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87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随后,他只看到眼前一道白光闪现。

  整个人便不由自主的倒飞出去。

  就像是被一辆急行的马车撞飞出去的一样。

  五脏六腑都要被撞的粉碎。

  大口的鲜血不由自主的喷涌而出。

  整个人直接倒飞出了四五米远,重重落在了大厅外的院子里。

  再看去。

  朱樉手中的茶盏已经消失不见,就像是从没有出现过一样。

  “王爷息怒,王爷息怒!”

  突如其来的变故,直接将杨永元惊呆了。

  面对一脸寒霜的朱樉。

  他根本就不敢给赵思诚求情。

  只能不断地祈求朱樉不要生气。

  “哼!”

  朱樉看了眼大厅外已经昏死过去的“闽南名士”,转头看向杨永元,冷哼一声道:“一个无知的草包都能混成闽南名士,当真是可笑之极。”

  “如果闽南之地的名士都是这等人物,那也难怪会出现王和韫这样的蠢货了。”

  “滚吧!”

  朱樉说完,看都不看杨永元一眼,直接便转身离开。

  这样的蠢货,都能成为福州通判。

  吏部的那群人,到底要眼瞎到什么程度?

  ..............................

  求全订!.

第108章 朱元璋的性格缺点!(求订阅)

  托赵思诚这位“闽南名士”的福。

  福州官场上的众人知晓朱樉不好惹后,就没有将托他下水的念头了。

  之前想要将朱樉拖下水。

  那是因为看他年轻,觉得好忽悠。

  谁曾想朱樉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杨永元这边还没有开口呢。

  朱樉就直接将赵思诚这位“闽南名士”给打了。

  面对这样一个不安套出牌,且有暴力倾向的王爷。

  身娇体贵的“儒家名士”们,自然就不愿意跟朱樉一般见识了。

  当然,福州城内的“儒家名士”们虽然放弃了忽悠朱樉,让他出头。

  却并不代表他们认输,任由朝廷将孟子塑像丢出圣庙,践踏他们儒家的尊严。

  为此,福州城内的“儒家名士”和“儒家大儒”们,便开始了自己的反抗行为。

  比如说,散布各种流言,摸黑朝廷和天子,鼓动不明真相的百姓冲击府衙。

  末了还不忘顺带的控诉下闽王朱樉的粗鲁和残爆等等。

  这些都是儒家士子们的拿手好戏。

  只可惜,曾经无往而不利的手段,如今却收获甚微,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这个时代儒家弟子,在底层百姓心中的评价并咋滴。

  没办法。

  这个时代的百姓,都是从元朝的残暴统治下,苟延残喘活下来的人,谁不对元朝恨之入骨。

  尤其是元庭和中原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更让百姓们受尽的屈辱与痛苦。

  偏偏在元朝时期,这些儒家弟子为了迎合元庭权贵,甘愿充当元庭的走狗,疯狂的为元庭洗地,教导中原百姓当顺民。

  普通百姓没文化归没文化,并不代表人傻。

  他们对儒家士子早就已经不信任。

  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儒家士子,在百姓中的声望,那简直是烂大街了。

  完全是汉奸和元庭走狗的代名词!

  所以当儒家众人拿老一套,想要忽悠百姓,疯狂摸黑朝廷和朱元璋时。

  底层的百姓不仅不相信,反倒是把他们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这下福州城里的儒家名士们就没办法了。

  不仅福州城内的儒家“名士”们没有办法。

  其他地方的儒家“名士”们同样没有办法。

  以至于,闹到了最后,儒家众人就算再不甘心,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将孟子塑像清理出圣庙。

  在这一事件中,虽然谈不上血流成河。

  却也牵连到了不少的官员。

  只是像王和韫这样的蠢货,还是比较少的。

  毕竟不是谁都有胆量欺上瞒下,枉顾朝廷诏令的。

  当然。

  朱樉也清楚,此事虽然告一段落,却并没有结束。

  因为按照历史记载,朱元璋虽然有将孟子驱逐出圣庙。

  但是不久后,还是撤回了这一诏令,又将孟子给请了回去。

  在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朱樉虽然不知道。

  但是他敢肯定,在这期间肯定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逼得朱元璋不得不妥协。

  要不然以朱元璋的性格。

  想让他收回成命,其难度....

  朱樉想到这里,不由摇头了摇头,不再多想。

  他承认朱元璋是一个有雄心,有魄力,且非常有手段和能力的皇帝。

  甚至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但是朱元璋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不仅杀心极大。

  性格也有些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喜欢独断专行。

  最重要的是。

  朱元璋即便是当了皇帝,他的思想依旧未能摆脱农民老百姓的传统观念。

  偏爱长子,遵循长幼有序的理念,立长不立贤。

  信奉一家天下的理念,想要老朱家的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此不惜大肆杀戮功臣,让自己背负了诸般骂名。

  甚至按照某些野史的描述。

  朱元璋为了能让老朱家的江山世代传承下去,不惜让刘伯温斩华夏龙脉,造成神州气运流失等等。

  并且,可能是因为贫民出身,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等,特别的痛恨。

  一旦有发现官员贪赃枉法,便处以极刑。

  贪污超过六十两,便是死罪。

  剥皮充草,立于府衙之中,以儆效尤。

  偏偏大明官员的俸禄又不高。

  这就导致了,洪武年间,因贪污受贿而死亡的大明官员,高达十几万。

  大明官场人人自危。

  这倒不是说,朱樉能够容忍官员贪污受贿。

  而是因为朱元璋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解决出现问题的人。

  所以,才会越杀越多,以至于有时候一杀就是几万人。

  比如说洪武年间的四个大案。

  仅是这四个大案,牵连诛杀的官员便高达十数万。

  当然,你如果说这些官员该死也就罢了,偏偏四个大案中,有三个都是冤案或者错案。

  这就有些离谱了。

  尤其是空印案和蓝玉案。

  前者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在运输钱粮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导致数目对不上。

  所以派京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等将钱粮运输到了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这也是自元朝以来的惯例。

  结果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处罚所有相关官员,并因此诛杀数百名相关官员。

  本案实为一个冤案,然而其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实属罕见。

  再就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铺路。

  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株连杀戮功臣宿将。

  一公、二伯、十三侯。

  大明十六个权贵全都遭到屠戮。

  因这个案件而被诛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人,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

  与蓝玉案相似的,还有胡惟庸案。

  此案中被杀权臣勋贵多大几十家,差不多将当初的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勋贵屠戮了干净。

  其中大部分的功臣勋贵都是在胡惟庸死了十多年,又被翻旧案牵扯出来的。

  你说这不是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而屠戮功臣权贵是什么?

  最偏偏,皇太孙朱允炆还是一坨扶不上墙的烂泥。

  为了一个扶不上墙的蠢货,将大明的精锐将领和大臣们屠戮一空。

  这就让朱樉接受不了了。

  所以,朱樉打定主意,一定不让朱标像历史上一样英年早逝。

  如果天意难为,救不了朱标。

  那么根本就不用等老四朱棣造反了。

  他会直接在朱元璋屠戮大明功臣权贵之前,去找老朱摊牌。

  让他看清被自己给予厚望的皇太孙,究竟是怎样一个蠢货。

  至于说,朱樉为何不亲自教导朱允炆?