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31章

作者:苍穹之鱼

  樊城中再次响起战鼓。

  后方民夫们拖来近千条木筏。

  “渡江!”百余传令兵贴着北岸策马飞奔,大声呼喊。

  “渡江”黑云军们发出一声声狂吼,踩着木筏向南岸冲去。

  襄阳城上,晋军砲石、弩箭雨点一般砸向江中,掀起一阵阵血浪。

  桓温虽然走了,桓豁还在,晋军精锐也在。

  李佑寻来一条木筏,正准备下水,却被孟宽一把拦住,“你现在是秦王,非同以往,这种事我去就行了,我水性好,运气更好!”

  他虽然桀骜,但也是爽快之人,并没有因此记恨或者疏远李佑。

  两人已经是过命的交情。

  “虎头……”李佑喊起了孟宽的小名。

  孟宽一脚踩上木筏,异常认真的拱手,“秦王殿下,末将去也!”

  说完就背过身去,与其他木筏一起冲向南岸。

  李佑一直望着那片木筏,在汉水中载沉载浮。

  晋军的砲石、弩箭越发密集起来,南岸还有骑兵巡戒,即便黑云军成功渡过汉水,也逃不过他们的长矛。

  孟宽的木筏在汉水中逐渐变小,眼看就要划过江心,就在此时,一颗砲石精准的砸在木筏上,掀起一道血浪,木筏四分五裂,上面没被砸死的人,也被汉水吞噬。

  “虎头!”李佑心急如焚的对着汉水呼喊……

第六百九十八章 云涌

  洛阳。

  梁国君臣的目光都聚集在北面时,南边却风起云涌起来。

  各种消息雪片一般送来。

  “司马丕年纪轻轻,竟然这么快就要驾崩了?”李跃心中一喜,江东皇帝还真是一项高危行业,就没几个活的长一些的。

  自古皇位继承,都是一次权力重新洗牌。

  即便司马丕只是一个傀儡,也能掀起滔天巨浪。

  王猛道:“江东名士多喜丹药,司马丕好长生之道,中毒久矣,此次桓温故技重施,欲以立君之事重振声威,却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形势虽对梁国有利。

  但襄阳毕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坚城。

  秦彪、糜进以水攻之法,逼退江东水军,成功渡江,围困襄阳,但猛攻多日,襄阳如往常一般坚固。

  虽说城中有大量校事府的细作,但毕竟是桓家的老巢。

  “欲天下一统,当先破襄阳,如今荆襄大乱,事不宜迟,立即起兵,带上新式投石车,朕要给桓温一个大大的惊喜!”

  天时、人和都有了,桓温唯一的优势是地利,也就是襄阳城。

  “此战不劳陛下亲征,臣率四万中军即可。”王猛拱手道。

  李跃也想让他去,不过一来,他在尚书台已经够操劳的了,又要领军出征,身体不一定扛得住。

  二来,王猛功劳已经足够大了,李跃不希望士族豪强垄断仕途,也不希望寒门庶族的势力太过膨胀。

  其三,只有李跃这个大梁皇帝亲自去,才能让荆襄士民彻底归心。

  “景略主事尚书台时日尚浅,不宜大动,只有朕亲自去一趟,襄阳士族豪强们才会放心。”李跃笑着婉拒。

  王猛点头,“既然陛下已经下定决心,臣就不多言了,然则,有一点,臣不得不言。”

  “景略但说无妨。”

  “荆襄可下,江东不可取。”王猛言简意赅。

  此战借江东政局不稳,荆襄叛乱迭起,给桓温一个措手不及,但并不意味着就能顺势灭了江东。

  李跃还没好高骛远到这个程度,这两年江东也弄出了一个北府军,加上水军,还是颇有战力的。

  魏武曹操都拿下了荆襄,却在赤壁吃了个大亏,葬送一统天下的机会。

  江东这群人有个特性,北伐中原,战力拉胯,然而一旦面临亡国危机时,前所未有的团结一致。

  “景略所言甚是,朕此战只取荆襄,然后巴蜀,最后江东。”

  饭要一口一口吃,行百步者半九十,越是最后关头,越不能掉以轻心。

  梁国国内也不是高枕无忧。

  人口比例上,华夏占六成,夷狄占四成,一旦经历一次赤壁之败或者淝水之败,国中肯定会有人起兵造反。

  不要低估这年头人的胆量,几千人就敢称王称单于,万把人自称天子的多如牛毛。

  虽说大梁不会如前秦一般轰然倒塌,但南北朝的格局就此建立。

  拿下襄阳、江陵这两个战略重地,根本用不着急着进攻,江东也就苟延残喘而已。

  军情紧急,李跃也就不等朝廷决议了,该独断专行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犹豫。

  如上次一样,太子李俭监国,王猛辅之。

  驻扎在洛阳的五万黑云军,李跃带走四万,浩浩荡荡南下,同时传令庐州邓遐、淮州梁啸,攻打东关,给江东压力,让他们无法驰援荆襄。

  迁都洛阳后,大军南下方便太多。

  一出伊阙,数日间便进入南阳,与徐成所部会师,一起南下。

  南阳一过,便近汉水。

  前后行军不到七日,前锋已经到达前线。

  而此时桓温返回武昌,正陷入三难之中。

  南面,武陵蛮与长沙妖贼闹的愈来愈凶,围攻郡县,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其中,这帮人闹起来,成了气候,对荆襄的威胁也不小。

  北面梁军正在猛攻襄阳。

  东面,原本快要就范的江东士族又坚挺起来,将太后褚蒜子推到了前面,坚决推举司马奕上位。

  皇帝司马丕躺在病榻上还没死,就已经被抛弃了……

  关键时候,桓温犹犹豫豫的老毛病又犯了,干脆屯兵于武昌,静观襄阳、江陵之变,同时也能给江东一些压力。

  望着地图上乱成一锅粥的荆襄,李跃冷笑一声,“桓温何其愚也,此时不来支援襄阳,反而顿兵武昌,贻误战机,荆襄必为朕所取!”

  徐成道:“桓温定是想凭襄阳消耗我军,待我军疲惫,他以逸待劳,率精锐溯汉水而上,击溃我军。”

  襄阳城之坚固早已深入人心。

  秦彪、糜进围攻多日无果,桓温的确有在武昌按兵不动的底气,但这更多是从政治上考虑的,想要东西兼顾,两头都占便宜。

  只是天底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今时不同往日了,襄阳城保不了他。”李跃望着身后的牛车,在地面上轧出深深的辄痕,上面放着新打造的配重式投石机。

  当然,一场关系天下形势的大战,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取胜的关键,还是将士们对胜利的渴望。

  桓温不来驰援,李跃的数万大军从容抵达樊城。

  秦彪、糜进两个主将前来迎接,“臣等无能,还是未能攻破襄阳,请陛下降罪。”

  “你二人兵力一共也才两万,拿不下襄阳情理之中,何罪之有?”李跃没有怪罪他们。

  非但无罪,反而有重创江东水军之功,将汉水牢牢捏在手中。

  “谢陛下!”二人拱手,不过气氛有些低沉。

  李跃目光扫过诸将,落在自己儿子李佑身上,几年不见,颇有大将风范,一脸坚毅之色,已经是个合格的军人。

  不过却没看到孟宽的身影,“孟宽何在?”

  李佑踏前一步,一脸悲戚,“父皇……前些时日渡江,为砲石击中,葬……葬身汉水之中……”

  “什么?”李跃身体一颤。

  孟宽也算是自己带大了,前些年奏表中还称其有万人敌之资,明摆着今后就要重用,居然就这么没了?

  一时之间,实在无法接受,感觉对不起死去的孟开。

  李跃压下心中的伤痛,扫了一眼众人,总感觉有些太突然了,也有些蹊跷,按说以他的身份,秦彪应该暗中照料才对。

  孟开麾下士卒,当年手上没少沾黑云军的血……

  李跃揉了揉额头,或许是自己多疑了,大将难免阵前亡,更何况孟宽还不是大将。

  两军厮杀,他冲的这么猛,阵亡也就再所难免。

  别的将士能死,他为何不能?

  多年戎马生涯,李跃早已见惯了生死,好在孟开还有两个儿子,以后就留在洛阳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第六百九十九章 膏肓

  “江东生死存亡皆系之于襄阳也,万不可失,当此之时,当摒弃前嫌,与北府军同仇敌忾!”郗超急的嘴角上火。

  都这个时候了,桓温还在武昌按兵不动,等于是将襄阳拱手相让。

  “襄阳城坚,有朗子镇守,岂是须臾之间便能攻破的?我已下令北府军支援,王彪之、谢安皆以护卫建康为由拒绝了。”

  桓温不是看不见形势之危机。

  但此事恰好处在与建康朝廷的博弈之中。

  朝廷想借襄阳之战,消耗桓温,桓温也想借此战,消耗北府军。

  最终导致谁也不愿驰援襄阳。

  而桓温心中还有一个隐藏极深的想法,那就是如果襄阳丢了,凭他手上的兵力,在江东依旧是不可动摇的势力。

  如果扑上去,与梁军血战,最终两败俱伤,可就再也控制不住江东的局面。

  为江东舍生忘死,落到什么下场,有祖逖、苏峻、周玘、陶侃、祖约等人的前车之鉴……

  要么被气死,要么被灭族,要么退隐……

  以桓温现在的处境,一旦没了手上的这两万人马,江东的那群人会立刻扑上来,将他生吞活剥了。

  再退一步,即便失守,只要手上有兵,结果都不会太坏。

  没办法,这就是两晋以来根深蒂固的权力规则。

  桓温当年靠着这套规则坐镇荆州,最终掌握江东大权,如今同样受制于这套规则。

  “明公不可糊涂啊,没有襄阳……江东休矣!”郗超终究只是谋士,不在其位,无法深刻感受到桓温的困境。

  “一个月!只要朗子能坚守一个月,吾全力以赴,与梁贼决一生死!”桓温咬牙道。

  现在扑上去,如同飞蛾扑火。

  两边拉扯多年,桓温对李跃的脾性也了如指掌,焉知他不是在围城打援?

  如今五六万黑云军南下,又占据上游之利,桓温这两万人马上去,会立即成为黑云军的目标。

  除非长江下游的北府军能一统支援,不计前嫌,共同抵御梁国。

  换做以前,或许还有那么一丝丝可能。

  但现在,桓温正与建康陷入拥立新帝的分歧之中,正是矛盾最深的时候。

  “此番梁主御驾亲征,声势浩大,只怕……襄阳难以坚守一月。”郗超一脸黯然。

  郗家绑在桓温身上,桓温若是失败了,郗家必然衰落……

  桓温默然的望着他,如果襄阳一个月都支撑不下去,那么他就更没有支援的必要了。

  二人沉默许久,桓温忽然道:“大丈夫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事不可为,吾当趋舟东进!”

  自始至终,桓温惦记的都是建康朝堂上的那张御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