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22章

作者:苍穹之鱼

  李跃苦笑道:“你是嫌我还不够忙吗?”

  赵广这厮藏这么多书,若是能看几本,也不至于死在自己刀下。

  不过书在这时代本身就是财富。

  月姬摇头晃脑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李跃随意翻看了一本尉缭子,竹简看着多,其实也没多少,一本书不过几千字。

  华夏典籍讲究的就是一个精简。

  孔子的煌煌巨作《春秋》也才一万八千字。

  “为将忘家,踰跟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百人被刃,陷行乱陈;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李跃轻念几句,忍不住击节而叹。

  这些兵书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即便在后世也不过时,更不用说现在。

  有些人是天生名将,不读兵书一样能纵横天下。

  如卫青、霍去病等等,但还有一种人,本身就有天赋,又苦学多年,如孙膑、韩信等,霸王项羽也曾学过万人敌之术。

  关羽喜读春秋,其实春秋也是半部兵书。

  当然,李跃不敢跟这些牛人比,但连韩信、项羽、关羽这些牛人都读兵书,自己多读一些兵书肯定没错。

  实战加理论学习,怎么着也不会太差。

  其中的司马法、吴子等,还有具体的练兵方法。

  “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吴子里的这句话,基本就概括了古代行军打仗的模式。

  白天以幡麾号令,晚上则为金鼓。

  除了行军打仗,吴子里面居然还有魏武卒的训练方法……

  “大善!”李跃大喜,凭自己的半瓢水,不知道摸索到什么时候去了……

  有了这些兵书,能大大加快成军的时间。

  说实话,以前的黑云山部众在李跃眼中根本就不是兵,而是草寇,遇到强敌,第一反应是跑,即便勉强一战,也没什么阵法,一拥而上,不搞死敌人,就搞死自己……

  月姬得到赞善,掩着嘴笑了起来,笑完之后,负手作先生状,“嗯,兄长不可懈怠!”

  李跃却看的入神,没听见她的话。

  练兵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很多难处,现在书中全部有了答案。

  这些兵书里面表面说的是为将之道,其实也涵盖了为君治国之术。

  《吴子》中有言: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只花了一个下午时间,李跃艰难的读完尉缭子,粗略的翻了一下其他兵书,没办法,古文生僻字太多,还没标点符号,看的有些吃力。

  看完之后,受到的启发极大,忽然知道黑云山差什么了。

第三十三章 誓

  当年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中流击楫,“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七年间,智计百出,屡战屡胜,压的石勒喘不过气来,在陈留大破石虎五万大军,黄河以南基本收复,河北石勒亦岌岌可危。

  李矩在政治才能上比祖逖逊色几分。

  如果不是晋元帝在背后捅刀子,羯赵未必能有今日。

  军队跟人一样,要有魂魄。

  历史上但凡有魂魄、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都出奇能打。

  《尉缭子》中有言: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

  武力为表象,政治是本质,基本也就是战争是政治延续的意思。

  如今华夏沉沦,江东一蹶不振,沉迷内斗,无力也没那个心思收复河山。

  还是王导的一句“克复中原”,勉强撑着台面,凝聚人心。

  一句合适的政、治口号,既能凝聚内部,也能团结北地所有不屈服羯人的势力。

  李跃寻来周牵商议一阵,决定将口号定为“驱除羯奴,复我河山!”

  冤有头债有主,并非所有夷族都如羯人一般残害汉民。

  羌氐鲜卑匈奴乌桓等族对华夏的认同度颇高。

  刘琨在并州联合抵抗刘渊,拓跋猗卢出人出力。

  王浚在幽州借段氏鲜卑之力抵抗石勒。

  当年石虎攻段氏鲜卑,劝降段匹磾段文鸯兄弟,“兄与我俱夷狄,久欲与兄同为一家。今天不违愿,于此得相见,何为复战!请释仗。”

  段文鸯怒骂:“汝为寇贼,当死日久,吾兄不用吾策,故令汝得至此。我宁斗死,不为汝屈!”率数十骑力战不降,战马力竭,下马苦战,长槊折断,执刀再战,终因力竭被俘。

  战败之后,段匹磾在石赵境内常身著晋服,持晋节,游说豪强以及旧部反抗羯胡。

  事泄,段匹磾被杀,段文鸯亦被毒杀。

  其实司马家但凡争气些,有个秦汉皇帝的平均水平,历史上就不会有什么五胡,早就都成了汉人。

  黑云山上,薄武本人就是乌桓人,乞活军中也有不少乌桓,所以目标只争对羯人最好。

  羌氐乌桓鲜卑都在团结的范围之类。

  石虎即位之后,从西域迁来几十万白种羯人。

  所以李跃一直觉得,羯赵跟前燕、前秦、北魏有本质区别,其他王朝都是主动汉化,而羯赵却在主导胡化。

  当然,羌氐鲜卑未必是什么好鸟,在五胡乱华时,手上也没少沾汉民的血,但现在最大的敌人是羯赵。

  至于“复我河山”,复的不是司马家的江山,而是“我”的!

  “黑云山力薄,此号令不可外泄,以免招致羯奴攻打!石虎暴虐无道,天下生厌,今已年迈,败亡之日不远矣,将军应韬光养晦,以待天时!”周牵越来越像一个谋士。

  李跃原本还想起个军名的,什么天策军、龙骧军之类的。

  但他这么说,也就去了这个念头。

  一来,容易吸引羯奴报复,二来,引起江东忌惮,豫州夹在羯赵东晋之间,不能两边都得罪了,三来,以后还要借乞活军的势,现在弄出一个独立军号,标新立异,跟他们就脱轨了。

  李跃这么捧着薄武,就是为了搭上乞活军的线。

  毫无疑问,北方最强大的汉人势力正是乞活军。

  自己对天下形势一知半解,但周牵却了如指掌,为李跃一一道来。

  东北的燕国已经崛起,莫容恪、慕容霸都出来了。

  北面草原上,代王拓跋什翼犍强势崛起,设置百官,分掌众职。东自濊貊,西至破落那,南距阴山,北达沙漠,全部归服,拥众数十万。

  从去年开始,桓温提兵攻打成汉。

  羯赵内部问题也非常严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汉人的仇恨与日俱增。

  此外,聚集枋头的氐人,和聚集在滠头的羌人,都有尾大不掉之势。

  北国虽然万马其喑,但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石虎似乎就在这几年死的。

  李跃正在和周牵谈论天下形势的时候,斥候前来汇报,“十七名黑云山头领带着家眷下山,投陈留而去。”

  “知道了。”李跃并不感到奇怪。

  马春这么狂,背后肯定有人。

  这些人走了也好,免得在山上搅风搅雨的。

  如今整个黑云山都在自己的掌控中,斥候为耳目,战兵为爪牙,乞活军已经没有翻脸的实力了。

  斥候和战兵中的乞活军未必会听他们的鼓动。

  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近些时日山上发生的变化。

  李跃很忙,黑云山百废待兴,没有功夫跟他们尔虞我诈,窝里斗。

  周牵随后制了两面大旗,皆为赤红之色,一面上写着“驱除羯奴”,另一面上写着“复我河山”。

  笔走龙蛇,如刀如剑。

  可以看出周牵在写这八个大字时的心情。

  两千余斥候、战兵聚集在一起。

  “你们从并州、雍州、冀州逃难,眼睁睁看着故土被羯奴践踏,父母任由羯奴残杀,妻女任由羯奴侮辱,七尺男儿,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

  身处这个时代,李跃早已将自己融入其中。

  瞬间,斥候、战兵们眼睛红了起来。

  流落至此的人,哪一家没有血泪没有仇恨?

  油滑之人早被李跃淘汰了,只剩下血性汉子。

  有几个稍微年长之人泪流满面,大概是孩提时,亲身经历过天地变色。

  没见过的人,也一定听自己的父母长辈讲过。

  “你们是愿意一辈子在羯奴胯下乞活,还是愿意跟着我驱除羯奴、复我河山?”李跃目光扫过所有人。

  “将军真能带我们收复家乡?”一个忠厚汉子高声吼道。

  所有目光都转向李跃,绝大多数是希冀。

  仿佛一盆盆滚烫的热水浇来,全身的血都跟着热了起来。

  汉人自古就有乡土情节,落叶归根,流落在外的是孤魂野鬼,所以历代王朝特别容易兴起宗族势力,然后进化为豪强、士族。

  “我不能保证!但我却能矢志不渝,与你们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斥候、战兵虽然淳朴,却不是傻子,任何欺骗都能引起他们的不安。

  如果现在李跃说自己能推翻羯赵,收复故土,那纯粹是自欺欺人。

  黑云山就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五六千人,而羯人拥有整个河北,数百万之众,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人总要有点志向不是?

  越是黑暗,就越是渴望黎明。

  “有将军此言,我等愿粉身碎骨,与羯奴拼了!”一名年轻斥候吼道。

  “我父母妻儿,一家五十余口,惨死羯奴手上,将军若能率我们杀回去,我此生愿做牛做马!”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双膝跪地,冲李跃不住地磕头,额头破了,血流在脸上,依旧不停。

  似乎他们并不在乎能不能实现,却更在意能不能报仇……

  “请将军带我们报仇雪恨!”又有百多人跪了下来,泪流满面。

  “报仇!”人群歇斯底里的吼了起来,犹如血泣。

  仇恨如同记忆,在所有人身上苏醒。

  李跃也感受到了来自一个族群的巨大仇恨,仿佛有什么东西灌入胸膛,猛地拔出长刀,一刀劈向身边的大石,石头没事,刀却断了,“李跃若不能率诸位驱除羯奴、复我河山,有如此刀!”

第三十四章 操练

  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战兵们充满了斗志,一个个咬牙严格训练。

  有人穿着四五十斤的盔甲山上上下来回跑。

  有人睡觉都抱着弓刀。

  几乎所有人手上都磨出了老茧。

  训练用的草人木桩被他们砍刺的稀烂,根本不用李跃监督。

  两晋时代,达官贵人们怯懦如鸡,腐朽如蛆,但来自底层的力量从未腐朽,从未惧怕过胡虏。

  历史上的北府军,正是北方流民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