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143章

作者:苍穹之鱼

  所谓名士,最喜风骨,越是出其不意,越是中他们的意。

  但常炜却面色不变,大笑三声,从流水中取过一樽酒,一饮而尽,“好酒!”

  说完扔下酒樽,大步走向甲士。

  “且慢。”袁宏出手制止,“此人不远万里而来,为民请命,倒有几分胆色豪气,今若烹杀之,北人必笑我荆襄无容人之量也。”

  为民请命四个字正搔到了桓温的痒处。

  常炜为北国百姓向桓温请命,背后的含义便是桓温天命所归。

  袁宏追随桓温多年,自然摸清了他的脾性。

  “哈哈,众人勿惊,方才戏言也,常先生风骨劲正,胆色过人,乃北国名士也!”桓温抚须而笑。

  一把黑亮的胡须保养极好,衬托出他的姿貌伟岸。

  而桓温之句,加上今日之事,也必将在江南传为美谈。

  所谓名士,首先就是一个“名”字,常炜犯颜直谏,桓温豪爽大度,两人各取其“名”,恰到好处。

  从魏晋时,名士们便互相题表,互相吹嘘,名声就这么起来了……

  如王戎吹嘘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王戎又被裴楷吹嘘为: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真到了社稷危亡时,神姿高彻、戎眼烂烂都没挡住胡人的乱刀……

  甲士退去,现场的气氛又融洽起来。

  常炜拱手道:“在下方才一时情急,多有不敬,桓公恕罪,如今羯赵大乱,胡人自相攻伐,荆襄一军而出,可制北国司命,收复故都,常言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桓公当起兵也!”

第二百二十五章 北伐

  “桓公若是北伐,我黑云山鼎力相助!”常炜拱手道。

  之前的种种言行,都是在为这句话做铺垫。

  黑云山屹立于洛川之侧,桓温若是出兵,东南两面夹击,旦夕可下。

  而收复洛阳对桓温意义非凡。

  在座的名士、官吏们纷纷昂起头,就连桓冲都满眼热切。

  有了这层功劳,桓家在江东便可立于诸世家门阀之上!

  不过摆在眼前的功劳,桓温却并不如其他人那般热切,“足下之言是也,某再上书一封,直陈阁下之言!”

  常炜此来代表黑云山,其真实意图,桓温心照不宣。

  于他而言,北方形势依旧不明朗。

  连富饶的蜀中都不用心经营,更别提北方,北伐之后,洛阳便是烫手的山芋。

  “桓公英明!”常炜持礼甚恭,目的基本达到。

  在江南士人眼中,北国遍地胡尘,收复之后,同样要面临当年西晋的难题,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胡人……

  而治理需要精力、成本,以及智慧。

  他们没那个魄力和心思去涤扫胡尘,而这些年他们在江南过得也不错,吴侬软语,锦绣山河,早已令他们忘记了家仇国恨,忘记了故土。

  所有人都在借北伐各取所需……

  常炜又在江陵待了数日。

  正如他所料,此事之后,声名鹊起,荆襄士人争相拜访。

  而桓温将要北伐消息震动四方。

  不过桓温还没出兵,江东殷浩却先行一步。

  庐江太守袁真轻易攻陷了淮南重镇合肥,让殷浩看到了“人心所向”。

  而桓温的每一次上表,都让建康君臣们为难。

  三十余岁的郡公,东晋的半壁江山捏在他手中,又占据长江上游,建康君臣想不忌惮桓温都不行。

  这种忌惮超过了北方的胡人。

  司马家怎么取的江山,天下谁人不知?

  桓温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江东君臣的心,包括此次“曲水流觞”。

  荆襄若与黑云山联合,取洛阳易如反掌。

  所以殷浩不得不先动手,以谢尚、荀羡为都统,进驻寿春……

  陈留,汴水屯田。

  李跃正在与周牵查看春耕。

  两岸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尽头,青壮忙碌期间,不时传来几声鞭响,以及老牛的哞哞声。

  偶尔还有几声子规啼鸣之声,让田野里生机盎然。

  而田野里的生机便是兖州的生机、中原的生机。

  中原最大的优势便是人口承载力高,在古代一直都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殷浩屯兵寿春?”李跃拍了拍手掌间的泥土,“如此说来,常先生成功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是眼前最重要之事,李跃自然要以身作则,在田间挥上两锄头,以激励其他人。

  张生野道:“正是,谢尚、荀羡三万大军为先锋,殷浩领五万大军在后,号称二十万大军。”

  八万人就敢号称二十万大军……

  “许昌张遇有何动静?”

  “仍按兵不动。”

  “盯紧南面动静。”李跃思索了一阵,殷浩屯兵寿春,目前而言动向还不明朗,不排除他攻打兖州的可能。

  寿春左抵青徐,右揽兖豫。

  溯颍水而上,可直取许昌,但若是溯泗水而上,则如褚裒一样,冲兖州而来了。

  兵者,诡道也。

  虽然殷浩口口声声收复许、洛,但该防还是要防。

  “令梁啸加强南面防线,不可懈怠。”

  “唯!”张生野策马而去。

  周牵看着他的背影道:“江东向来迟缓,此次屯兵寿春,不知何日才会北上。”

  李跃笑道:“有一点可以确定,殷浩来了,桓温就不会来。”

  “江东此次出兵略有些仓促,距离褚裒兵败,不过半年,士气人心未复,殷浩名动江南,然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殷浩从未领兵出战,江东朝廷却以他为帅,所托非人……”周牵忽然来了兴致,多说了几句。

  而以往,他对军事兴趣不大。

  毕竟是晋朝的县吏,对故国总有几分感情在。

  李跃道:“你且看江东将吏,有几人不是士族门阀出身?”

  殷浩也是出身名门,至于褚裒、谢尚、陈逵、荀羡等人,一看姓氏,就知道他们的出身。

  “都督所言是也,若属下在旧国,只怕现在还是一县吏尔。”周牵唏嘘道。

  “某若在江东,不过一田奴。”李跃走上田垄,褐色的田野与青天相接,令人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间,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扑面而来,无数英雄豪杰纷纷走到时代的浪潮前。

  兖州夹在中间,正是风云汇聚之地。

  等了两日,枋头消息没来,许昌却派人来了。

  殷浩屯兵寿春,最紧张的人当然是张遇。

  而刘国率军北上,让张遇更加势单力薄,放眼周边,能联合的只有黑云山。

  “我主愿割谯沛之地予都督,两家摒弃前嫌,共保州郡。”许昌使者年纪颇大,说话比较沉稳。

  谯沛二地在许昌之东,悬在淮北,直面寿春。

  张遇把这块地划给自己,没安什么好心,让黑云军给他卖命。

  李跃笑了两声,“某之前已经说过了,张刺史若是抵挡不住,可退到兖州,跃必以上宾待之。”

  当年两次攻打黑云山之仇,李跃一直没忘记。

  都这时候了,张遇还在耍小聪明。

  “江东若是攻下许、洛,下一步必然挥兵兖州,都督难道不知唇亡齿寒之理?”使者声调高亢起来,“我主若是走投无路,投奔江东,数十万大军攻打兖州,兖州能抵挡几日?”

  “既然如此,阁下何必来陈留?”李跃早已下了决心隔岸观火。

  张遇想一点代价都不出,拿黑云山下水,天下没这么便宜的事。

  这时张生野入内,“都督,崔参军回来了!”

  李跃精神一振,转头对许昌使者道:“可回禀张刺史,某在陈留恭候!”

  说完也不管他什么表情,出门去迎接崔瑾了。

  与南面的破事相比,北方显然更重要一些。

  殷浩北伐,对黑云山威胁不大。

  整个南北朝,江东的名将也就那么几人,而殷浩绝不再其中。

  城外,一直起兵风尘仆仆的归来。

  见了李跃,战马尚在奔动,便甩鞍下马,稳稳落地,“拜见都督!”

  “兄长必有佳音传回。”李跃一一扶起众人。

  “枋头同意出兵,不过有一条件!”

第二百二十六章 顶点

  “什么条件?”李跃眉头一皱。

  苻健不是苻洪,也不是苻雄,跟他接触不多,摸不准他的脾性。

  崔瑾道:“击灭刘国后,洛州归苻氏!”

  这个要求倒大大出乎李跃预料,洛州不是什么好地方,殷浩已经明说了要北伐许、洛。

  他要此地,难道等着挨江东的刀么?

  殷浩也就罢了,关键以后桓温肯定也要出兵洛阳的,江东君臣的祖坟都在邙山里。

  “可!”李跃点头。

  不过苻健的要求不止这一个,崔瑾面有难色道:“匈奴人的战马全归他们……”

  “岂有此理!”周围将领纷纷大怒,“我等北上图的什么?难道为他苻家作嫁衣不成?”

  跟苻健比,苻洪老实厚道多了。

  李跃也是心中暗怒,又要洛阳,还要战马,最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全要,这就是坐地起价了……

  “兄长意下如何?”

  “给!”崔瑾沉声道,“刘国一旦北上,对邺城压力极大,若苻健再听从襄国号令,那么邺城危矣!”

  冉闵的确很能打。

  但好汉架不住人多,匈奴人、鲜卑人、羯人、羌人也就罢了,但氐人非同小可,正处于上升期,苻氏一门人物辈出,麾下还聚集了一批关西豪杰。

  “那就给他!”李跃按下心中怒气,平静道。

  以前有怒气直接爆发,不过现在身为一方之主,手下数十万人,不能再喜怒形于色。

  “都督!”黑云将们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