例如朝廷如果敢动这些编户齐民,这些编户齐民随时就敢逃到地方世家大族那里避难。

  直接玩消失的人口。

  这本就是朝廷和地方势力的博弈。

  而且这个问题处理不好,还会上升为政治问题。

  陈泰终于意识到,府兵制也不是完全好的制度,它坑起人来,简直让人原地暴跳如雷。

  正月十五过后,陈泰的奏疏发到洛阳,原本因为开放蜀钱管控而洋溢著喜悦之情的洛阳,突然承受了一份不该它承受的痛苦,气氛再一次紧张起来。

  当然,我们的大将军曹爽得知这件事后,也有些紧张起来。

  他也感觉学蜀国搞府兵制,好像有点坑。

  可是新上任的吏部尚书何晏却这样对曹爽说:“下官并不认为这是一件严重的事,谁敢再投降,就把家人全部抓起来。把妻许配给别人,父、兄和子则充当劳役。”

  大魏自建国以来,就懂得资源充分利用。

  例如寡妇,一定不能浪费。

  曹爽说道:“若是如此,民间造成混乱,况且大魏并没有关于府兵投降,如何处置家属的律法,贸然抓人,公卿必然会反对。”

  “大将军都是为了大魏,如果不严惩,以后谁都会投降。”

  曹爽立刻认为何晏说得有道理。

  “要不我去请教一下司马太尉。”

  “大将军,难道您以后任何事都要请教司马仲达吗?”坐在一边的邓飏说道。

  “司马仲达是治国良臣。”曹爽说道,“我请教他,会更加稳妥一些。”

  邓飏说道:“可是若朝臣知道大将军无论何事都请教司马仲达,那以后大将军的威信在何处呢?”

  曹爽陷入沉思,何晏在一边道:“大魏能臣千万,大将军又能辨认贤能,何必一定要给司马仲达助威呢?”

  曹爽深以为意,便不再提去见司马懿。

  第二日,大将军府就发出政令,凡是投降者家属,一律按照错役制处置。

  这个政令一经出台,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

  连几个月前很好看曹爽的王肃,也立刻上奏疏给曹芳,明确反对按照错役制来处理府兵制家属。

  在接下来数日之内,竟然有数十名官员上奏疏,反对大将军的处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