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142章

作者:画凌烟

  但永安的一些事务,几乎不归他管,他不能多问。

  等宗预备下了酒席之后,李衡入座。

  永安诸将皆在场。

  “李尚书,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名不虚传。”说话的是一个青年人,长相斯文,一看就不是武将。

  宗预道:“参军王贺。”

  “哼,这一次吴军来犯,还不是因你而起!”另一个人说话了,这个人著一身玄衣,面目刚毅,体格壮硕,声音有力。

  但年龄也不过才十八九岁的样子。

  宗预介绍道:“罗宪罗令则。”

  李衡倒是愣了一下,没想到罗宪居然在永安。

  罗宪对李衡显然是有敌意的,其他人见状也不说话。

  “令则,不得对李尚书无礼!”宗预说了一句。

  罗宪说道:“我并非对他无礼,而是他做了许多让人不耻的事情,原本我们与孙吴的关系不错,但因为他的莽撞,现在孙吴大军来了永安。”

  李衡说道:“你是一个很勇敢的人,我听说过你,你不怕吴军,你对我有意见,并非是吴军来永安!”

  罗宪倒是怔了怔,没有想到李衡这高帽子立刻就扣过来了。

  而且扣得非常突然,突然到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回答了。

  “那你倒是说说,我为何对你意见?”

  李衡笑道:“因为我抓了你的老师谯周。”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罗宪大笑道:“你认为你抓了我的老师谯周,我就针对你,你那我罗宪当什么人?”

  “男儿大丈夫,敢想却不敢认?”李衡说道,“我抓的就是谯周,我抓谯周,并非我与他有私人恩怨,而是他触犯了大汉律法,不是我抓了他,是大汉律法抓了他,若大汉律法不抓他,国家将失去正常的秩序,是会亡国的。”

  罗宪被说得有些哑口无言,他沉默下来。

  “你对老师的尊敬,我能够理解,但你不能因为那件公事,而牵连到现在的私事上,这并非明智之举。”

  说完,李衡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他继续说道:“我相信在场的诸位,没有一个是害怕吴军的,我也不害怕!”

  “我不妨告诉诸位!吴军什么狗屁的来要我李衡!他们就是趁著丞相在关中,趁著我大汉精锐不在益州,他们就想来偷袭!”

  “当年他们偷袭了关将军,现在他们又想故技重施!”说到这里,李衡拿起酒杯,一口饮下来,然后猛地放在桌案上,“如果你们真的认为罪在我!我这顿酒喝完之后,便自绑于三军之前,请宗公派人送我去西陵,交给吴军,以换取和平!”

  “李公这话岂不是羞辱了吾等!”罗宪立刻不答应了,“你是朝廷的工部尚书,是丞相引荐的人,我罗宪对你抓我的老师是有异议,但诚如李公所言,这是私事,现在我等谈论的是国家大事,是大义!吴军来犯我疆土,我等身为大汉将领,怎能将您送到敌人那里!”

  “李尚书一介书生,亦敢来永安,不畏惧敌人,吾等何惧之有!今日不但不能送,吾等还要誓死抗击吴军!”

  说到这里,众人竟然都被这股豪情点燃,纷纷站起,饮了这杯酒。

  宗预看得一愣一愣的,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衡一眼,他觉得李衡非常不简单。

  难怪丞相会引荐这样一个人。

  “好好好!从江州送来的弩箭,诸位可有收到?”

  “自然有收到,莫非是李尚书赠送?”

  “某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与诸位前线杀敌,只能做到此。”说罢,李衡又饮了一口酒,“还有床子弩!”

  一日后,周密回答西陵,见到全琮。

  “李济安就在永安?”全琮略有诧异。

  

第194章 让孙吴水师见识见识新的战争玩法

  “他不仅在永安,还公然羞辱将军您。

  全琮却不理会周密的挑拨,他问道:“宗预的态度呢?”

  “宗预多次护著李济安!”

  “你没有跟宗预说我们要的是李济安?”

  “说了。”

  “如此,他还护著李济安?”

  “是的。”

  “看来不到白帝城,他们是不知道形势的危急,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倒戈来降!”全琮来回走动了几转,突然大声道,“立刻召集所有兵马!”

  建兴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吴军从西陵出发,剑指白帝城。

  全琮原本调度了三万兵马,在江陵和西陵又补充了一万民力,一共四万大军。

  号称十万!

  东吴擅水战,以战船最为出名。

  当天,渡口搬运完货物的人,能看到长江上整齐排列著大小战船,一眼竟然望不到尽头。

  接下来数日,汉军斥候来回在长江上巡视。

  直到十九日这一天,吴军战舰群抵达秭归。

  这个时候,长江岸边的山体上,若有人路过,便会看到那些大小战舰如同梳子一样排列在江中,切开江面,逆流而上。

  二十日,吴军战舰群越过秭归的消息传回永安。

  永安的汉军早已开始布防,大量的军粮囤积起来,一箱又一箱的弓箭搬运到白帝城上。

  训练也变得更加密集。

  在永安县的岸边,还修建了大量的木栅栏。

  并且还安排了大量的人在白帝城周围日夜巡视,防止吴军趁夜色从水中而来。

  这个时代的白帝城,还没有成为一座孤岛。

  当年刘备惨败后,并未再回成都,而是在白帝城留守了一年之久。

  因为这个地方是巴蜀之地的东大门。

  这里进可攻,退可守。

  刘备晚年终于在成都称帝,看到了恢复汉室的希望,奈何因自己的义气行事而断送了最后的希望。

  可能是愧疚之心,刘备生命的最后一年,就守在了这里,希望能守住那份基业。

  直到后来白帝城托孤,万念俱灰的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行,你就取代他吧。

  这才有了后来鞠躬尽瘁的佳话。

  今日,李衡站在白帝城上,看著那如同刀削斧凿的山体,看著亘古不变的长江,他知道自己站在了历史的节点上。

  这一战是孙吴的野心使然,也是他制霸天下战略最关键的转折。

  败则益州颓危,丞相守护的基业付诸东流,孙权得益州。

  那之后呢?

  孙权就能统一天下吗?

  实则不然,天下将进入南北对峙,最后依然是司马家掌权,晋军南下。

  历史不会改变。

  也许那样,李衡或许在此战死,成为常埋地下的白骨,或许做个地方官员,安享此生,在历史书上泛起一点点微光。

  若是胜利呢?

  若是胜利,吴军将无力西进,三分天下之格局看似不变,但也为数年之后,汉军东出白帝城打下了基础!

  关中被魏军堵死了,只能以巨量的物资来制衡。

  如此重要的局面,也只有丞相能震慑住。

  季汉若要制霸天下,就必须再寻一条路东出!

  东出的路就只有眼前这一条了!

  所以,这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二十一日一大早,李衡刚用完早膳,就抵达白帝城。

  他不是来指挥的,他也无权指挥。

  不过作为工部尚书,来检阅军备还是在他的全职范围内的。

  在白帝城的半山腰,陈列著二十台床子弩。

  再上面,则是一台台投石机。

  李衡向这里的士兵再一次仔细地讲解了床子弩的创作。

  山顶的号角声响起。

  “敌人来了!”

  上面传来声音。

  李衡转身朝东方望去,只见山川之间的碧色江水之上,出现清晰可见的战船轮廓。

  吴军已经抵达夔门!

  夔门水道非常狭窄,往常水流湍急,但眼下冬季,长江非常平静。

  更响的号角声在白帝城上空飘荡起来。

  汉军开始有条不紊地调动起来。

  有的人在渡口处披甲列阵,有的则开始检查自己的弩箭,还有的人加快搬运军械。

  不多时,李衡便看清楚了。

  吴军竟然还动用了楼船!

  楼船高十余丈,有三重楼。

  史料是这么记载的: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驾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斗,状如城垒。

  一层曰庐,二层曰飞庐,三层曰雀室。

  也有达到5-10层的。

  除了楼船,吴军还有艨冲、冒突、赤马、斗舰、斥候(侦察船)。

  难怪曹魏奈何不了孙吴!

  孙吴的水师,是曹魏不能比的。

  季汉自然也没办法在水师上战胜孙吴。

  李衡心里想著,若是以后拿到荆州,必然能获取更多的造船技术。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激动起来。

  但眼下却急不得。

  不多时,吴军的头部战船越过夔门,进入白帝山和夔门之间的水域。

  楼船带著艨冲和冒突,先在这片水域展开。

  片刻后,吴军战船上战鼓声大作,响彻山川和长江之间。

  后面的吴军战船陆续出夔门。

  不过,夔门这个地方地形十分特殊。

  夔门里面很狭窄,出了夔门之后,水域的确变得宽敞,但是这个宽敞,又必须越过前面的白帝山旁的水域。

  这种地形是兵家守备的绝佳地形。

  原因就是敌人的主力还没有从夔门出来,先头部队就容易遭到白帝山上的守军的攻击。

  可以说,这种地形在夷陵之战后,保住了季汉的半壁江山。

  吴军战船虽然陆续传来,但主力依然还在夔门里面,在狭窄是山川之间。

  先头部队的战鼓越来越密集,宗预却在帅台上俯瞰著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